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夏甸金矿为胶西北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 矿体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中,主矿体产出严格受招平断裂带控制。受主断裂活动影响,在其附近形成若干次级断裂,形成Ⅶ -3号等次级矿体,呈现一定的成矿规律

  • 标签: 夏甸金矿 招平断裂 构造 蚀变
  • 简介:摘要中国滑石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6种区域变质型、接触交代型、超基性岩自变质型、古岩溶加热液交代型、沉积型和风化壳型。以区域变质型为最重要,其次是沉积型。

  • 标签: 滑石矿 规律 找矿标志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煤矿悬移支架中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分类情况,对影响回采工作面规律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煤矿悬移支架技术应用中的回采工作面规律,对悬移支架技术在回采工作面实践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悬移支架 回采工作面 矿压规律
  • 简介:自然重砂矿物作为现代沉积物中密度较大的矿物,如橄榄石、石榴石、锆石、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蕴含有丰富的找信息,自然重砂测量就是利用自然重砂来进行矿床定位和勘查的,这一方法已经广为熟知,曾在全国多数的地质勘探队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云南梁河锡矿就是根据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异常特征发现的。然而,近20年来,这一方法却在找勘查队伍中销声匿迹,随着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实施,自然重砂的应用才又提上议事日程,完成了全国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

  • 标签: 萤石矿 自然重砂 规律
  • 简介:摘要石壕煤矿13261工作面下巷是石壕煤矿首个沿空掘巷工作面,是沿空掘巷技术在石壕煤矿的首次应用,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克服了三软煤层压力大,相邻工作面回采影响等困难,实现了巷道零修护,大大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 标签: 沿空掘巷 小煤柱 三软煤层 松帮卸压 空顶让压 复合支护
  • 简介:摘要冕西稀土成矿带和阴山稀土矿区的稀土,是受喜山期碱性花岗岩岩浆及期后热液和SN—NNE向断裂带控制的内生碱性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矿体围岩为二叠系大理岩、变质玄武岩(绿泥片岩等)、蚀变辉绿岩等。从发现的22条矿体来看(其中大型矿体4条,中型矿体11条,小型矿体7条),稀土矿石类型主要为微—中粒碳酸盐岩型氟碳铈矿石,属单一矿种内生原生轻稀土矿产。矿石主要为微细~中粒碳酸盐岩型氟碳铈矿石;氟碳铈稀土配分为Ce>La>Nd的富Ce强选择配分型,具有分馏强烈的热液成因矿物特征。

  • 标签: 四川 稀土矿 岩浆热液型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 简介:摘要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日益增多,特别是处于高支承压力区的巷道,在受到采动影响时,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采动影响下巷道的支护问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研究采动影响下巷道受力状态与围岩变形特征,对于巷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煤矿 综采工作面 矿压变化规律 支护性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个旧高松矿体大箐东断裂带成矿规律及找方向为主题,探讨矿体产出与构造、地层及岩浆岩之间的关系,总结大箐东断裂带控因素、成矿规律,为矿山后续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箐东断裂带层间氧化矿断裂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个旧高松矿体大箐东断裂带成矿规律及找方向为主题,探讨矿体产出与构造、地层及岩浆岩之间的关系,总结大箐东断裂带控因素、成矿规律,为矿山后续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箐东断裂带层间氧化矿断裂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掘进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提出支护方式对上覆围岩体的移动具有重要影响,并结合某E2111进风顺槽、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具体情况,提出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且观测了E2111进风顺槽掘进工作面顶板及两帮的位移数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支护方式有效控制了掘进工作面的巷道围岩变形,保证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进尺。

  • 标签: 掘进工作面 上覆岩层 支护方式 围岩变形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软岩采矿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软岩区域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压灾害和地质灾害问题,各种新型采矿工艺不断涌现。模沿空留巷工艺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应用,本文将对该工艺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压显现规律,以期为软岩采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标签: 模沿空留巷工艺 矿压显现规律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露天矿山的不断开发和深入,井采影响下边坡岩层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井采过程中,边坡岩体受到开采扰动,导致其内部应力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边坡稳定性。

  • 标签: 井采 露天矿 边坡岩层 移动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铁矿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展开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对铁矿矿床形成的影响,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铁矿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铁矿矿床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找方向,以期为铁矿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铁矿矿床 地质构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 简介: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永宁油田任山区块延长组长2油藏的富集规律,利用岩心分析测试、测井曲线以及试油等资料,对长2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长2油层组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由河道砂坝、天然堤及泛滥平原微相构成,其中河道砂坝微相由灰白色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河道砂坝微相砂岩以长213小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为11.6%,渗透率变化较大,发育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较为强烈的成岩作用有绿泥石薄膜胶结,自生高岭石胶结及长石、岩屑颗粒的溶解作用,自生伊利石结晶度为0.57~0.88,表明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长2油藏的分布受局部构造和供烃条件的控制,充足的油源供应是长2油气成藏的最关键因素,本区西南部靠近长2—长7暗色泥岩发育区,是长2油气最有利富集区。

  • 标签: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油气富集 长2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二1煤层沿倾向上主要受埋深和地质构造控制,随着埋深的增大瓦斯含量增大:二1煤层沿走向变化主要受褶曲构造控制,区内主体构造是鹿楼背斜,张庄向斜、桐家庄向斜,为瓦斯聚集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随着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的增大,不仅使瓦斯的纵向和横向运移赋存条件变好,而且使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变强,煤层瓦斯含量增大。根据地质特征将井田划分为南、中、北三个采区单元。1993年至2004年发生9次突出,其中南翼采区二单元瓦斯突出2次;中央采区瓦斯突出4次;北翼采区瓦斯突出3次。煤与瓦斯突出全部发生在煤厚急剧变化的区域,说明突出与煤厚变化有密切联系。

  • 标签: 瓦斯 赋存规律 突出危险性 预测
  • 简介:摘要通过对青龙寺煤矿5-22209综采工作面在初采期和正常回采期内压的监测,统计了两个时期内压值,找出了压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了造成规律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在整个开采期内应对压的主要措施,确保开采顶板安全。为类似煤层的支护设计和顶板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综采工作面 顶板压力 监测与统计 规律分析
  • 简介:凡口铅锌矿处于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核心区南侧,矿区构造发育,岩浆活动不强,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一富、二大、三集中、四隐伏"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从矿体的形态和产状、矿石矿物成分与矿物组合、赋地层、围岩蚀变等方面论述凡口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矿体空间产出规律,并分析其控因素,研究表明,本矿体形成受断裂构造、地层、沉积相三者控制。

  • 标签: 凡口铅锌矿 矿体特征 产出规律 控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