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该病好发于肢体,多表现为肢体软组织肿块,病变累及关节和神经等重要组织时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传统的治疗多依靠外科手术切除,

  • 标签: 肢体血管畸形 微创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课程英文名称Microlecture,课程的定义是为满足微型教学所开发的一类教学内容,它首先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与现实互动式学习为主要手段。根据内科护理专业的特点来看,它是非常适合内科护理专业学科的教学。在护理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的有效设计,可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来充实内科护理课程教学,并通过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开发、实施效果评价等操作,提升内科护理整体的教学水平。

  • 标签: 微课程 内科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基于信公众号的移动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集中式健康教育与阶段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信公众号的移动健康教育。通过设计制作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数字资源并发布到"荣院综合病区移动健康教育"信公众平台,强化健康教育的标准化、可重复性和可互动特性,实现线上和线下健康宣教的有机结合。结果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优秀率对照组62.5%、观察组90.0%,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非常满意对照组66.7%、观察组93.3%。结论基于信公众号的移动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移动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课程英文名称 Micro lecture,课程的定义是 为 满足微型教学所开发的一类教学内容,它首先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与现实互动式学习为主要手段。根据内科护理专业的特点来看,它 是非常适合内科护理专业学科的教学。在护理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的有效设计,可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来充实内科护理课程教学,并通过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开发、实施效果评价等操作,提升内科护理整体的教学水平。

  • 标签: 微课程 内科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护理的应用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具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微护理
  • 简介:摘要:创治疗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治疗后患者的发病率较低,且恢复速度较快。因此,在目前的脊柱外科中,创治疗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其中。如今创技术仍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且在治疗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颖的脊柱外科创技术。本文就主要对创技术中的内镜技术以及脊柱介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希望可以为该领域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 标签: 微创治疗技术 脊柱外科 内镜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护理查房运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实施效果。 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及外出参观学习,建立专科查房制度与流程。查房制度包含了查房目的、查房要求、查房特点、具体实施四个方面,流程包含了三个阶段:1.查房前准备: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选择适合病例,或责任护士主动提出可查房病例。查房护士提前1-2天摘简要病史,回顾护理过程,在科室信交流群发布病例基本信息,其余护士应提前查看患者及病例了解病情。2.查房进行时:查房护士简要汇报病史(基本信息、主要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存在问题、需要讨论的主题等),其余护士积极补充或提出新问题及相应措施,护士长或教学组长提问2-3个疾病相关问题,由护士或实习护生回答;最后护士长对查房内容进行小结。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查房,并为其解疑答惑。3.措施落实与评价:完善记录,落实讨论后确定的相关措施。责任护士先自我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在查房后3日内再次评价,并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将上述制度与流程作为普通查房的补充形式,自2018年1月开始应用于我科临床实践,每周实施1-2次,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组织方式与查房形式。实施一年后编制问卷调查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查房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提高22.7%,2018年平均满意度较2017年增长11.6%;责任护士对病史的凝练及汇报能力明显提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明显提升。 结论 实施护理查房,促进患者掌握专科疾病知识及满意度的提高;促进责任护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病区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护理查房以问题为导向,形式灵活、言简意赅,且耗时相对较短,值得在临床护理查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微查房 临床实践 效果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企业信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并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1年来企业信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功能有会议考勤,请假审批,护理教学培训,智能人事,协同办公等。结果:企业信应用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工作效率。结论:企业信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企业微信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教学培训
  • 简介:[摘要]: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口腔护理技术的提高带来必要性,促进了口腔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教学是护理带教人员通过正规带教培养护生的重要途经,然而护理带教的沿用面对面的带教方式,护生在课外发现临床问题时不能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同时获得有利的解决方案。新技术的开展及线上学习需要带教老师及护生通过网络系统获取更新知识,而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通讯手段,也作为老师和学生在临床工作外进行沟通的有利工具,在口腔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较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信对于口腔护理带教的意义以及在带教中的应用,以此来促进带教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微信 护理带教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07.62)mmol/L、(193.40±37.8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2)mmol/L、(216.83±63.6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双管同步抽注法 全自动换血法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其在医疗教育领域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已是势在必行。课程作为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使其与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相结合,可帮助实习生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便于其完成后续的复习强化作业。基于此,本文以气管切开护理为例,分析高效的课程教学方式,以期引导实习生充分利用零散的休息时间完成巩固学习,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专业教学成效。

  • 标签: 微课程 医院护理 实习生教学
  • 简介:【摘要】: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对于老年照护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需要对“1+X”失智老年人照护课程展开实践探究,分析“1+X”失智老年人照护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从而培养社会需求的老年照护人才,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就“三全育人”视域下“1+X”失智老年人照护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探讨。

  • 标签: 三全育人 失智老年人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 临床效果 。 方法 : 对我 卫生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和实验组(人性化护理),每组有 2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差异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 P<0.05 ) 。 结论 : 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利于术后康复 , 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患者 子宫肌瘤 手术 护理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信平台在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全院护士实施护士分层培训,通过信平台分能级报名选课,以及后续信平台课程评价、在线练习等。护士分层培训实施信平台后课程要求能级参课人次与培训总人次符合率由原来70.96%提高至98.69%、护士总体满意度由原来75.39%提高至87.43%,经比较,P均〈0.05。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微信平台
  • 简介:总结创根治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中加强患儿的保温,特殊体位的安置,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熟悉手术步骤,主动及时无误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5例经肛门创切除肠管20~52cm,平均切除结肠肠管25cm。手术经过顺利,均于术后2~3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本组患儿每日排便6~8次,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1~3次,无大便失禁。

  • 标签: 乙状结肠冗长症 微创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护理专科学生181人,分为观察组90人,对照组9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情况,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难易度的认同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及格率、体格检查技能考核一次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者占36.8%,观察组占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0,P〈0.05);观察组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有兴趣者占96.8%,对照组占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降低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及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 标签: 护理教育 微信 健康评估
  • 简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急症,大多数是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所致,该病发病急,致死、致残率极高,在发病早期进行创血肿清除术,即在短时间内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范围的目的。通过对创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因术后护理不当所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创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病人 护理不当 血肿清除术后 发病早期 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