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护理干预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化疗计划相同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干预组实施特别干预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证明干预组经过对患者实施特别干预护理后,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明显减轻,且发生的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有效减轻。

  • 标签: 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由化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对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护理方法。结论在化疗前后期间进行对比发现进行了相关护理的恶性肿瘤患者比无护理的病人其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了,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临床工作效率,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是可行的。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化疗期间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013年入院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控制。结果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及质量控制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上一年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通过采取预防对策及质量控制,患者医院感染得到了控制。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恶性肿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的危害人类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大杀手。及早的发现和科学的预防是控制恶性肿瘤最具成本效益的长期战略。肿瘤异常蛋白(TAP)是细胞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癌细胞在异常增生过程中的共同特征。TAP技术是一种简便、广谱、高效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筛检方法,可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本文就TAP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异常蛋白 筛检 早期诊断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和分析于2014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皆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探讨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皆顺利度过了手术期,术后只有3例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显著好转,术后1年未见并发症复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妇产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顺利度过了手术期,减轻痛苦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常见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31例,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较高,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77.42%,(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理功能,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015年的 7月 ~2017年的 7月我院收治的 83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病患,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方法施护,研究组则实施询证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研究组肠梗阻缓解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实施询证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效率显著提高。

  • 标签: 恶性肿瘤 肠梗阻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恶性肿瘤化疗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60)和干预组(n=6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恶心呕吐及乏力发生率较常规组降低,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效果显著。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人文关怀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应用恩度与化疗联合对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将随机选择的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化疗治疗,对观察组(45例)实施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68.57%),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率(26.67%)同对照组(25.71%)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度与化疗联合方案进行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治,其近期治疗效果良好,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耐受,是一种科学理想、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恩度 化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题中检测方法对于不同阶段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共200例进行相应的指标检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共有100名,其余均表现为恶性。同时,我们将对100名健康人士也进行同样的检测,并将结果与前两组进行对照。结果对恶性肿瘤组进行检测发现这一组患者体内具体指标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在进行联合检测的过程中呈阳性的人数也更多;对恶性肿瘤组内数据进行分析,早期患者对糖类抗原125即CA125呈现阳性反应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中晚期患者。结论这种检测方式能有效的对各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自 2015 年 4 月到 2016 年 4 月间收治的 100 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 50 例为一组,将其分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干预。结果: 导致 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以自身经济不足、生活质量期望值与对肿瘤治疗手段认识的缺乏为主,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焦虑水平,对于疾病的恢复较为有利。结论:可将护理干预用于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降低其焦虑水平。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 病人 焦虑情绪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411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411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血栓,399例未发生血栓。经溶栓和抗凝联合治疗方法治疗10~28d后行彩超复查,其中10例患者的DVT基本消失,2例患者的DVT明显减少。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与缺乏常规常规筛查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经过规范的护理和抗凝治疗,可以继续正常使用导管至治疗结束。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 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随机选取的10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化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比2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症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症缓解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特点。

  • 标签: 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很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对疾病认知的不足及身体疼痛等原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进而大大影响到预后治疗效果。因此,抗抑郁治疗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进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抗抑郁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榄香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且没有严重毒副作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榄香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本文结合护理实践,简要阐述各个不良反应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榄香烯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 标签: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