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霍桑通过对中海丝特·白兰等三位主人公经历的由犯罪-赎罪-自我拯救这一'殉道'模式的描写,揭露了清教压抑人性的残酷、教会制度对人精神的桎梏与摧残,但由于作者受根植于内心传统的宗教观念的影响,在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厦悲惨命运的安排上表现出折中、妥协、模棱两可的矛盾态度.说明作者的世界现是保守的、清教徒意识的.

  • 标签: 霍桑 《红字》 宗教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3
  • 简介:东方宗教文化,东方宗教文化与21世纪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尽管以西方文明替代东方文明并未能实现

  • 标签: 东方宗教 宗教文化 文化人类文明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观察、个案访谈的方法,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宗教信仰变迁的分析,发现当地不同支系傣族均存在宗教信仰观念趋于淡薄、宗教信仰程度存在年龄差异、原始宗教与南传佛教并存的现象。

  • 标签: 傣族 宗教信仰 变迁
  • 简介:本文选取了冯内古特不同创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猫的摇篮》(1963)、《五号屠场》(1969)和《囚鸟》(1979),分析了作家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现冯内古特对基督教体系和基督教思想的态度迥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体现了冯内古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

  • 标签: 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五号屠场》《囚鸟》 宗教
  • 简介:生命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对象,并且是传统文学和西方哲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语境却赋予了生命迥异的内涵,宗教存在主义思想则更注重揭示生命的过程和本质。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宗教存在主义视角下对生命、存在与界限等问题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本文以托氏作品中对生命描写为基本线索,探讨作家的存在主义意识、人道主义思想以及生命的内在涵义。

  • 标签: 托尔斯泰 宗教存在主义 生命
  • 简介:摘要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既极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也部分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和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为人们所诟病。“高校扩招”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值得我们去深思,肯定其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深刻吸取它的教训。

  • 标签: 高校扩招 公共政策 政治过程 公共利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3
  • 简介:说人的本质或人性是自由、心智与创造,人的本质或人性在于其自由、心智和创造性,并不是说人性本

  • 标签: 东西方 人性论东 哲学相通
  • 简介:摘要从2009年起,哈萨克斯坦在中学开设“宗教学基础”的课程,自此宗教学正式进入哈中学教育系统。宗教学基础从科学的角度向学生讲述宗教的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抵御极端主义的侵蚀。同时,哈中学宗教学知识教育在师资和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中学 宗教教育
  • 简介:美国影片《盗梦空间》(INCEPTION)自2010年7月1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以来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这部电影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为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每个观众似乎都能从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摆脱不了现实,也就是在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幻幻当中,影片的上映引

  • 标签: 西方宗教 空间 影片 脱离现实 梦境 故事情节
  • 简介:摘要宗教团体因其宗教信仰的核心特质,使得他们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过程中,不仅是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他们的精神需要也有着高度的关注。但是因着宗教团体自身和救助对象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救助过程中却面临着双重的困境。

  • 标签: 宗教团体 流浪乞讨救助 双重困境
  • 简介:摘要承德“外八庙”作为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建设而逐步完成。作为清朝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载体,它是神权和皇权、宗教和政权相互交融的产物。本文以藏传佛教寺庙“外八庙”中的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为切入点,通过建筑形式和园林艺术来探讨“外八庙”在清代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外八庙”宗教建筑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 标签: 外八庙 皇家寺庙 藏传佛教 宗教建筑 园林艺术
  • 简介:作为一个出生在乡村、成长在乡村,以纯洁的眼睛和质朴的心灵审视乡土生活的"80后"女作家,宁夏回族青年女作家马金莲始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书写着西海固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情风貌。在她的笔下,西海固生活显得有些忧伤而又透露着丝丝甘甜,也许正是她的这种独特经历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构成了她"明静又伤感、好笑又苦涩、艰辛与希望、磨难与坚韧、成长

  • 标签: 宗教意识 西海固地区 回族穆斯林 叙述风格 前定 女性生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说人的本质或人性是自由、心智与创造,人的本质或人性在于其自由、心智和创造性,并不是说人性本

  • 标签: 东西方 人性论东 哲学相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7
  • 简介:霍桑在《红字》中肯定了某些清教信条,霍桑《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在清教社会中

  • 标签: 上帝名义 名义红字 红字霍桑
  • 简介:摘要通过东西方宗教对神秘体验的认识和比较,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修炼中的神圣者和神秘体验有进一步的反思与思考。

  • 标签: 宗教 神秘体验 心理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环境问题是自然与社会通一的问题,这里"批判了环境正义是讲环境问题能离开社会正义并以社会正义为先导的见解,3.社会正义、环境正义及其政策什么叫正义

  • 标签: 政策指针 正义政策 环境正义
  • 简介:几番决策破天荒,雨露频施放眼量!上学勿需家破费,种田免向国交粮。乡村活跃财盈库,土地承包谷满仓。大众创新前景阔,生机蓬勃若朝阳!

  • 标签: 三农政策 中央 土地承包 种田 大众
  • 简介:中国经典奇幻志异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因素,其复杂性和多面性排除了建立一种可以全方面传译宗教文化的万能模式的可能性。《聊斋志异》俄译本译者——被称为“阿翰林”的瓦·米·阿列克谢耶夫竭尽所能,综合运用了音译法、造词法、模仿直译法、淡化意译法、阐释法等方法,对于难以阐释或文化背景深厚的宗教文化因素都加注说明,争取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国宗教文化的精髓。

  • 标签: 宗教文化因素翻译 音译法 造词法 模仿直译法 淡化翻译法 阐释法
  • 简介:摘要宗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宗教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整合社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宗教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它使人有了信仰寄托,能够慰藉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心理归属感和心理平衡,给人以终极关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我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应重视宗教的这种社会作用,并积极引导宗教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

  • 标签: 宗教 信仰寄托 心灵慰藉 精神渴求 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