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病例选取为我医院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分别给予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用药差错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期间,可使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良好提升,从而减少用药差错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针对性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应答研究。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98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99例解毒通络汤和阿德福韦酯)和对照组(99例阿德福韦酯)。观察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免疫指标、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在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免疫指标、炎性因子的观察对比中,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解毒通络汤联合阿德福韦酯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和降低炎性因子的作用,将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 标签: 解毒通络汤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用药护理依从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用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对比组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和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比组,呈现P

  • 标签: 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用药依从性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是常发生在HBV感染后的一种疾病。自1971年Combes等首次报道1例HBV感染导致的膜性肾病后,HBV与肾小球肾炎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已被近年来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免疫学资料所证实。据报道,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口感染HBV,大部分为慢性病毒携带者。HBV感染的流行率在世界各地分布不一,欧洲、北美HBV携带率较低为0.1%-1.0%,而亚洲、非洲各国可高达10%-20%。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 简介:目的研究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地区在读大学生4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名,对照组学生不采取健康教育措施,试验组采取针对性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度评分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认知度评分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大学生 乙型肝炎防治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得肝活检组织及40只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VEGF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75例急慢性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VEGF含量.结果在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则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提当一重要角色.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乙型肝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本院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选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轻、中、重度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素加胸腺肽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HBV—DNA低水平组[A组,基因拷贝(1×10~2~9.9×10~3/μl)]及高水平组[B组,基因考贝(1×10~4~10~8)/μl)]。在干扰素加胸腺肽治疗前、中、后采用荧光PCR法对两组患者作了血清HBV—DNA定量测定,制定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前HBV-DNA转阴后再次出现HBV—DNA低水平复制[(基因考贝(1~5)×10~2/μl)]可作为病情复发的指标。疗程结束后A、B两组HBV-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63%、70%和33%、43%。结论动态观察HBV—DNA含量的变化对制定治疗方案及预测病情复发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定量 干扰素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临床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106例,随机分为2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组54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和胸腺肽对照组52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42例患者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有50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926%;8例HBsAg转阴,占16%;33例产生了HBsAb,占61%;31例HBeAg转阴,占57%;31例HBVDNA转阴,占57%。对照组有24例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31例ALT恢复正常,占59.6%;5例HBsAg转阴,占9.6%;10例产生了HBsAb,占19%;19例HBeAb转阴,占37%;22例HBVDNA转阴,占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快速、持续地抑制HBVDNA复制,诱导产生HBsAb,促进HBeAg血清转换。使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明显减轻肝脏炎症,减少或逆转肝纤维化。

  • 标签: 干扰素 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 联用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中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α-干扰素单一治疗,观察组接受α-干扰素、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指标变化、乙肝E抗原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肝功指标均有明显复常变化,但观察组复常幅度更为显著,且乙肝E抗原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病毒水平、改善肝脏功能,并可有效控制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alpha -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的效果。方法2001年至2004年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保肝治疗,治疗组54例,应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疗程1年,比较前后2组ALT、AST水平变化,比较乙肝两对半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疗程结束时,2组乙肝两对半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治疗组为(56.8±25.9)U/L,对照组为(89.3±32.3)U/L]、AST[治疗组为(49.9±35.3)U/L,对照组为(76.5±34.5)U/L]均较治疗前[ALT治疗组为(176.3±65.2)U/L,对照组为(169.5±59.8)U/L,AST治疗组为(132.3±44.4)U/L,对照组为(121.4±38.6)U/L]有明显好转(P均〈0.05);治疗组HBsAg94.4%转阴,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联用维生素E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疗效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维生素C 维生素E
  • 简介:目的总结并归纳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分析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分析组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初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考虑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替诺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慢性 乙型肝炎 初治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由复方甘草酸苷和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用干扰素α-2b.对比2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的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和HBV-DNA转阴率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比2.7%,64.1%比40.5%,53.8%比29.7%,71.8%比48.6%,P<0.05或P<0.01];随访6个月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阿德福韦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口服后转化为阿德福韦,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本文报道1例因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患者男,36岁,因"渐进性全身疼痛2.5年"于2014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约2.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肋骨疼痛,深呼吸、咳嗽时加重.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肾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相关性.方法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IgA肾病患者88例,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的非IgA肾病患者92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清中及肾组织中的HBV感染进行检测.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清中及肾组织中的HBV感染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1);88例患者中A类中Ⅳ~Ⅴ级的患者、MsPGN+FSGS的发病率均高于B、C两类(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的HBV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HBV不仅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且伴HBV感染者的肾脏病变更为严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IGA肾病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监测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血药浓度,以便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结核伴乙肝患者45例作为治疗组,选取45例无肝病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峰浓度、达峰时间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2,4,8和12h时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分别为(6.07±2.05)mg/L、(2.89±1.26)mg/L、(0.66±0.35)mg/L和(0.28±50.1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71±1.26)mg/L、(2.07±1.08)mg/L、(0.43±0.32)mg/L和(0.20±0.24)mg/L(P〈0.05);治疗组38例患者用药的达峰时间为1h,其平均峰浓度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分别为(8.12±0.36)μg/mL和(9.42±1.30)h,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为(4.14±0.46)gg/mL和(6.96±1.89)h(P〈0.05)。结论:肺结核伴乙肝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治疗,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异烟肼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其临床疗效。,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抗结核杆菌药物 异烟肼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采用阿德福韦酯的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的肝功生化学,血清病毒学及HBVDNA等指标变化,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失访2例,死亡2例,共37例纳入疗效统计。治疗12个月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51.4%和13.3%,代偿期肝硬化生化肝功复常率为60%,而t检验结果表明: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HBVDNA下降比较,基线水平下降≥2log10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评分C级患者下降比较预期疗效(下降2分),12个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级Child-Pugh评分下降与预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药物,早期对肝脏的炎症活动改善较小,随着其长期疗效可使肝功趋于稳定,延缓病情的进展。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乙型 肝硬化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理开展延伸护理对改善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抽选本科接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46例,收治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间。遵照随机双色球法分为试验组与对比组各23例,分别为其开展延伸护理与常规出院护理。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其出院6个月后的SDS分数、SAS分数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同时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等维度的生活质量分数也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理提供延伸护理既能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又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推荐参考。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延伸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更加有效的抗病毒疗法。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500万U,隔天1次肌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每2周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除CD4+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间治疗后CD3+、CD8+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CD4+、CD4+/CD8+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经穴位埋线联合叶干扰素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穴位埋线 Α-干扰素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