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十分荣幸地作为一名正式学员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收获和体会:1.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科学部主任Dr.DonalEnarson和日本防痨协会会长Dr.TadaoShimao,对结核病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全球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及效果的论述,了解了结核病病理学、结核病的历史、全球结核病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西太区 工作人员 培训班 影响因素 流行趋势
  • 简介: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水杨酸铋,每次0.3g,po,tid。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次1.0g,qi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8.9%。治疗组腹泻、腹痛改善总有效率(84.2%,91.2%)与对照组(83.3%,87.50%)相以,但黏液血便改善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92.9%对66.7%,P〈0.05)。

  • 标签: 次水杨酸铋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组 柳氮磺胺吡啶 总有效率 对照组
  • 简介:2008年6月9日纽约市——各国政府首脑、公共卫生和企业界领导人、联合国各机构负责人和活动家今天在联合国总部聚会,首度商讨如何应对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项威胁,以免用于拯救艾滋病毒携带者生命的药

  • 标签: 世界领导人 呼吁采取行动 携带者结核病
  • 简介:为了加速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进程,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实现2005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对印度和新加坡结核病控制工作进行考察,了解其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策略和实施现状,借鉴印度近年来在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加速DOTS扩展和提高病人发现率的经验和方法,为改进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病人发现 世界银行贷款 结核病防治 DOTS 实施现状
  • 简介:<正>结核病未来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有决定结核疫情未来的方法和资源,要么通过积极推广DOTS策略逆转结核病疫情,否则将是耐多药结核增加以及数百万以上的人患病。一个古老的疾病正在杀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人。我们中的多数人相信,结核病这一我们有生之年会消失的疾病,已出现可怕的回潮。

  • 标签: 耐多药结核病 结核病控制项目 结核病人 非政府组织 抗结核药物 传染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砷(As2O3)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中Notch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和Molt-4中Notch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Notch1mRNA表达量较高的Molt-4细胞,分别经浓度0、2、4μmol/LAs2O3处理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otch1mRN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tch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下调Molt-4细胞中Notc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例,并促进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2μmol/LAs2O3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Molt-4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r=0.989,P〈0.05)。Molt-4细胞分别经2μmol/L和4μmol/LAs2O3处理72h后,流式结果显示,随As2O3浓度升高,Molt-4细胞凋亡率升高(r=1.000,P〈0.05)。As2O3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结论:As2O3通过抑制Molt-4细胞株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 标签: NOTCH 1基因 三氧化二砷 MOLT-4细胞
  • 简介:<正>对60例未能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HbAic>7.1%)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A组20例用甲双胍0.5g,每日3口服;B组20例用诺和龙片1.0mg每日3口服;C组20例同时用上两种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A、B、C三组血糖控制良好分别6、7和14例,控制一般为10、10和5例,控制不良为4、3

  • 标签: 诺和龙 双胍 二甲 降糖效果 双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尿酸水平升高是否能导致中国人群型糖尿病的发生。方法青岛港健康研究建立于1999至2000年.共15208例18岁以上港口职工参加。本研究来自于青岛港健康研究2000—2001年体检数据,13665例非糖尿病患者人选,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尿酸水平高低分为4组,进行了平均5.29年随访,观察型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754例调查对象发展成为型糖尿病。在男性,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最低组的1.47倍(1.19-1.82,〈0.001),在女性,该值为2.56(1.42-4.62,P〈0.001).进一步校正吸烟,饮酒,家庭糖尿病史及肾小球滤过率后,得到与上述值接近的结果。但进一步校正基线血糖,血脂、血压及腰围等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危险因子后,血浆尿酸水平最高组与最低组比较,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0.82(0.65-1.03,P=0.089)及1.49(0.8-2.77,P=0.210)。结论血浆尿酸水平升高并非中国人群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 标签: 血浆尿酸 二型糖尿病
  • 作者: 张晓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丰台 100072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效果价值
  •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中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5家医院1895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的加权使用率从2001年的11.0%增加到2006年的56.1%,和2011年的78.5%(趋势P值〈0.001)。在三个研究年份中,整体而言,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L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测量LDL-C的患者他汀的使用率最低。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入院时有胸痛(OR=2.03;95%CI1.03-4.02,P=0.041)、既往有冠心病史(OR=2.06;95%CI1.21-4.53,P=0.008)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更高。然而即使在各个年份当中,不同医院的他汀使用情况差异也非常显著。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中部农村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 血脂
  • 简介: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PEG-bHb 牛血红蛋白 聚乙二醇 预充液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全球近40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AIDS患者中约有36%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是AIDS患者的重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3%的AIDS患者最终死于结核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简介:2010年3月21日,卫生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市联合举行“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康等出席现场宣传活动。活动当天,出席活动现场的领导、嘉宾还先后视察了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并慰问了结核病防治人员、医护人员及结核病患者。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卫生部副部长 宣传活动 人民政府 南宁市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89例共89个癌结节,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49例共49个癌结节与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共40个癌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维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有无差异。结果①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癌结节大小(T=-4.235)、是否与被膜接触(χ^2=12.269)、钙化类型(χ^2=8.901)、回声质地(χ^2=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峰值强度(T=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大小、是否与被膜接触、伴微钙化、回声不均匀及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有关。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二维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比较维(2D)与三维(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分别进行2D-QCA与3D-QCA分析。得到的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主支和分支远端分叉角度。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于主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小于2D-QCA(63.6±11.5vs71.6±17.5;81.2±11.8vs88.9±12.8,P<0.05);而对于分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大于2D-QCA(42.0±15.6vs30.2±20.3;54.2±18.2vs47.2±25.2,P<0.05)。3D-QCA所测病变长度均大于2D-QCA。另外,3D-QCA分析出的分叉角度明显小于2D-QCA(50.1±13.5vs53.9±20.0,P=0.006)。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结论2D-QCA与3D-QCA在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和发掘3D-QCA在分叉病变分析中的优势。

  • 标签: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