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车胤家境贫寒,晚上读书常没有灯油,夏天他便抓几十只萤火虫用纱袋装上,晚上用来照明读书。由于认真勤勉,他终以博学著名,后来在东晋孝武帝时任护军将军,安帝时任吏部尚书。这件事人们以“囊萤照读”来概括,最早见于《晋书》。

  • 标签: 《昆虫记》 “囊萤照读” 法布尔 法国 萤火虫 发光器官
  • 简介:《搜神》的若干语言特点刘纶鑫《搜神》二十卷,旧题晋干宝撰。后世对流传本的编者颇有异议。1979年中华书局重印时在《出版说明》中说:“干宝原书传至宋代就已经散佚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卷本,据考证,可能是明代胡元瑞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中辑录而成的...

  • 标签: 《搜神记》 复音词 判断句 趋向动词 补充式 判断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范文瀾《文心雕龍》是《文心雕龍》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然而范本從天津新懋印書館本到北平文化學社本,再到上海開明書店本,直至人民文學出版社本,其間變化很大.而在'仲宣躁鋭''仲宣輕脆以躁競'條校注上的變化,更是雲譎波詭,讓人難以捉摸.考辨其變化原委,破解其背後真相,不僅可以明晰《文心雕龍》文本校注之是非,而且還有助於了結學界的一樁公案.

  • 标签:
  • 简介:《广西瑶歌音》是赵元任先生早年的著作,其中部分瑶歌字、音、义关系仍有待商榷。本文借助民间文学、苗瑶壮语和汉语方言的材料,确认了12个音读字、5个假借字和8个训读字,明晰了5个词的意义。此外,指正了《再读(广西瑶歌音)》对原著的误读。为更好地理解瑶歌,补充介绍了瑶歌的背景。

  • 标签: 瑶歌 考释 音韵
  • 简介: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进行周的写作,有助于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学生 周记 指导
  • 简介:日本文献《古事》(712)用汉字写成,基本为汉文却有所变异。故其词义与汉语不尽相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尝试分析其与汉语词义的差异,并将其异变归纳为义位的异变、异域的异变、义位与异域均异变三种类型。这对于研究汉日语词汇比较及日本语言文字史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古事记》 变体汉文 词义异变 义位 义域
  • 简介:  对于陶渊明的传世名篇《桃花源》中的一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省略部分的阐述,现行的多套教科书、教参书、辅导材料都比较一致地作如此补充:(村人)问今是何世,(村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笔者对前个部分的补释,即"问今是何世"到底是谁问这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现阐述如下,请教大家.……

  • 标签: 桃花源记问 问何世
  • 简介:叶宪祖是晚明优秀的剧作家,一生创作戏曲三十种。他的传奇代表作《鸾鎞》在创作手法、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和结构安排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显示出该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叶宪祖 《鸾鎞记》 艺术特色
  • 简介:《周礼》的物量词在指称范围和词义表达方面都很有特色,某些物量的表达与现代相差甚远,离开了《周礼》文本,难以判定它们的量词属性。文章从《周礼》文本出发,旁征前人注疏,借助‘说文段》,对《周礼》114个物量词中的七组疑难词从使用义的角度进行探析。

  • 标签: 物量词 《说文段注》 词义训释 《周礼》 注疏 指称
  • 简介:本文指出了《辞源》“摧屈”、“作兴”释义的不完整和失误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 标签: 《辞源》 摧屈 作兴
  • 简介:本文以中国传奇小说《牡丹灯》以及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牡丹灯籠』、『吉備津の釜』三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三篇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其他中日文学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且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发现,用文献对比、文本分析的方法加以论证、阐释。

  • 标签: 牡丹灯记 影响 情节 人物 结构功能性人或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叙事的角度看,《洛阳伽蓝》中多处呈现了作者杨街之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其文本意图。面对这一叙事现象,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认知。译者认知分析重在析出译者对《洛阳伽蓝》所采取的认知姿态及相应的翻译处理方式,从而厘清翻译认知如何在深层次上影响典籍翻译决策和翻译话语生产,并最终在整体上塑造译者的自我身份。

  • 标签: 典籍翻译 翻译认知 翻译决策 译者身份
  • 简介:<正>在魏晋时期,常有“尔馨”,如《世说新语·文学》:“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尔馨”又作“如馨”“宁馨”,余嘉锡先生以为是晋宋方言,一声之转,同为“如此”之意,其说甚当。同一时期,又出现了“尔许”和“如许”。《搜神》卷十五:“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又《后汉书·方术列传》:“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这里的“尔许”“如许”和“尔馨”等当一例看待,同为一声之转,意为“如此”,可译作“象这样”等。

  • 标签: 虚化现象 《太平广记》 数量语 一声之转 鳞甲 宅基
  • 简介:《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士人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对它的解释,则历来聚讼纷纭。诸家因不同的思想背景,从儒、释等角度对它进行阐述。这种理解的“谬误”,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思想史发展的路径。本文试对诸家关於《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一句的解释加以评述,清理诸家对庄子的改造,寻绎庄子的本意。

  • 标签: 《庄子》 思想史 中国 养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