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肠疾病诊断中采取256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小肠疾病患者70例,为患者采取256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检查,对比确诊结果,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瘤、小肠胆石梗阻、克隆病诊断符合率。结果:CT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瘤、小肠胆石梗阻、克隆病符合率相比确诊结果指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应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符合率较高。

  • 标签: 小肠造影扫描 256层螺旋CT 疾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裂蹄木孔菌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甲醇萃取和水提物浓缩后醇沉提取粗多糖。采用DPPH 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法,分别研究裂蹄木孔菌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裂蹄木孔菌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粗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裂蹄木孔菌对荧光素酶的保护效果与浓度相关。

  • 标签: 裂蹄木层孔菌 不同溶剂 提取物 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心室肌内膜(endo)、中层(M)、外膜(epi)细胞复极Ⅰ期瞬间外向钾电流在缺血后失活曲线的变化。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定量观察缺血前及缺血后Ⅰ10活性的变化,分析比较3细胞缺血后Ⅰ10的不同变化。结果缺血30分钟后epi及endo的半数失活电压(V1/2deactive)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后外膜细胞的失活曲线右移,Ⅰ10失活变的缓慢,V1/2deactive与缺血前比较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Ⅰ10在3细胞的分布不同决定了Ⅰ10在3细胞的变化不同,可引起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容易引起2相折返,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室肌内膜层 心室肌中层 心室肌外膜层 钾电流 失活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分析治疗实施过程中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实验对象从本院 2010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收治的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选择,合计 54例,将参与实验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组选用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化疗,实验结束后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保留膀胱手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效果 复发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经过64螺旋CT诊断后,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我院7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样本选取,2020.07~2022.05时间段设置为采样时间范围,利用分组对照模式,分析诊断方法准确性,密封信封抽选分组,39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9例实验组患者利用64螺旋CT诊断方法,纳入统计不同组别患者(1)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2)检查图像质量。结果:实施检查工作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检查图像质量、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性,且图像显示成功率均为100.00%,(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实施64螺旋CT诊断方法,可及时检出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检查过程当中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因此,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使用128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接受CT检查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结果根据患儿的临床诊断来看,有1例患儿的右侧冠状动脉异常是肺动脉右窦引起的,1例左侧冠状动脉是肺动脉后窦引起的。结论临床中多层螺旋CT(MSCT)能够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进行诊断,效果好,而且不会对患儿造成创伤,在临床中源于肺动脉的情况比较少见。

  • 标签: X线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冠状动脉 肺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利川市谋道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感染、祛痰等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VC],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FEV1/FVC、FVC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气短气喘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X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痰热蕴肺型 定喘汤 清气化痰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接受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治疗,后续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肺炎支原体感染采取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不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气化痰汤 清宁散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6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结肠癌患者为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均接受256螺旋CT(MSCT)检查,回顾性分析诊断价值。结果MSCT检出结肠癌病变位置:回盲部5例,降结肠10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13例。分型:浸润型12例,溃疡型18例,隆起型10例。MSCT诊断≤T2期结肠癌准确度92.50%,诊断T3期准确度85.00%,诊断T4期准确度92.50%。MSCT诊断≤N0期结肠癌准确度97.50%,诊断N1期准确度92.50%,诊断N2期准确度95.00%。结论结肠癌术前诊断中应用MS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可有效检出结肠癌病变位置、分型,对分期做出判断。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多模式后处理技术 结肠癌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天地慈净嫩焕颜膜粉提升面部皮肤角质含水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名有护肤需求的女性受试者,在面部清洁后,全脸使用天地慈净嫩焕颜膜粉,用水调制膜粉成膏体,然后敷在皮肤上15分钟,待膜体成型后轻松揭起,连续使用28d。在初次使用前、使用后5分钟、8小时后以Sclar水分笔测量角质含水量(WCSC);在使用前、使用7d后、使用14d后、使用21d后、使用28d后,应用Tewameter™仪测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并在使用28d后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根据Sclar水分笔测量角质含水量可得,与使用前15.99±1.21的WCSC值相比,使用后5分钟、8小时后WCSC上升,分别为30.70±1.08和26.89±1.18,与使用前相比,分别增加了92.0%和68.2%,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表皮水分流失量 角质层含水量 天地慈净嫩焕颜膜粉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在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次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试验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2-6周再次行二次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缓解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2-6周再次行二次手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值高于平扫、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值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值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128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型主动脉瘤的夹层有动脉瘤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型则有4例,Debakey3型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T平扫,研究组采用64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CT平扫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64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检出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64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降低失误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推广中。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