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18岁某女性患者因卡西平急性中毒入院.临床药师从监测血药浓度、电解质、肝功能等方面提供合理用药建议,获得医生采纳,患者救治成功出院.

  • 标签: 临床药师 卡马西平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应龙麝香软膏联合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硝酸甘油、应龙麝香软膏联合外用治疗慢性肛裂40例和采用肛裂切除+内括约肌切断术35例4w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肛裂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为92.5%,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97.14%。两组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酸甘油、应龙麝香软膏联合能很好治愈慢性肛裂,且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该药物可用于慢性肛裂的治疗。

  • 标签: 硝酸甘油 马应龙麝香软膏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慢性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曲多缓释片辅助治疗肝癌疼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40例,以盐酸曲多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以盐酸吗啡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起效与持续时间,对比镇痛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疼痛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为肝癌疼痛治疗药物,盐酸曲多缓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低于吗啡,但疗效上未体现明显优势。

  • 标签: 盐酸曲多马缓释片 吗啡 肝癌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替尼联合治疗对慢粒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定为2021年03月-2023年03月,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慢粒成人患者66例进行分析。依照双色球法均匀分组,各自33例患者。对比组:选取伊替尼单药治疗,治疗组:选取伊替尼联合氟替尼用药治疗。比较各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与分子学缓解率、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疗效以及临床治疗结局等。结果:治疗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指标均相对较高,但除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危组疗效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临床结局中,治疗组与对比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相对更好。结论:应用伊替尼联合氟替尼对慢粒成人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对早期分子学反应达到最佳的患者达到深层缓解,并改善预后,优于单药治疗。

  • 标签: 伊马替尼 慢粒 免疫功能状况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甲磺酸伊替尼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1%三乙醇胺溶液=55:45(pH=6);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85nm;并用该液相方法测定伊替尼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伊替尼血药浓度在20~20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最低检测限为20ngmL-1;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在82.1%~87.5%。6只SD大鼠单剂量静脉给予伊替尼(10mgkg-1)后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567.4±127.5)ngmL-1;t1/2(15.6±3.5)h;MRT(17.9±4.6)h;Vd(27.3±6.9)L;AUC0~24h(2267.4±109.6)nghmL-1;AUC0~∞(3308.2±208.2)nghmL-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伊替尼临床用药时的药动学数据补充。

  • 标签: 伊马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 简介: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加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加酯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加酯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加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加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加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时间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构建以中药质量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创新,形成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递进”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践;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使新的教学团队消除学科界限,营造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风气;开展多元化改革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正确的专业性引导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 标签: 中药学 专业课程群 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制剂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达比加的浓度,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研究,并应用于达比加酯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通过Eco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5%甲醇水溶液(含有10mmol/L甲酸铵及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条件下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反应离子对为达比加[M-+H]-+m/z472.2→289.2,内标苯海拉明[M-+H]-+m/z256.1→167.0。结果:达比加在0.25-5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0),定量下限为0.25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57%,准确度(RE)均在±6.5%以内;血浆中无内源性物质干扰,基质效应为108%-112%,提取回收率为92.6%-94.2%;达比加的血浆样品经室温放置4h、-80℃三次冻融循环、-80℃冻存三周,处理后的样品在进样器内放置24h均稳定;药物浓度超出曲线范围的样品经空白血浆稀释5倍后,其准确度均在±8.00%以内,精密度小于4.92%。结论:本文建立的LC-MS/MS方法学验证,成功适用于大鼠灌胃20mg/kg给药达比加酯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达比加群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结直肠癌的发病与肠道菌密切相关,肠道菌紊乱在结直肠癌发生中扮演者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紊乱可促进多种癌症相关因子释放,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中医善用辨证论治,通过提高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在防癌、抗癌领域已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本文就肠道菌和免疫及中医药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扶正祛邪 中药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卡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奥克西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卡西平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比较,采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标准。结果采用奥卡西平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0%,采用卡西平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4.0%,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睡眠质量均显著好转,但是研究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比卡西平效果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苯溴隆与非布司他在痛风患者中的降尿酸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2 月间接诊的痛风患者 68 例,采用奇偶法分为 A 组( n=34 例)和 B 组( n=34 例)。 A 组口服苯溴隆; B 组口服非布司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指标、白介素 1B ( IL-1β )、疼痛程度( VAS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VAS 评分、尿酸和 IL-1β 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 p > 0.05 ),治疗后 A 组明显优于 B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西平与普瑞巴林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20例多发性硬化神经痛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实施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表NR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数字表NR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神经痛患者实施普瑞巴林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更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和改善睡眠、生活质量,且相比于卡西平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普瑞巴林 多发性硬化神经痛 疗效 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象,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脾虚证组(n=25)和脾胃湿热证组(n=25)。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两组人员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多于脾虚证组(P<0.05),脾虚证组酵母菌多于脾胃湿热证组;两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多于脾虚证组(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改善需氧菌和厌氧菌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问题,有效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湿热证 肠道菌 脾虚证 中医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838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262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26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7%,真菌占3.3%。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439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252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9.1%~96.1%,对呋喃妥因、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9%~29.0%。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屎肠球菌显著降低为45.5%~78.8%,但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与屎肠球菌相近。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2%和88.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保持在70.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除多粘菌素B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地域性和时间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作用于2型糖尿病小鼠对其肠道菌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按照1∶3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喂食及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15只成模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分别给予20mg/kg和4mg/kg20d灌胃干预。干预后收集小鼠血清及新鲜粪便,血清检测随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绝对定量检测肠道菌(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和总菌)数量。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二甲双胍组的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肠道总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肠道菌总量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型糖尿病肠道菌中肠杆菌、肠球菌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减少,且干预后具体菌属改变主要表现为: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均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增加(P〈0.05);而二甲双胍组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加能提高双歧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二甲双胍组更加能减少肠杆菌、肠球菌和提高乳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致病菌和增加乳杆菌益生菌�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托伐他汀 肠道菌群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龙痔疮栓辅助游离皮瓣间断缝合术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分析的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法,结合统计学原则,将100例复杂肛瘘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复杂肛瘘患者实施游戏皮瓣间断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游离皮瓣间断缝合术的基础上,增加应龙痔疮栓辅助治疗,对两种治疗模式带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针对复杂肛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级别测定、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最长收缩时间、尿潴留改善程度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均非常明显,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治疗方法有效安全,疗效确切,在临床有进一步值得应用或者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游离皮瓣阻断缝合术 复杂肛瘘 马应龙痔疮栓 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对比 理想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吉非替尼和伊替尼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苯海拉明为内标,50 L血浆经叔丁基甲醚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最后通过流动相复溶进样分析;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色谱柱(规格3 μm,50*4.6 mm);流动相为(0.1%甲酸)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正离子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447.1100.0(吉非替尼),m/z494.3217.4(伊替尼)和m/z 256.0167.2(苯海拉明)。结果:血浆中吉非替尼和伊替尼的药物浓度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均为0.05 μmol·L-1,吉非替尼和伊替尼药物测定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

  • 标签: 吉非替尼 伊马替尼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6年6月在我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86位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检护理工作中,实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体检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85.58±5.32)分、(70.25±4.69)分,满意度分别为95.35%、81.40%,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Р<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体检中心 护理 健康教育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