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用分组管理模式;将所获研究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组管理后护理人员相关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选择分组管理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情况的发生,透析质量亦可得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其护理技能、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增强。

  • 标签: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获得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84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分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引发IDH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展开比较,对两组患者的IDH的发生概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对比。结果引发IDH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血容量减少、饮食、并发症等,以上三点观察组中分别有11例、1例、6例,对照组中分别有21例、14例、10例,观察组患者的IDH的发生概率为28.57%(12/42),对照者的IDH的发生概率为73.81%(31/4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对照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78.57%(33/42),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情况,通过分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低血压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施行价值。方法: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例。前组施行临床基础护理,后组基于前组施行低血压的预防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统计平均动脉压及完成透析人数。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低血压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低温与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2例,进行自身对照。分别测量患者透析后血清钠浓度、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透析后血钠、Scr、BUN、SPKT/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 标签: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 普通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间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患者,仅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操作,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透期间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透治疗期间低血压发生率仅有2.73%,护理满意度高达97.27%,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血液透析 治疗 低血压 护理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温、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方法选取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和低温、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各10次,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温、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透析模式。结论低温、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低温 钠曲线 超滤曲线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常表现为急性(偶发性)低血压,复发性低血压,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三种临床类型,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积极防治。本文对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具体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观察对象: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共计76例,对象筛选时间节点范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组别辨识法:平衡序贯法,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法对两组患者的血压透析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改善,透析依从性高,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低血压 血压 透析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满足本次研究条件的患者纳入其中,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值低于90mmHg,或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且伴有临床症状需要回输生理盐水的患者定义为透析中低血压,采用胸部平片评估患者血管钙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出现20例主动脉血管钙化情况,且血管钙化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血管钙化患者(P<0.05);低血压患者的血管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低血压情况患者(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综合分析可知,血管钙化是影响患者低血压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管钙化与低血压存在较大的关联,控制血管钙化进程能有效减少低血压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患接受脚踏车运动护理对低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MHD治疗并护理的病患56例,通过全盲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常例干预、运动协同两组,组均28例。常例干预组病患接受常规方案护理;运动协同组增加脚踏车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干预认可度。结果:运动协同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常例干预组(28.57%);运动协同组病患对干预的认可度(96.42%)显著高于常例干预组(78.57%),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MHD治疗的病患在常规透析护理中接受脚踏车运动干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病患对干预的认可度更高,推荐使用。

  • 标签: 脚踏车运动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40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超滤脱水量与透析低血压之间明显相关,贫血越严重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低血压较多。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血液净化中心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与超滤率,自主神经病变,贫血等因素有关。结论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采取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原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1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IDH情况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2.23%IDH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3.26%,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分组管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论述了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一参考。

  • 标签: 透析性低血压 临床表现 相关因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在降低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品管圈)各29例。评判标准低血压症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低血压症状发生率的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8%,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发生低血压症状的机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低血压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