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在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67.5%(27/40),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4.256,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TSGF、CEA、CA72-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8.99±3.14)U/ml比(55.17±3.68)U/ml,t=-8.080,P<0.01;(0.40±0.09)ng/ml比(0.47±0.10)ng/ml,t=-3.291,P=0.002;(3.51±1.14)U/ml比(8.42±2.57)U/ml,t=-11.045,P<0.01]。治疗后两组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38.53±5.12)%比(31.82±4.75)%,t=6.076,P<0.01;(25.36±4.39)%比(19.12±3.91)%,t=6.713,P<0.01;1.05±0.24比0.83±0.19,t=4.546,P<0.01]。治疗后两组血管新生相关因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p53、VEGF、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2.86±31.24)ng/L比(163.24±33.27)ng/L,t=-4.210,P<0.01;(425.23±36.79)ng/L比(673.57±63.28)ng/L,t=-21.458,P<0.01;(35.87±4.03)ng/ml比(38.26±4.32)ng/ml,t=-2.559,P=0.012]。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5%(19/40)比62.5%(25/40),χ2=6.142,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香菇多糖注射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类型为:腺癌12例,鳞癌20例,腺鳞癌6例,其他类型4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初治或复治,采用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化疗采用常规方案。恩度联合一线化疗者35例,恩度联合二线化疗者5例,恩度联合三线及以上治疗者2例。结果全组42例有效率(CR+PR)为42.86%,疾病控制率为76.19%;中位TTP7.1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轻度的心脏毒副反应,包括心悸、胸闷、早搏等。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毒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初治与复治均有效。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病例均为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样本量共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靶向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计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靶向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靶向治疗 化疗 联合 治疗 多种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助于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8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40例。化疗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比较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化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生存质量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肯定,可有效延长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化疗方案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效果
  • 作者: 陈冬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山东省德州市市立医院 肿瘤内科   邮编:25301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将化疗方案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将其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而观察组对象则需同时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更少,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值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在化疗方式基础上加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实体肿瘤 化疗 效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不良反应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是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病理过程,主要病理机制是慢性血管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细胞凋亡及新血管形成等,许多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已被作为监测AS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靶点,其中M(OSM)在AS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现已证实OSM除了在黑色素瘤、肝脏再生和慢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肺和皮肤炎性疾病中具有生物效应,在AS疾病中也发挥作用,本文对OSM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抑瘤素M 平滑肌细胞
  • 简介:生长是动物体内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重要激素。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对生长的研究成果,从激素的分布、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和代谢等,特别是在生理作用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 标签: 生长抑素 特性 生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3(Gal-3)、胱-C(Cys-C)和内皮-1(ET-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有无LVH分为非LVH组(66例)及LVH组(44例),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Gal-3、Cys-C和ET-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al-3、Cys-C和ET-1水平对高血压LVH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血压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132.28 ± 38.18)μg/L比(110.60 ± 17.51)μg/L、(1.19 ± 0.12)mg/L比(0.81 ± 0.06)mg/L、(21.28 ± 0.72)ng/L比(16.50 ± 0.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非LVH组[(159.75 ± 36.37)μg/L比(113.96 ± 26.79)μg/L、(1.24 ±)mg/L比(1.16 ± 0.08)mg/L、(21.84 ± 0.71)ng/L比(20.90 ± 0.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LVMI与Gal-3(r=0.650,P<0.01)、Cys-C(r=0.659,P<0.01)和ET-1(r=0.858,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al-3水平诊断高血压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 CI 0.743~0.899,截断值为148.55 μg/L,灵敏度、特异度为59.10%、89.40%;Cys-C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672,95% CI 0.558~0.786,截断值为1.320 mg/L,灵敏度、特异度为43.20%、98.50%;ET-1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876,95% CI 0.811~0.941,截断值为22.275 ng/L,灵敏度、特异度为65.90%、95.50%;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948,95% CI 0.855~0.976,灵敏度、特异度为84.10%、98.5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H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LVH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半乳糖凝集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内皮缩血管肽-1 肥大,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3(Gal-3)、胱-C(Cys-C)和内皮-1(ET-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有无LVH分为非LVH组(66例)及LVH组(44例),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Gal-3、Cys-C和ET-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al-3、Cys-C和ET-1水平对高血压LVH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血压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132.28 ± 38.18)μg/L比(110.60 ± 17.51)μg/L、(1.19 ± 0.12)mg/L比(0.81 ± 0.06)mg/L、(21.28 ± 0.72)ng/L比(16.50 ± 0.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非LVH组[(159.75 ± 36.37)μg/L比(113.96 ± 26.79)μg/L、(1.24 ±)mg/L比(1.16 ± 0.08)mg/L、(21.84 ± 0.71)ng/L比(20.90 ± 0.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LVMI与Gal-3(r=0.650,P<0.01)、Cys-C(r=0.659,P<0.01)和ET-1(r=0.858,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al-3水平诊断高血压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 CI 0.743~0.899,截断值为148.55 μg/L,灵敏度、特异度为59.10%、89.40%;Cys-C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672,95% CI 0.558~0.786,截断值为1.320 mg/L,灵敏度、特异度为43.20%、98.50%;ET-1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876,95% CI 0.811~0.941,截断值为22.275 ng/L,灵敏度、特异度为65.90%、95.50%;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948,95% CI 0.855~0.976,灵敏度、特异度为84.10%、98.5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H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LVH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半乳糖凝集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内皮缩血管肽-1 肥大,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具体方法为恩度30mg/次,q2d×3(d1、d3、d5),连续3次为1疗程,最多可连续接受2疗程治疗。参照WHO关于癌性胸腔积液疗效判断标准统一评估疗效,结果25例患者共完成40个疗程,有效率60%。全组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胸腔内注射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C及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2例、双支病变组54例、多支病变组64例。入院后次日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脂指标、尿酸、空腹血糖、血肌酐、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结果三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胱C、同型半胱氨酸、F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FMD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支病变组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35±0.20)mg/L、(19.75±2.11)μmol/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04±0.17)mg/L、(15.28±2.36)μmol/L,FMD为(5.93±1.29)%,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7.27±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病变支数与胱C呈正相关(r=0.719,P<0.001),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784,P<0.001),与FMD呈负相关(r=-0.548,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C、同型半胱氨酸、FMD明显相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升,FMD水平下降。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冠脉病变程度
  • 简介:通过研究了解中药对血管内皮的调节以改善内皮的功能,达到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包括各项化验指标。

  • 标签: 中药 内皮素 调节
  • 简介:血清胱C(CysC)作为检测肾功能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来受到临床上的广泛重视,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指标,与菊糖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氨(BUN)等相比更为敏感、可靠、方便[1-5]。本文就Cys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以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尿素氯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与培美曲塞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4+/CD8+测得值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血清中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肺腺癌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助于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肿瘤 化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36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顺铂治疗,观察组18例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QOL及K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33.33%、治疗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5.5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皮肤毒性、变态反应、心血管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提升肿瘤抑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强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恶性浆膜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在使用顺铂胸腔注射同时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血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16/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年生存率[70%(14/20)]高于对照组[35%(7/20)],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性胸腔积液,可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性胸腔积液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