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网状弹力手套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在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糊包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属于类试验性研究,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2017年6—12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6—12月入院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48例。在常规的氧化锌糊包敷前2道程序(涂药、无菌纱布覆盖)结束后,对照组采用"纱布绷带+医用胶布"外固定法,试验组采用"网状弹力手套"外固定法。评价2组患者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敷料固定情况、舒适状况、握力、手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结果包敷后试验组患者的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握力、手日常活动能力分别为(0.37 ± 0.05)元、(26.06 ± 2.53)s、(13.70 ± 1.28)s、(25.96 ± 5.83)kg、(65.04 ± 7.1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3 ± 0.21)元、(160.98 ± 22.82)s、(22.36 ± 3.50)s、(20.01 ± 3.56)kg、(61.83 ± 6.3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931~-2.340,P<0.01或0.05);试验组患者包敷舒适率、敷料总脱落率、皮损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48/48)、0、98%(47/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8/48)、46%(22/48)、71%(34/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163、28.541、13.353,均P<0.01)。结论将网状弹力手套应用于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糊包敷中,既能节省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也能提高敷料固定效果和包敷舒适度,并能改善握力和手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符合皮肤科手部包敷需求。

  • 标签: 网状弹力手套 手部亚急性湿疹 氧化锌糊 包敷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乳膏对湿疹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湿疹患者行对比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生理盐水与硼酸外洗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加用他克莫司乳膏,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减轻,而其中观察组总积分(5.26±1.14)分,小于对照组患者的(8.14±1.32)分;两组中均有1例患者轻微烧灼感,其他患者均为发生不良反应,两组间对比无差异性。结论 利用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可有效改善湿疹症状,效果稳定,同时无明显不适反应。

  • 标签: [] 他克莫司乳膏 湿疹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洁尔阴与百多邦在男性会阴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 以2019年4月—2020年9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会阴湿疹患者,患者均为男性。随机数字表分组,45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洁尔阴用药干预,4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百多邦治疗,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评分及瘙痒症状评分与皮损症状消退及瘙痒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皮损症状评分及瘙痒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洁尔阴 百多邦 男性 会阴部 湿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地奈德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的 80例婴儿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地奈德乳膏单一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 EASI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 1周后、 2周后 EAS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 率

  • 标签: 湿疹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地奈德乳膏 婴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脱敏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慢性湿疹患者进行研究,共70例,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35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慢性湿疹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膳食营养、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湿疹的关系,为婴儿湿疹的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28~40周)孕妇,并住院分娩的365名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对进入队列孕周≥28周的孕妇均需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孕妇血清中25-(OH)D3含量,同时对孕妇进行孕期维生素D相关因素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基线调查,对其分娩后进行为期6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母婴随访,观察婴儿湿疹发生情况,进而分析孕晚期女性血清中25-(OH)D3含量高低及孕期膳食营养对婴儿湿疹的作用。结果最终获得完整母婴信息共340对并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纳入本研究。有229例占62.74%的婴儿发生湿疹,其中51.97%(119/229)的婴儿湿疹集中发生在出生后2~3个月。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期经常进食牛奶和鸡蛋、进食辛辣食物、孕晚期母血25-(OH)D3水平≤20 ng/ml是影响婴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5),孕期每天晒太阳时间≥30 min是婴儿湿疹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孕期饮食结构、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湿疹发生有密切关系,故医务人员从孕早期就要对孕妇进行膳食营养、晒太阳时间及婴儿湿疹影响因素的相关指导,也有利于早期切断宫内传播,为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 标签: 婴儿湿疹 孕期 25-羟维生素D3 膳食营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探究为皮炎湿疹的患者治疗中运用雷公藤多苷加以咪唑斯汀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对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IL-2 、 IL-6 、 CPR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L-2 、 IL-6 、 CPR 水平无明显差异( P > 0.05 );观察组的 IL-2 、 IL-6 、 CP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为罹患皮炎湿疹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咪唑斯汀加以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 IL-2 、 IL-6 、 CPR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皮炎湿疹 咪唑斯汀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左西替利嗪口服液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皮炎湿疹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过敏原特异性IgE在儿童不同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环境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哮喘(101例)、变应性鼻炎(250例)和湿疹(162例)患儿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同时对比3种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过敏原IgE分布情况。结果三组的总IgE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是首位过敏原;哮喘组和鼻炎组的屋尘、屋尘螨/粉尘螨的特异性IgE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湿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的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哮喘、变应性鼻炎和湿疹儿童主要对吸入性过敏原致敏,屋尘螨/粉尘螨是首位过敏原。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儿童的过敏原构成一致,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与湿疹儿童的过敏原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儿童 哮喘 变应性鼻炎 湿疹 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给予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患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的120例临床治疗资料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参照治疗组(n=60)与观察治疗组(n=60)。参照治疗组给予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涂擦治疗方案, 观察治疗组则给予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意义。结果:经回顾性分析,治疗后,较于参照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等方面对比,观察治疗组均更优,且指标对比存在差异性,即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患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后,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更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湿疹采取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对降低患者皮肤破损和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小儿湿疹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实验组实施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和治疗后炎症反应因子、小儿湿疹疗效、皮肤破损发生率、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炎症反应因子、小儿湿疹疗效、皮肤破损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湿疹患儿实施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可加速病情恢复,改善皮肤情况,减少破损,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湿疹 丁酸氢化可的松 透明质酸凝胶治疗 皮肤破损 减轻炎症反应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 + 咪唑斯汀对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 TH1/TH2 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慢性湿疹患者 74 例,时间范围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7 例。观察组实施 特比萘芬 +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比较无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白细胞介素 -4( IL-4 ) 、 IL-5 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但两组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 、 干扰素 -γ( IFN-γ ) 比较无意义( P > 0.05 ) ;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特比萘芬 +咪唑斯汀对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可改善 TH1/TH2失衡。

  • 标签: 特比萘芬 咪唑斯汀 慢性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主体,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使用咪唑斯汀,观察组(27例)使用雷公藤多苷、咪唑斯汀,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优于对照组,免疫动能强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咪唑斯汀 皮炎湿疹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