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林语堂与萨德在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时都把立足点选在人文主义上,但是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不同的。林语堂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并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相对比,建立起了以人性论为基本内涵的普世主义人文价值系统。而萨德则从自己民族的现实处境出发,利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中的反省意识.把人文主义理解成一种批评实践,并将人文价值扩大到所有民族。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虽有较大差异,但可以互补。林语堂的普世主义为人文主义提供了新的价值,具有战略意义;萨德的现世性批评实践为人文主义理想提供了落实的方法,具有战术意义。

  • 标签: 人文主义 林语堂 萨义德 普世主义 批评实践
  • 简介:学界一直普遍认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耶稣会士在中国推行的是“适应”政策。走的是“补儒易佛”的道路。然而,如果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我们会发现《天主实》中对《圣经》中的名词“Deus”(God)与动词“diligere”(tolove)的翻译实为“异化翻译”。即以天主教为本位,以古儒的概念翻译和阐释天主教的词汇,这与译入语晚明社会的主流儒家形成了“对抗”。用“上帝”或“天”翻译“Deus”势必会“颠覆”晚明的“天子”政治理念,因为人人都是由“上帝”或“天”创造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忠”就失去了合法性;用“爱”(diligere)等同于儒家的“仁”,势必使人们舍“孝敬父母”而取“爱天主”.这样儒家的“孝”也就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 标签: 颠覆 忠孝 《天主实义》 异化翻译 《圣经》
  • 简介: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是萨德后殖民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萨德看来,“流亡”既是个“真实的情境”,又是个“隐喻的情境”,它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涯的一种必要而且必然的状态。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既与萨德所继承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一脉相承,又被注入了后殖民的内容。它带有某种二律背反的特征:一方面强调所谓“普遍的原则”,一方面又崇尚一种以“流动的身份”为特征的反本质主义的文化认同观。事实上,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流亡”正在逐步失去其早先的批判意义,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迷信”。

  • 标签: 知识分子 萨义德 后殖民 文化研究
  • 简介:遵循着“小改而大动”的改写原则,《聊斋新》在保持《聊斋志异》原著小说精华的基础上,以哲学的、审美的、世俗的眼光打量观照并进行筛选过滤,并对其题目、人物、情节、环境等关键地方进行了精心变动,从而以“旧瓶装新酒”在改写中注入了浓郁的现代意识,在恢复传统中实现了再创造,充溢着与众不同的精神魅力,暗合了作家独持的文学观和审美理想,为利用传统文学资源进行改造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 标签: 聊斋志异 聊斋新义 哲理眼光 审美意识 对比研究
  • 简介:<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刘禹锡讲述的虎报恩“话”,据唐兰《〈刘宾客嘉话录〉的校辑与辨伪》录原文如次:刘禹锡守连州,替高霞寓。霞寓后入为羽林将军,自京附书,曰:“以承眷,辄请自代矣。”公曰:“奉感。然有一话:曾有老妪,山行见大虫,赢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愧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云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置一死人入,血肉狼籍,乃被村人凶呵者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

  • 标签: 《太平广记》 话本小说 刘禹锡 《绿窗新话》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 简介:《虫洞》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书.我惊讶于向来熟悉的赵树先生竟让我深感陌生地用28万字的密度构造出这样一部超出我阅读常识的魔方式散文.作为散文,它的确很长,长得我坐在旅行大巴上从汾河边看到黄河边,再从黄河边一路看到沁河边,再回到我汾河边的城市,也仅仅看了其中不到二分之一的厚度.

  • 标签: 困惑赵树义 引起思考 散文虫
  • 简介:新时期以来,我省的话剧、戏曲、儿童剧作以及歌剧创作,都取得了全面丰收,同时也造就出了一大批戏剧精英,确实做到了“出成果,出人才,走正路”。仅就戏曲创作而言,我省一直全面贯彻了党的戏曲剧目政策,坚持两条腿走路和三并举方针。无论是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还是现代戏和历史剧的创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历史剧的创作,同以往相比,成果更为显著。其人才成长之迅速,作品量之多和质量之高,都实属空前。王福,及其创作的辽金史剧,就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作品。

  • 标签: 戏剧创作 艺术成就 金史 概观 吉林 戏曲创作
  • 简介:英山县杨柳教育站站长黄富,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在英山县政府仃前的大宣传栏里,看到英山县1995年中考的状元、探花、榜眼全被他管理下的杨柳中学包揽后,我产生了采访他的念头。他可真是个大忙人,我一连跑了三次都没碰着他。他不是下乡检查教学去了,就是到下面建校工地去了。这一次,我专门选了一个下雨天,又是星期天,想必他一定在家。然而,又扑了一个空。他为白马中学教学楼煞尾的事忙去了。晚上8点,他回了。上身的衬衣、下身的短裤全湿透了,紧贴在身上。行走起

  • 标签: 优秀教育工作者 全国优秀 教育工作者黄义富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以《金锁记》名震上海文坛。作品既有《红楼梦》《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的遗风,又兼有西方某些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下面笔者将立足杨《中国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金锁记》文本的结构艺术。

  • 标签: 《金锁记》 叙事空间 双结构 组合艺术
  • 简介:山西省鲁村,是晋东南地区晋城市的一个小村庄.丧葬仪礼,作为人生的四大仪礼之一,被当地人尤为看重,一来表示送走逝者,二来,也为族人制造机会,使其聚集于一起,共同处理族中大事.该村实行土葬,虽然国家早有政策规定推行火葬,但在该地,仍以"入土为安"为风俗,已逝者均按风俗实行土葬,埋入各自的祖坟.

  • 标签: 丧葬仪礼 山西省 民俗活动 变迁 民间 东南地区
  • 简介:《墨子·贵》,墨子曰:"万事莫贵于。"墨子认为,,为天下之良宝,比生命更可贵。为了捍卫正义,也可以去厮杀,去战斗,去牺牲。只有"贵于其身"的人,在与生不可兼得的生死关头,才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今社会,需要人们舍生取义的生死关头并不多,更多的是在与利之间的权衡、取舍、定夺。这一点,身为上海万事红燃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俞喜忠深有体会。"万事红",即取道于"万事莫贵于",并以此为公司立身发展之宗旨。

  • 标签: 技术发展 燃气管 生死关头 贵义 捍卫正义 良宝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陈寅恪虽对于胡适学术有批评,陈寅恪并没有对于他的学术方法、学术成就,我们可以理解为陈寅恪心目中的中国文化

  • 标签: 义诗文 典掌 学术史典
  • 简介:<正>艺院本的文字是在程甲本基础上的滥改,不是歪曲就是夸大,夸大也是歪曲,还可以从数字的使用上看出来。如30回,宝玉得罪了黛玉、向黛玉陪不是,艺院本写道:“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几万声”程甲本作“几十声”。“几十声”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夸张,而“几万声”纯属无聊的夸大,这

  • 标签: 院本 程甲本 宝玉 脂本 凤姐 程本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沉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关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行,而艺术则是一种技艺学,属于少数天才。这样便开出了一种理解美的新向度,这种新向度意在强调:即便是一个人没有制作或欣赏艺术的天赋才能,也不失去享受美即诗意人生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进行任何艺术的活动,但他能够、应该而且必须行走在诗意人生的践履之路与涵养之途中。

  • 标签: 艺术 黑格尔 程伊川 境界 践履
  • 简介: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曹雪芹“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的记载,使不少研究者如坠五里雾中。潘重规、戴不凡得出结论:《红楼梦》有原作者“石兄”或一位希望恢复大明王朝的仁人志士,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頫。不管是石兄、大明志士、曹頫,曹雪芹都是“披阅”和“增删”他们其中一人已成稿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

  • 标签: 《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 明义 文学价值 诗歌解析 曹雪芹 红学研究
  • 简介:唐代李善以来,陆机《文赋》“浏亮”一词被释为“清明”、“清畅明朗”。有的学者认为其所指是魏晋“新体赋”。本文认为“浏亮”同“嘹亮”,在当时被用来形容声音的高远嘹亮。陆机不只用它来形容赋的音韵嘹亮,而且藉由“听声类形”、“心想其状”的通感方式,兼指赋的辞藻铺排、文采富丽。“体物而浏亮”是陆机心目中赋的理想风貌。毫无疑问,具有这种风貌的,当首推汉代的体物大赋。陆机高度肯定左思大赋作品《三都赋》,也可以印证这一结论。

  • 标签: 《文赋》 浏亮 听声类形 通感批评
  • 简介:吴历(字渔山,1632-1718)研究在明清天主教和中国绘画史研究领域都并非新鲜的话题。自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学者开始整理吴历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以来,关于吴历的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涌现。无论是陈垣(援庵)于1937年撰写的《吴渔山先生年谱》、方豪写于1969年的《吴渔山神父领洗年代、晋铎地点及拉丁文造诣考》,还是当代的吴历研究专家章文钦,在其吴历研究著述中都曾留意过吴历何时皈依天学(即天主教)这个问题。

  • 标签: 吴历 皈依 教授 学时 中国绘画史 中国历史学
  • 简介:与“预、杜审言”同样对杜甫影响颇深的另一位人物,是其姑母万年县君京兆杜氏。杜甫自丧母,姑母“京兆杜氏”代其母,照顾杜甫的生活。天宝元年(742),杜甫三十一岁时,姑母京兆杜氏去世。杜甫为这位给予他无私之爱的姑母,写了墓志铭《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以报答她恩情。

  • 标签: 杜甫 杜审言 人物 墓志铭 中心 生活
  • 简介:艾灵失恋后一直盼着两件事,摆脱痛苦或谢世。两年多了,有些想法越来越强烈,几乎窒息。这天从安乐死咨询中心出来,艾灵得到一条信息,她的情况记录已进入社会医疗系统,可能会被强制治疗。艾灵身边的一个人,进去时没什么大毛病,平时只是有点敏感焦虑,出来后已呆滞,判若两人,号称焦虑已被治愈。所以敏感、焦虑、洁癖有过之的艾灵,连心理咨询都不敢沾。

  • 标签: 治疗 失恋 咨询中心 医疗系统 心理咨询 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