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又处在这个主战场的最前沿,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但是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媒体存在主体客体化的缺场。由于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在网络日常生活境域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化的错误意识形态殖民,在网络非常时期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网络舆论围攻。缺场的根源在于网络意识形态自身的双重遮蔽性以及舆论引导者绝对话语权的消解和"高级黑"绑架。为超越网络舆论引导的缺场,应做到360度的网络在场,给互联网种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植被;开展网络群众路线,促进群众的"微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义"的统一;建构交往理性,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统一战线。

  • 标签: 新时代 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在《认知考古学》一书中,福柯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新史学观。在他看来,传统的进步史观的本质实际上是由意识进步论和理性目的论建构起来的,这种主观思维中生成的完形模式总是想造成平滑和同质的历史主体,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起源到终结的发展过程性。而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则是要从根本上拒绝传统历史研究中的"线性图式",它不再制造任何类型的历史总体性,而恰恰是要分析这些非连续的不同系列中的东西是如何被建构成连续总体的。

  • 标签: 福柯 《认知考古学》 新史学 非连续性 目的论 起源
  • 简介:网络是信息时代的特征,网络文化的发展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党建”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领域和网络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新组织”应注意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文化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建设网络文化背景下“两新组织”网络党建的思想文化阵地。

  • 标签: 网络文化 两新组织 党建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网络文化的双重变奏中其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精神教化等社会功能日益凸显。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隐性渗透与显性灌输协调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强化的核心主题。为此,可以将红色文化创新与社会活动聚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优化策略,并以调适性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的支撑点。

  • 标签: 网络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功能 渗透 红色文化
  • 简介:在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第一座高能加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决策建造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族的强大振兴;现代化要从基础研究领域着手;推动国家高科技研究态度要坚定果决;搞好科研工作后勤保障;立足中国实际和条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搞好自主创新等。邓小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继续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供借鉴和启示:要对发展高科技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及目标要求有更进一步的清醒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作出更多战略性超前安排;要早下决心、保持战略定力,狠抓落实、一干到底;要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营造创造能够鼓动创新的环境和条件;要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心理和天真心态。

  • 标签: 邓小平 高能加速器 高科技 创新
  • 简介:伍德从分析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消亡,反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国家一方面充当着资本的导流,另一方面也成为革命的能量场,制约资本的渗透与扩张。全球资本需要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全球资本积累和扩张中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规则的作用,同时民族国家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将反资本主义的经济斗争引向政治斗争。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新认识国家(政府)的作用,要强化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用,推进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协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资本 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