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羊群强制免疫、抗体监测和流通监管等手段,切断病原在流通环节传入,同时确保羊群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可有效控制该病的传入和流行。结果显示,通过常年免疫和大规模监测,羊群PPR抗体合格率可保持在90%以上,群体合格率可保持90%以上,且未出现PPR病原流行。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切实做好我县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巩固我县脱贫成果,根据疏勒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文件(2020)18号文件要求,9月20日之前免疫过家禽、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期间在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人员分到三个组对15个乡(镇)开展了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效果检查、每个村采集家禽样品各5份、总血清1500份、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随机抽样监测。禽流感免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如下:全县15个乡(镇)禽流感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1.7%,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国家合格标准。

  • 标签: 禽流感 免疫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提升,有效改善了肿瘤患者治疗康复的情况。当前临床中肿瘤治疗的方法包括传统手术治疗技术、化疗治疗技术以及放疗治疗技术,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医疗研究人员开发了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该技术属于现代化先进治疗技术,其特异性更高,临床疗效更好,受到较多肿瘤患者的关注和青睐。随着人们对肿瘤微环境以及逃逸机制的研究,学者开始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治疗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合理应用和开发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抵御肿瘤,改善患者治疗现状。本文将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成果、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研究成果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抑制蛋白质(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程序性死亡 1 受体 [PD-1] 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抗癌。目前,抗CTLA-4(易普利姆玛)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结受累的III期疾病。现在的数据表明,相当大比例 (20–50 + %) 的患者,即使是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在 ICI 治疗后仍存活数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验诊断。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本院150例免疫性肝病患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7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8.42%,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在免疫性肝病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将疾病类型、症状等反映出来,更好的划分肝病类型,值得采纳。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美国国际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简称 NIH)信息,免疫系统疾病共计分为157种。其中非罕见病共计7种,包括斑秃(Alopecia areata)、常见的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Familiar 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桥本氏综合征(Hashimoto's syndrome)、红斑狼疮(Lupus)、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结节病/肉状瘤病(Sarcoidosis)和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其中斑秃全球发病率2.11%,为免疫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了斑秃疾病的介绍及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用药介绍及新药进展。

  • 标签: 斑秃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牛口蹄疫属于比较急性,热性与接触性的传染类疾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牛口蹄疫病毒,这种疾病的流行比较迅速,传播广泛,发病比较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等,如果犊牛患牛口蹄疫疾病的致死率比较高。病牛与潜伏期的动物具有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病牛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与粪便之中都存在病毒。这种疾病对于养牛业具有不利影响,属于一类烈性传染疾病。因此,养殖工作人员要运用有效方法,加强牛口蹄疫疾病的免疫工作,实现理想的免疫效果,为养殖户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牛口蹄疫免疫工作策略展开分析研究。

  • 标签: 牛口蹄疫 免疫效果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生猪的免疫防治技术展开研究,先提出生猪免疫防治程序,主要包括猪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然后对生猪的免疫防治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论述,主要包括加强疫苗接种、注重养殖管理、做好病猪隔离工作、合理应用消毒技术,以此来不断提升生猪的免疫防治工作水平,给予生猪正常生长有力的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就此课题开展深入的分析,不断完善生猪的免疫防治技术,为推动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 标签: 生猪 免疫防治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除了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放疗、化疗外,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非小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研究人员主要针对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不断提高。而研究人员如何更加精准地采用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真正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肿瘤的诊治技术迅速发展,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学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先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病人的重视和青睐。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及其逃逸机理的深入探讨,许多学者对机体的免疫与癌症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利用和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治疗水平。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一下综述。

  • 标签: 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研究成果 发展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差异,筛选与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及转移灶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31418,包括莫菲特癌症中心MCC队列的样本数据517例和Consortium队列样本数据618例;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IMMPORT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包含免疫相关的基因2 483个。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共695例,临床信息627例。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转移灶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并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两种方法结果中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均P<0.01),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131418数据集中各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原发肿瘤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均低于原发肿瘤组织(均P<0.001)。与原发肿瘤组织相比,转移灶组织中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CD8+ T细胞、T细胞、活化的树突细胞比例增高,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未活化的树突细胞、未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18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中,发生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检查点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分化、Th17细胞分化、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筛选出7个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ANGPTL5、FPR1、HSPA8、NR2E3、PSMD2、PSMD8、SBDS。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ANGPTL5(HR=2.69,95% CI 1.22~5.92,P<0.05)、HSPA8(HR=0.57,95% CI 0.33~0.97,P<0.05)、SBDS(HR=2.23,95% CI 1.18~4.21,P<0.05)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ANGPTL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ANGPTL5的患者预后更差。HSPA8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HSPA8的患者预后更好。SBD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SBDS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与原发肿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降低,整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新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但ICI也可诱发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以内分泌系统irAE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40%,对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建议从进一步加强irAE发生机制研究、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以及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对接受ICI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等方面提高内分泌系统irAE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系统 抗肿瘤药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2月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3组,应用Sabin株含有Ⅰ型、Ⅱ型和Ⅲ型的脊灰灭活疫苗(sIPV)和口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脊灰减毒疫苗(bOPV),按照1剂sIPV+2剂bOPV(1sIPV+2bOPV组)、2剂sIPV+1剂bOPV(2sIPV+1bOPV组)和全程sIPV(3sIPV组)3种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分别采集3组基础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42 d双份血清,应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共205名受试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和Ⅲ型阳转率均高于97.00%、阳性率均高于98.00%、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础免疫前均大幅度升高,3组Ⅰ型、Ⅱ型和Ⅲ型基础免疫前后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免疫后GMT均为Ⅰ型最高,Ⅲ型次之,Ⅱ型最低,Ⅱ型GMT水平 2sIPV+1bOPV组、3sIPV组均高于1sIPV+2bOPV 组。结论3组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均处于高水平,对脊灰病毒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不同程序基础免疫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2sIPV+1bOPV组、3sIPV组对Ⅱ型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优于1sIPV+2bOPV组。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