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气长波辐射值OLR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10月起OLR出现明显的异常带,随时间的变化,异常区域不断向未来的震源聚拢,并且在未来地震震中区持续存在小的OLR高值闭合区,10个月开始OLR出现突出的反常升势.

  • 标签: 长波辐射值 短期异常 NOAA AVHRR 反演 OLR
  • 简介:通过对广西及邻区(以下简称研究区)地震活动的背景,包括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断裂带的分布、主压应力轴方向与强震发生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时空扫描异常特点、强震发生的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并对2004年广东阳江4.9级、2005年云南文山5.3级、2005年广西平果4.4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显著。同时获得了区域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主要异常指标,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异常特征 地震预报
  • 简介:利用大柴旦地区的5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研究了大柴旦序列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2009年8月28日大柴旦6.4级地震前,5个台站的波速比都出现了低值异常;该地震后的几次5级以上余震前,部分台的波速比对这些余震有异常反应。大柴旦地震台的波速比值对5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较好。

  • 标签: 大柴旦 波速比 映震能力
  • 简介: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类型 主震 余震
  • 简介: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 标签: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时间序列 地震活动趋势
  • 简介: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分析了水库地震的基本特点,蓄水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水库诱发地震
  • 简介:通过对陕西韩城台倾斜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干扰源;并在排除干扰的基础上采用21点斯宾塞平滑滤波方法探讨该台资料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的关系。

  • 标签: 倾斜 干扰 韩城地震台
  • 简介:本文对海峡25年来地震资料作了系统总结,发现海峡地震具有北弱南强,北稀南密,地震密集区沿两侧滨海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二个方向有规则展布等特征。提出地震受纵向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等控制,海峡中南部的地震主要是南海地块北推作用产生的。

  • 标签: 台湾海峡 滨海断裂带 陆地效应 地震密集区
  • 简介: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波速比 高值回返
  • 简介:以美国本土中部地区一个非常规油田已有的多口水平井的完井先导试验区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通过三维地震属性和微地震资料评价水平井完井效果的方法流程。在非常规油田,三维地震通常是连片的,这为确定那些没有其他资料可用地区的一些参数提供了途径。另外,微地震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让我们直观的“观看”井筒附近水力压裂情况的地球物理方法。将这两种地球物理方法与工程和地质资料相结合,如成像测井、总支撑剂量、压裂段数、估测的裂缝长度和高度、渗透率、化学示踪剂和产量等,建立了“地球物理完井打分卡”(“geophysicalcompletionscorecard”),用于评价由多口水平井构成的一个先导试验区,同时利用该方法对先导试验区以外的几口井的完井效果进行了预测。根据相关井的钻后产量数据,利用打分卡法预测的完井效果与井产量基本一致。

  • 标签: 水平井完井 地震属性 评价 利用 地球物理方法 3D
  • 简介:本文采用朱介寿等(1984)提供的非均匀速度模型,使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筛选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8年的2723条地震记录进行精定位;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介于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是12km.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图、震源深度剖面图、M-T图等结果,得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地震活动性比中段和南段的活动性弱;时间越临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周边的应力场逐步增强,靠近汶川主震区域的震群活动有增加的迹象.

  • 标签: 汶川MS8.0级地震 Hypo2000 速度模型
  • 简介:2003年4月17日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北发生6.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具有强烈活动特征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上,震前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大面积ML4级地震平静,而震中附近则同时出现了高频次、高GL值异常以及ML3级地震平静—活跃、ML4级地震平静等异常现象。对省内及甘肃省前兆观测资料进行追踪分析,认为震前有4项前兆测项呈现出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

  • 标签: 德令哈6.6级地震 发震构造 地震异常 前兆异常
  • 简介:通过监测诱发的微地震事件可以描述水力裂缝的分布,这些裂缝一般沿着垂直于区域最小应力的方向生长发育。然而,在较小的规模上,岩石矿物成分的变化以及现有的断层和裂缝网络会影响人工裂缝网络的发育。我们把微地震事件的位置与由多道反射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了综合,这些地震资料包括波阻抗反演结果、拉梅参数以及地震曲率属性。研究发现,微地震事件位置与波阻抗低值以及入ρ和μρ低值区段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参数可以描述北得克萨斯州巴尼特组下段和上段页岩中易破裂层段的典型物理性质。此外,微地震事件位置与根据体积曲率(volumetriccurvature)确定的背斜构造的关联性比较弱。我们认为,波阻抗以及入ρ和μρ低值区与充填有方解石的裂缝和围岩之间的界面具有关联性。

  • 标签: 地震属性 地震事件 得克萨斯州 人工诱发 位置 页岩
  • 简介:本文研究了1920年以来,云南地区M_s≥4.7级地震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标度。结果表明,当区内M_s≥4.7级地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我们定义的平静段和活跃段后,分别于418天和312天内即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应率分别为71%和87%,1920年以来云南11次M_s≥6.8级地震前,出现活跃和平静特征标度的各5次。在空间上绝大多数(80%)大震震中处于我们所定义的长时间大范围空白缺震背景区或相对少震区内,仅少数(20%)位于4.7级以上地震相对密集区内或附近。4.7级以上地震上述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特征标度,可以作为云南6级,特别是6.8级以上地震中期或短期预测的判据和指标。同时可以看出,云南6级以上地震前,4.7级以上地震在时空演变上,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 标签: 时间序列 空间分布 地震预报 云南省 地震空区
  • 简介:要研究歌词的本体特征,必先从歌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入手,并结合歌词的自身属性来讨论。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歌词有区别于诗歌的特质:未完成性、群体性、意向性。而歌词本身又具有文学性、情感性、音乐性等本质属性,因此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的集合体,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研究歌词的本体属性,可以为歌词创作和声乐演唱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歌词 诗歌 旋律 自身属性 本体
  • 简介:摘要: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大数据中的混合属性特征检测成为关键的安全挑战。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需要采取优化措施和技术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云计算下网络通信大数据混合属性特征检测的方法与措施,包括数据预处理、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构建和优化、以及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的措施。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确保云计算环境下网络通信大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云计算 大数据 网络通信 混合属性特征检测
  • 简介:摘要:武汉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研究武汉及邻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性是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整理研究区内主要断裂性质、活动性等内容,分析研究区内历史中强地震发震背景、能量释放规律,探索未来可能出现中强地震的区域,划定部分发震条带,为预测发震构造及位置提供相关参数。探索结论将为武汉及邻区监测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武汉及邻区  断裂  地震构造  地震  地震预测
  • 简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 标签: 雅鲁藏布大峡谷 构造 地震
  • 简介:炉霍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发生的7.9级大地震。本文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对炉霍县历次地震遗迹下的断陷盆地、地裂缝、地鼓包等地震遗迹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研究了地震遗迹的类型、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等规律,浅析了炉霍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遗迹 科学价值 炉霍
  • 简介:中国近海诸盆地发育了很多平移断层及与平移断层有成因联系的构造圈闭.过去,由于对平移断层的特征研究不够,在钻探目标选择研究时往往容易忽视平移断层对油气的封闭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与平移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或低估了它们的勘探潜力.因此,研究平移断层成因及特征,对全面认识构造圈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近海盆地 平移断层特征 地震解释 油气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