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朱光潜形成了其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生的艺术化”,本文围绕这一概念对朱光潜的文学与批评观同唯美主义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辨析;并认为:朱光潜是中国唯美主义唯一的文学理论家,同时其折中平和的学术姿态和观念上的超越,使他在理论上为唯美主义作了最后的终结。

  • 标签: 朱光潜 唯美主义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印象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2
  • 简介:性活动本身就是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女性能够比男性从性活动中得到更大的快乐,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在性问题上的表现就是女性的性欲低下、性冷淡和女性这个性别的非性化

  • 标签: 女性主义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1
  • 简介:德国虚无主义所反对的、现代文明的道德意义可以表达如下,德国虚无主义出于什么缘故拒斥文明本身的原则呢,在德国虚无主义

  • 标签: 德国虚无主义
  • 简介:通过阅读帕慕克(OrhanPamuk,1952—)在哈佛大学诺顿讲坛的演讲稿,我间接地获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是合理的,只要它能为作品提供一个‘中心’。"[1]一部叙事作品的中心,就是其光芒四射的太阳。很多时候,这颗太阳的光芒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照进我们的叙事作品,使其灿烂乃至辉

  • 标签: 叙事作品 帕慕克 亨利·詹姆斯 一封信 光芒四射 新闻调查
  • 简介: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在他看似粗犷而简略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存在意识。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作品所体现的世界的荒诞感、人生的虚无感、死亡意识、准则与选择,以及表现手法与存在主义的关系的探讨,认为海明威的创作在内源上与存在主义是一致的,而且对“二战”后存在主义思潮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

  • 标签: 海明威 存在主义
  • 简介:摘要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狂潮,而实际上,西方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源起于法国资产阶级和启蒙运动后。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以推动立法为主,强调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后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即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主义在西方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在西方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林白、陈染、海男等“新女性作家”的身体力行之下,女性文学逐渐被“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却又特立独行的华彩篇章。

  • 标签: 镜子 阁楼 浴缸 女性主义 意象
  • 简介:触觉器官是我们最大的感觉器官,但人类对触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医学、生物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层面,在文学研究领域鲜有专门系统的研究。加令顿的《触觉现代主义》可谓这方面富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在这部专著中,加令顿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触觉,特别是人手与阶级、地位、大众消费、心理欲望、性别关系、自我认知、认知能力拓展、人际交流、时间与空间定位等的关系,探讨了文学中的触觉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之间的美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察了现代主义文学触觉转向背后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动因。同时,她还探讨了人手与身体分离后的种种可怕后果。

  • 标签: 加令顿 《触觉现代主义》 触觉 社会地位 记忆 自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1
  • 简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国际广告传播领域的真实反应,  在国际广告传播中,《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 标签: 中的文化 主义文化 传播中的
  • 简介:<正>当今人们在考察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时候,却严重忽视了后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历史作用。其实,现代主义小说并不是突然发展的,它在十九世纪后期就默默孕育着。本文提出:从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其间有一个过渡性阶段,这个过渡性阶段,是以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创作为体现的,正是这批小说家架起了通往现代主义的桥梁。

  • 标签: 现代主义作家 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创作 小说家
  • 简介: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两种理论路径。本质主义以决定论和一元论解释文学现象,而历史主义则以语境论和建构论解释文学现象。文学学术领域的这一理论路径的分歧的知识学根源有二,一是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对立,二是知识学科化和跨学科研究的分野。这些分歧体现了现代性的知识学诉求。

  • 标签: 本质主义 历史主义 知识学
  • 简介:战前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到战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运动,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影响深远,是对早期现代主义理想的转向,迄今依然能够感觉到它的力量。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为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 标签: 国际主义 现代主义 联系 比较 转向
  • 简介:大约是在2002年,著名画家陈丹青与王安忆有过这么一场对话。陈丹青说:“我觉得我们其实很幸运,我们那会儿(指上世纪80年代)莫名其妙就出名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美术史,我现在也不太在乎那个美术史,忽然就给搁到那个位置上了一一是时代帮大忙了。”王安忆说:“帮我们出名而已,它没有帮你画画呀。我曾经也想过,觉得我们那个时候,因为东西少,画少不少,我不太清楚,

  • 标签: “主义” 文学发展 写作 当代 著名画家 80年代
  • 简介:<正>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个达到世界高度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站在拜伦和莎士比亚两位巨人的肩上才取得成功的。拜伦的诗作曾激发了普氏磅礴的浪漫诗才,莎氏则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两者结合的创作方法上给予普氏以巨大的影响。(从总体看来,莎氏对普氏的影响大于拜伦)很久以来,我国的有关研究者只注意研究拜伦对普氏的影响,却忽视了莎氏。近年来,我国有人开始研究莎氏对普氏的影响,但却又基本上是复制和发挥苏联有关学者的片面观点,即认为莎氏对普氏的影响只在现实主义方面,

  • 标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双重影响 创作方法 研究者 作品
  • 简介:因功课需要,梁晓声接受了他儿子的“采访”,对答如下:儿子:你是哪一年下乡的?晓声:这还用问?儿子:不问我怎么清楚?……儿子:你经历过坎坷吗?晓声:这还用说?儿子: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瞧瞧这段父子对话,就知道彼此的隔阂。梁晓声也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 标签: 梁晓声 重点高中 生物专业 代沟 政治工作 人性基础
  • 简介: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这种以忧郁感伤为特征的美学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由作者自身的气质及其审美选择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接受外国文学、特别是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影响的结果.郁达夫的审美情趣与创作风格,显然都受到了感伤主义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纤敏柔弱的个性和多愁善感的心理机制,加上五四特定的时代与社会环境,构成了郁达夫接受英国感伤主义的主客观条件.

  • 标签: 郁达夫 感伤主义 理查生 斯泰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6
  • 简介:  强群体主义取向导致正式组织中的权力主体、组织成员集群为,  强群体主义取向导致正式组织中的权力主体、组织成员集群为,而权力主体也倾向于同其他权力主体或组织成员结成利益群体

  • 标签: 主义圈子 圈子现象 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