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降浊方(又称肾病2号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扶正降浊方组(治疗组)49例和尿毒清颗粒组(对照组)47例。分别采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汤剂或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SGA评分、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SGA评分、PA、Alb、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cr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良SGA评分、P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侯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降浊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扶正降浊方 尿毒清颗粒 慢性肾衰竭 营养不良 肾功能 临床观察
  • 简介:消化道症状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日益突出,治疗消化系统症状,不仅能改善CRF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微炎症指标,而且能延缓患者病程发展进程。传统观点认为尿毒症毒素是导致CRF消化系统症状的主要因素,近年研究越来越重视胃肠激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并且在治疗上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消化系统症状 中西医治疗 慢性肾衰竭 发病机制 消化道症状 尿毒症毒素
  • 简介: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治疗困难,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我们采用电切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19例,年龄25~37岁,平均32岁,有不洁性史和急性淋病史,病程1~4年,经多种抗菌素及物理治疗无效。主要症状为尿痛,轻度尿频和尿道烧灼感,2例有排水困难。全部患

  • 标签: 后尿道炎 电切治疗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经尿道 物理治疗 泌尿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SGA)评价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患者营养状态并分析其与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KD患者进行分组:①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分为CKD2期组、3期组、4期组;②根据SGA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③根据病程进展分为进展1组、进展2组、进展3组。于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钙(Ca),血清磷(P),分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的关系。结果在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CKD4期组与2期组H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期组与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期组与3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KD2期组第1天与12个月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D4期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天、12个月,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Al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不同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进展3组发生率为92.6%。结论Alb可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CKD患者PA随着肾功能下降及病程的延长而升高。重度营养不良对CKD患者病程进展影响较大,SGA评估CKD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 慢性肾脏病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评价保肾活血排毒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CKD2~3期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纠酸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江苏省名中医龚丽娟主任保肾活血排毒经验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BUN、SCr),肾小球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的变化,并通过血肌酐倒数(1/SCr)随时间(月)直线回归斜率b值观察对CKD病程进展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7例(占17.5%),有效13例(占32.5%),稳定13例(占32.5%),无效7例(占17.5%),治疗总有效率82.5%。临床症候积分、血肌酐、CCr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12个月后,全组b值为(0.0001±0.00029),其中5例b值为负值,87.5%患者的b值为正值。结论保肾活血排毒法能显著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程,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于CKD早中期患者的长期治疗。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肌酐 治疗
  • 简介:肾性骨病是由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成分与结构的改变和血管及软组织钙化,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学术界称之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定义为由于CKD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1)钙、磷、甲状旁腺素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骨转化、矿化、骨量、骨线性或骨强度异常.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矿物质 降钙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磷代谢异常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展至中晚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主要是CKD进展导致肾脏产生的1,25(OH)2D3分泌不足,导致低钙、高磷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导致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增高,SHPT患者不仅表现为钙磷代谢紊乱、转移性钙化,还会导致骨骼、关节疼痛、骨骼畸形(如退缩人综合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肾脏病患者 PARATHYROID 转移性钙化 钙磷代谢紊乱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2~4期未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对肾功能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的138例CKD2~4期患者规律随访2年并定期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及血肌酐测量,同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比较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将138例患者根据肾功能进展情况分为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2组基本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①CKD2~4期患者生活质量10个维度得分比较,CKD4期组均较CKD3期组、CKD2期组低,且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无进展组比较,肾功能进展组体质量指数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10个维度中,肾功能进展组得分低于肾功能无进展组,在症状影响、肾病影响、肾病负担、身体功能、情感状况、社会情感、精力、体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功能进展危险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症状影响、身体功能、情感状况为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且肾功能进展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中症状影响、身体功能及情感状况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提示CK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速病情进展的恶性循环,关注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状况,拟在探讨其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CRF患者(氮质血症期15例,肾衰竭期24例,尿毒症终末期2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与肾功能损害等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RF患者各期血清MMP-9、TIMP-1水平明显升高,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MMP-9、TIMP-1呈降低趋势,而MMP-9/TIMP-1比值却逐渐上升。血清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与血肌酐、GFR及血红蛋白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TIMP-1参与了CRF的进展,血清TIMP-1水平或MMP-9/TIMP-1比值能较好地反映肾脏纤维化的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据报道,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低于35ml·minl·(1.73m2)叫的CK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5%~64%。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要重视并积极管理防治。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 患者 非透析期 中西医
  • 简介:慢性肾炎是一组临床症状相似,但原因不一,病理改变多样,病程、预后和转归不尽相同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衰竭为特征,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颇多,其中降低尿蛋白是延缓慢性肾炎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降低慢性肾炎蛋白尿功效方面己被公认。

  • 标签: 慢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ARB META分析 降压药治疗 慢性肾小球疾病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白浊”、“白淫”或“淋病”等范畴。其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复杂,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难治愈而易于复发,而且他还是造成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未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40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体针治疗,两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配合治疗 体针治疗 疗效观察 头针 性功能障碍
  • 简介: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0例,采用体针配合头针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体针治疗,两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淋病 体针 头针 配合治疗 体针治疗
  • 简介: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两种动物类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细胞保护等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及血肌酐指标进行了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慢性肾炎 白及 肾功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尿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粪便隐血阳性的发生率,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2007年03月~2007年06月于我院肾脏科就诊的176例CK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的临床、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180例正常对照组IFOBT阳性率5%,CK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3.236,P〈0.01)。CKD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105.59±27.03)g/dlvs(121.00±25.62)g/dl,P〈0.05],血沉[(59.77±32.91)mm/hvs(9.54±3.21)mm/h,P〈0.05]、血肌酐[203.75(74.50~567.25)μmol/Lvs68.00(45.00~95.00)μmol/L,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CKD组中,IFOBT阳性的患者与IFOBT阴性的患者相比,年龄大(P〈0.01)、血沉升高(P〈0.05)、C反应蛋白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P〈0.01)降低。IFOBT阳性患者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降低,血沉、血磷、iPTH随GFR下降而升高。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GFR(r=-0.191,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对CKD患者IFOBT阳性的30例患者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癌2例(6.7%),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1例(36.7%),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4例(13.3%),出血性肠炎9例(30%),4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3.3%)。结论:CKD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随着患者GFR的下降,发生病变的几率升高。而IFOBT是可行有效地检测方法,对于CK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2月观察期后,29例维持性腹膜透析及31例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并完成研究。基线前观察期给予包括ACEI、ARB等基础用药。治疗开始所有入组病人均予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治疗6月。测定基线、治疗后1周及此后每月的血钾浓度,测定基线、治疗后3月、6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B型钠尿肽(BNP)和血醛固酮(ALD)浓度。结果:(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治疗6月后腹膜透析组LVEF、LVMI、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值比较,腹膜透析组治疗6月后LVEF明显提高[(52.42±4.71)%vs(40.12±5.11)%,P〈0.01],LVMI明显降低[(120.42±19.72)g/m^2vs(135.93±22.75)g/m^2,P〈0.05]。BNP明显降低[(3898.2±1052.7)pg/mlvs(1535.4±1044.2)pg/ml,P〈0.05]。(3)与治疗前比较,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后血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所有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血钾浓度均未超过6.0mmol/L,但与基线值比较,治疗后1周时血钾水平升高[(4.78±0.75)mmol/Lvs(4.35±0.54)mmol/L,P=0.05],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应用于腹膜透析并心力衰竭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对血钾影响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螺内酯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高钾血症
  • 简介: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一年后晚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但其精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直接参与CAN的发病过程[1~3].但关于TGF-β1在CAN发病早期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我们利用国际标准CAN大鼠模型观察TGF-β1在CAN发病早期中的表达情况.

  • 标签: 同种移植 早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慢性 肾病
  • 简介:一、理论基础1,“瘀浊阻滞”的中医病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特点为“瘀浊阻滞”。瘀不仅血瘀,还包含有瘀积不通,指前列腺导管因炎症刺激、纤维变性而致腺管狭窄或结石阻塞,使前列腺导管内分泌物瘀积不出,而成秽浊之邪。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排毒胶囊 康复胶囊 治疗 瘀浊阻滞 中医病机
  • 简介:目的评价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EMbas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同时手工检索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8篇文献质量评价为C级,1篇文献评为B级.Meta分析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后:①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2.28,95%CI:-172.43~-72.14,P<0.01);②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08,95%CI:-5.88~-2.27,P<0.01);③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9,95%CI:1.82~3.75,P<0.01).结论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总体偏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结肠透析 尿毒清颗粒 慢性肾衰竭 META分析
  • 简介: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试验.以往研究表明,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衰等领域已广泛应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对6MW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6MWT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肾脏病 应用 患者 PULMONAR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