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心血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护理工作较为繁杂琐碎,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风险、感染风险、并发症风险等,不仅影响到心血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带来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心血护理风险防范的意义出发,针对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及防范策略予以综述,以期提供交流借鉴。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心血护理工作需要结合患者的心血疾病类型,对护理工作要点,护理工作中应当防范的风险等多方面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从实现应用的角度出发,明确心血护理工作流程,把握护理工作的关键技术,为取得更好的心血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对于患者而言,若能够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也必然能够优化其护理体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工作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心血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在风险分析中,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医院因素都可能影响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针对这些因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技术操作规程、重视自我护理和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培训 技术操作规程 自我护理 患者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心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68例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手段,观察组采取尿激酶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中,急性心肌梗病症的临床治疗结果显著,而对急性心肌梗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方式实施救治,能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 心血管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护理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方法对笔者所在的心血全体护理人员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和激励机制;科学弹性排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实施护理人员分组床边工作制管理患者的方法,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认识提高,建立起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优质护理实施的护理管理,可以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和专科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在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并加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仅为68%,不良症状发生率高达28%,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仅为8%。结论在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采取常规方法与氯吡格雷相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率,并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绞痛分型 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 简介:(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与分析心血应用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100例于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疾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心血护理(术前检查、准备、用药等),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等。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治疗效果、护理舒适度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血应用介入治疗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常规护理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血疾病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出62例老年患者(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风险表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62例患者,营养风险情况无营养风险14例(22.58%)、轻微营养风险30例(48.39%)、中度营养风险14例(22.58%)、重度营养风险4例(6.45%)。结论及时对心血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向患者提供营养知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开展治疗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对患有心血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收治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同一时间治疗的患者70例当做对照组,对这两组的治疗手段、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通过详细比较以后,对治疗以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临床进行统计以后,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患有抗生素感染有52例(7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48例(68.6%),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46例(65.7%);就对照组患者而言,患有抗生素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22例(31.4%),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这两组患者在对比的时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人员在对心血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恰当的药物,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有18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护理理念相对滞后,有1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患者遵医行为差,护理监督不到位。有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有12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患交流沟通欠缺。问卷调查中显露出了心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完善心血护理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添砖加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提高心血(以下简称为心内科)护理质量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50例,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服药管理缺陷发生率更低,且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性十分有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性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因为心血系统疾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此类疾病收治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病情具有多变性,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身心劳累、气候突变等感染均会导致心血疾病发生突变,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心血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是一个永久性课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心血的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的心血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的研究实例都为 5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于观察组则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等的治疗药物。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稳定治疗,其中对照组中 4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体的有效率达到 80.36%,观察组 5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达到 96.43%。结论:通过对治疗数据的合理分析,发现大剂量的抗生素类药物连用,可以有效治疗心血感染患者,需要在实际的治疗中,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段。

  • 标签: 心血管 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探析研究心血护士的培训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对本院36名心血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实际操作成绩、医生评价、科研文章、年度考核优秀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心血护士的培训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培训方法可得到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病 心血管内科护士 培训方法 实施效果
  • 作者: 吴文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整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心血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在用药过程中不规范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提高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结果:本组研究中出现36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患者本身所造成的有6例,由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有17例,药物因素有7例,医院方面有6例。结论:研究发现,影响心血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主要原因来自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药物、医院,需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提升医务人员能力与素养,同时注意用药安全方面的管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患者心情,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医院要加强药物使用、收费、护理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心血临床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来我院心血实习的学生120人,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60人。其中,研究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法,而参照组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与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到心血临床教学之中,获得了理想的实习效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大大提高,因此,此种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PBL联合CBL教学法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共纳入 心血患者 228 例, 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 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管理 效果。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观察 组护理总满意率 98.26% ( 113/115 )高于对照组 89.38% ( 101/11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血疾病护理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间共接收了84例心血疾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治疗有效人数28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后治疗有效人数38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0.47%,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并且在实验组中有38名患者对优质护理方法比较满意,满意度为90.47%,而对照组只有18例患者对常规护理方法满意,满意度只有42.8%(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心血疾病患者,通常采用优质护理,采用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最重要的是患者满意度很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方法 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03-01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心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风险管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