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压式(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式Revax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冠外附着体 精密附着体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28颗)邻牙缺失磨牙近中倾斜的患者,使用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通过模型测量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第一磨牙磨牙水平移位(1.92±0.98)mm,近中倾斜角减小(20.67±5.14)°;第二磨牙水平移位(2.60±1.09)mm,近中倾斜角减小(25.36±6.57)°,均有明显的竖直效果.结论片段弓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直立倾斜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片段弓 微种植支抗 竖直磨牙
  • 简介:目的: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条件下,分析近中倾斜不同角度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后受力时修复体、牙体组织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建好的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将第三磨牙近中倾斜0°、10°、20°、30°和40°,通过Ansys软件分析修复体、牙体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无论是垂直加载还是倾斜加载,修复体的等效应力最大值位于第二三磨牙之间的连接体处;随着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增加,修复体、牙体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极值增加。当第三磨牙倾斜30°时,垂直载荷下,第三磨牙牙周膜等效应力极值(9.11MPa)约为无倾斜时(3.81MPa)的2.4倍。结论:当牙齿倾斜角度大于30°时,不适宜作为固定桥的基牙,并且行固定桥修复时,应适当降低牙尖斜度,减小基牙的侧向力。

  • 标签: 固定桥 倾斜基牙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全口义齿排牙后牙不同倾斜角度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模型,参照丸森贤二的分类法分别采用Monson型排牙法、anti-Monson型排牙法及flat型排牙法进行后牙区排牙,以lcm厚的橡胶垫在患者口内做咀嚼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始终是Monson型排牙法最稳定,flat型排牙法和anti-Monson型排牙法不稳定;下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应根据牙槽嵴的形态选择不同的排牙法;结论:全口义齿后牙区排牙时,倾斜角度不同对义齿固位与稳定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牙 倾斜角度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分析第一磨牙缺失,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作为基牙的下颌第二磨牙倾斜不同角度时,基牙牙周膜等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Marc软件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向近中倾斜时,行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膜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当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24°时,其近中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值达到0°时的2倍,同时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受力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固定修复时,当牙齿倾斜达到或超过24°时,应慎重作为双端固定桥的基牙。

  • 标签: 固定修复 基牙倾斜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器(maxillaryskeletal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和扩弓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于扩弓前、扩弓结束后1周内拍摄CBCT,用DolphinImaging11.8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的螺旋扩开宽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弓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3.08±1.48)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为(2.62±1.06)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为0.69°,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MSE可扩开成人腭中缝,扩弓后,上颌第一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 标签: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宽度不足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