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刚地弓形虫是重要的致畸性原虫,孕妇感染后可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出生缺陷。虫体在入侵宿主细胞和致病的过程中,其表面抗原(surfaceantigen,SAG)、微线体蛋白(micronemes,MIC)、棒状体蛋白(rhoptryprotein,ROP)和致密颗粒蛋白(densegranuleprotein,GRA)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弓形虫的流行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刚地弓形虫 出生缺陷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宿迁市HIV/AIDS、肿瘤患者、孕妇、畜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等4类特殊人群的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IgG、IgM抗体;采用问卷方式对该四类人群进行弓形虫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等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对400名特殊人群的血清进行免疫学检测,检测出抗体阳性40人,阳性率为10%。。IgG阳性37人,占92.5%,IgM阳性3人,为艾滋感染者占7.5%。结论 宿迁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与全国其它地区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根据调查结果可推算出数目较大的弓形虫感染者,开展弓形虫病防治工作非常必要,以降低特殊人群感染弓形虫的风险及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肉类消费量持续增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猪弓形虫病和嗜血支原体病的流行对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造成威胁。本文以猪弓形虫病和嗜血支原体病诊断为例,对病原学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种猪选育、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猪弓形虫病 嗜血支原体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妇科3种常见恶性肿瘤人群中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探讨女性患有恶性肿瘤与感染弓形虫的相关性,为后续该类人群弓形虫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114例卵巢癌、107例宫颈癌和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20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弓形虫感染率和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9%(89/331)、26.28%(87/331),均比对照组的5.00%(10/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32、37.73,P<0.01)。研究组中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3种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07%(32/114)、25.23%(27/107)、25.45%(2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2.26、27.32、28.00,均P<0.01)。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感染防控。

  • 标签: 弓形虫 妇科恶性肿瘤 感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妇科3种常见恶性肿瘤人群中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探讨女性患有恶性肿瘤与感染弓形虫的相关性,为后续该类人群弓形虫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114例卵巢癌、107例宫颈癌和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20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弓形虫感染率和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9%(89/331)、26.28%(87/331),均比对照组的5.00%(10/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32、37.73,P<0.01)。研究组中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3种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07%(32/114)、25.23%(27/107)、25.45%(2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2.26、27.32、28.00,均P<0.01)。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感染防控。

  • 标签: 弓形虫 妇科恶性肿瘤 感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急性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4只6 ~ 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6 ~ 18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未感染对照组,不做处理;弓形虫感染组(Tg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弓形虫感染+青蒿琥酯治疗组(Tg + ART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腹腔注射青蒿琥酯溶液,剂量为3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弓形虫感染+磺胺嘧啶治疗组(Tg + SDZ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1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3 h后经灌胃给予磺胺嘧啶溶液,剂量为100 mg/kg,每天1次,共连续给药7 d。每组16只小鼠,其中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6只小鼠用于监测体重和采集组织标本。从感染后第1天起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在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称量每只小鼠的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对肝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mRNA的表达水平,以评估弓形虫虫荷。结果未感染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Tg组生存时间为7 ~ 9 d,Tg + ART组为8 ~ 11 d,Tg + SDZ组为9 ~ 13 d。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均较长(P均<0.05)。在感染后第7天,与未感染对照、Tg + ART、Tg + SDZ组相比,Tg组小鼠体重较低(P均<0.05);但Tg + ART、Tg + SDZ组小鼠体重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g组相比,Tg + ART、Tg + SDZ组小鼠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或< 0.001),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也均较轻。与Tg + SDZ组相比,Tg + ART组的肝脏指数、肝脏组织SAG1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蒿琥酯溶液经腹腔注射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小鼠肝脏弓形虫虫荷,并减轻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标签: 弓形虫属 青蒿琥酯 小鼠 肝脏 病理
  • 简介:八十年代以来,城市居民饲养宠物逐渐增多,因此城市弓形虫病,尤其是围产期弓形虫感染,近年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隐匿型弓形虫病治疗后的远期效果国内文献报道不多。为了对此病有一全面认识,我们对12例患儿进行了2年后的追踪随访。本文病例选自1995年1月~1998年1月间于我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弓形虫病的新生儿,经过筛查,对19名隐匿

  • 标签: 先天性弓形虫病 隐匿型 弓形虫感染 追踪随访 先天性感染 组织损伤
  • 简介:对孕妇弓形虫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弓形虫病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状况。结果表明,被访者对孕妇弓形虫病的感染途径所知甚少。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妇女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根据对象情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孕妇 弓形虫病 认知率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性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两者都是近几年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寄生虫病,均以8~10月间的高温季节较为多见,两者都有高热稽留(40.5℃~42℃)、皮肤变色等相同症状,临床上很容易混淆,要注意鉴别。在传播途径上,猪弓形体病是猫;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蚊蝇或胎盘垂址传播。在发病年龄上,猪弓形体病多发于50~100千克的猪;而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20~40千克的小架子猪。在症状上,猪弓形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体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猪附红细胞体病有贫血、轻微黄疸症状。在病理剖检上,弓形体病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扁平足的成因以及扁平足患者采用定制足弓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60例扁平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定制足弓垫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7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5%,3例患者无显著治疗效果,后期通过手术扁平足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将定制足弓垫治疗方案应用于扁平足患者中,可以将患者的足弓有效抬高,改善患者的足部变形症状,加大足部受力,有效减轻扁平足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扁平足 成因 定制足弓垫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殊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并配以相应的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7.19%,其中特殊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30%,对照组阳性率为6.08%,有显著性差异(P<0.05),献血员和临床免疫功能低下者与对照组相比OR分别为4.67和6.67(P<0.05).结论江苏省特殊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于普通对照组人员,献血员和临床免疫功能低下者与弓形虫感染有关联性.提示对特殊人群的重视,尤其是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的弓形虫抗体检测以及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保护.

  • 标签: 刚地弓形虫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ELISA IgG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弓形虫感染
  • 简介:猪巴氏杆菌病也叫猪肺疫,俗称锁喉疯或肿脖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这两种病很少单独发生,多与其它病毒或致病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笔者日前诊治了一例猪巴氏杆菌与弓形虫混合感染的病例,

  • 标签: 猪巴氏杆菌病 混合感染病 刚地弓形虫 猪肺疫 诊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弓形虫感染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弓形虫血清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63)。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弓形虫感染间无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弓形虫
  • 简介:【目的】了解杨浦区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江浦、控江3个社区的1500名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抗弓形虫IgG抗体,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检测1500份健康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7.00%。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地区=27.83、χ2性别=4.46、χ2年龄=9.71、χ2文化程度=11.47,均P<0.05)。知晓弓形虫传播途径为保护因素,猫狗接触史为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杨浦区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状态,应在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小区流浪猫狗的驱逐工作。

  • 标签: 弓形虫 抗体阳性率 危险因素 社区
  • 简介: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TOX),单纯疱疹病毒(HSV)对围产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致畸作用。方法:对128例孕25-41周围产期死胎,死产,早产胎儿采用尸体解决观察各脏器发育以及感染所致畸形改变。PCR检测CMV,TOX,HSV三种病原体在肺,肝、肾,脾,脑,胎盘、肠脏器感染发生率。结果:CMV感染56.25%(72/128),弓形体13.28%(17/128),单纯疱疹病毒12.50%(16/128),CMV与TOX共同感染8.59%(11/128),CMV与HSV共同感染3.91%(5/128),TOX与HSV共同感染1.56%(2/128),CMV与TOX,HSV共届感染2.34%(3/128),128例尸体解决中发现畸形27例占尸体解剖总数21.09%,对照组100例胎盘三种病原体检测阴性,结论:CMV是死胎,先天畸形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并且感染为多器官性,HSV也表现出多脏器感染,是造成胎儿死亡的原因之一,TOX主要感染胎盘和脑。

  • 标签: 围产期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死胎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临床诊治过程,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好转 28 例,干预有效率 93.3%,并发症发生率 6.7%。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以发热、头痛、周围神经病变和颅内高压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跟踪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症状表现,积极进行对症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改善其预后结局。

  • 标签: 艾滋病 弓形虫脑病 临床特征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