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利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利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利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利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
  • 简介:8月21日、27日,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地县志工作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了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罗东川题为《讲政治守纪律敢担当坚定坚决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讲话,观看了警示教育片。8月27日下午,地县志工作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围绕'坚守地方志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 标签: 意识形态领域 党支部 总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方志
  • 简介:摘要: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稿,唯物史观正式创立,这对《资本论》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的诸多著作中,都延续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创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实现了意识形态批判从法哲学领域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转变,实现了意识形态批判对象从国家意识形态到资本主义拜物教的转变。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 商品拜物教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识形态观.论文试图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任务、性质、方针、方法、领导等方面多维度地对习近平意识形态观作学习性探析.

  • 标签: 意识形态观 习近平 多维探析
  • 简介:邓小平曾提出党在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是反对精神污染,这对当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阵地,把反对“精神污染”与意识形态安全联系起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师生政治信仰、校园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面临着挑战,高校应着重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并优化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阵地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以期缓解高校出现的“精神污染”现象。

  • 标签: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精神污染 思想政治教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06
  • 简介: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同属于社会意识,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社会意识形态在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过程中同样也必须经过社会心理,意识形态不仅以社会心理为中介来反映社会存在

  • 标签: 性思考 意识形态性 文艺意识形态
  • 简介:民谣一方面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抑或当下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民心所向的民谣,则将有可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下民谣流传现象的民间传统与社会情绪

  • 标签: 当下民谣 民谣意识形态
  • 简介: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文化大革命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措施来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 标签: 邓小平 意识形态 安全 思想 探析
  • 简介:摘要:进入新时期,中国改革的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制度的变迁,而制度是固定的生产关系的外化表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本文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入手,对意识形态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证了在生产关系在生产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之后阐述了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意识形态条件了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并且生产条件的固定必然需要意识形态的参与,进而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生成的条件,也保障了制度的运行。

  • 标签: 意识形态 制度变迁 生产关系
  • 简介: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汇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战略意义。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语体系,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作用,凝聚发展的精神力撞,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 标签: 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社会思潮 话语体系 方法论
  • 简介:在民谣传播的公共领域中,尽管民谣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反映,民谣对于当下的社会现象或讽刺

  • 标签: 当下民谣 民谣意识形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大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它们明确意识到,用军事颠覆、经济封锁或政治遏制方式来瓦解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可能,于是,美国总统布什抛出“超越遏制战略”,以接触代替遏制,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最终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基础。

  • 标签: 西方意识形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转基因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多元化 攻势
  • 简介: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同时又是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同志,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军队和地方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够从实际出发,在务实、创新、开拓的道路上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在他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的飞跃,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了思想上的保驾护航。

  • 标签: 邓小平同志 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 综述
  • 简介:经济工作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这是由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它是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有”敢于亮剑”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观点、批判错误观点。

  • 标签: 意识形态 错误思潮 “敢于亮剑”精神
  • 简介:统治者把程朱理学钦定为官方意识形态,并把官学、书院、蒙学等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以传播儒家正统思想为主的学校组织作为清代意识形态宣教的主要场所。除了学校性组织外,清代还存在许多非学校的意识形态宣教途径,如乡约、宗族、圣谕宣讲等,它们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家规族法,并用象征、劝喻等手段向人们演示政权的合法性和灌输王朝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臣民的意识形态控制。清代统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意识形态宣教,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统治者成为意识形态宣教的直接推动者,宣教体系的周密完备,宣教形式的有机统一,为巩固清朝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清代 意识形态 宣教 途径 特点
  • 简介: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不少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运用,结合大量存在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规范甚至错误运用的现实情况,对科学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以期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意识形态 概念 辨析
  • 简介:摘要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危。政治性和阶级性是网络意识形态其最重要的两个特征。要解决好该问题,应该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只有牢牢抓住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才能够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 标签: 网络 意识形态 特点 对策
  • 简介:意识形态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但由于我们过去对意识形态作纯认识论化和纯理论化的理解,使得我们对意识形态的实践本性缺乏应有和足够的理解。实践只能是人的实践,是在人的需要、意识、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意识形态也只有融入大众、融入日常生活、融入社会心理、融入个人意识和人格无意识,才能转化为实践的精神动力。文艺则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这一特征。

  • 标签: 意识形态 认识与实践 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秋石在第7期的《求是》上撰文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紧紧抓在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些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 标签: 意识形态工作 话语权 《求是》 领导权 管理权 历史性
  • 简介:制度变迁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分化重构,而无论意识形态分化重构到何种程度。意识形态都一定要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这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使然。于是,这里便遇到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制度变迁的历史条件下,分化重构的意识形态怎样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如何明确认识和有效调整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矛盾?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意识形态变化为背景,对这里提出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意识形态整合 变迁 非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整合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 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