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豚草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近年在三裂叶豚草上发现一种霜霉菌(PlasmoparaangustiterminalisNovotelnova),该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一定的致病性和致死性.通过试验明确了豚草霜霉菌卵孢子的最佳观察方法为10%NaOH透明法和1%酸性品红染色法.

  • 标签: 豚草 卵孢子 观察方法
  • 简介: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 标签: 病原细菌 免疫检测 DNA分子检测 基因组探针 多相分析诊断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桑黄菌丝体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用苯酚一硫酸法,分别确定了热水漫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3h、浸提3次、液料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粗多糖提取率为2.10%;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5min、液料质量比50:1、提取3次,提取率为4.18%;超声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超声30min、提取2次、液料质量比60:1、温度60℃、频率60Hz,提取率为3.02%。微波辅助法与热水浸提法相比,时间缩短,且提取率提高近1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时间缩短1/2,但提取率提高40%。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法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优于其他2种方法

  • 标签: 桑黄 粗多糖 提取方法
  • 简介: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的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的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 标签: 竹黄 毛细管 单孢分离
  • 简介:介绍了几种保存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方法,用这几种方法所保存的材料提取的基因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适于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 标签: 大型真菌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生物学 材料保存
  • 简介:分析原有食用菌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食用菌科学试验课程的任务,陈述在食用菌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讨论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的目的意义。

  • 标签: 试验设计 统计学方法 回归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以蔗渣配方工厂栽培金针菇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草(本试验用五节芒,在配方中分别占15.0%、22.5%、45.0%,即用五节芒分别代替30%、50%、100%的蔗渣)配方在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屑配方菌丝长势比对照差,生长周期比对照长5~11d,每袋产量比对照低20~72g,A级品比对照少4%~13%,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用菌草替代蔗渣工厂栽培金针菇是可行的。利用菌草工厂栽培金针茹每袋可节约成本0.1元,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菌草
  • 简介: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d),将双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双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双玻片插片法 新西兰匍柄霉 分生孢子 菌丝挑取制片法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废弃物的资源。以马铃薯淀粉工业为例,治理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依靠该工业废弃物资源技术的支撑。实践证明,在众多高新技术里面,生物技术的威力最大、效果最好。文中在回顾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废弃物资源领域的大量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技术研制过程中生物技术的杰出表现,展示了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 标签: 生物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 黑曲霉 木霉 地衣芽孢杆菌 微生物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