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进行齿残根拔除前可不停药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需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年龄50~80岁,服阿司匹林100mg/d,服药〉2周);根据患牙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和磨牙组(每组术前不停药、停药3d和5d病例各10例)。拔牙术前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行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由正常至出血较多分为I~Ⅲ级),评价并比较创面出凝血情况:分析阿司匹林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不同残根拔除后出血风险的联系:对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探究采用AA诱导值判定术后出血风险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①前牙组病例均为I级:②前磨牙组中3例不停药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1.5%;③磨牙组中4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病例为Ⅱ级,其余病例均为I级,AA诱导值的最佳出血诊断界值为16.5%。结论:接受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的服用阿司匹林者,前牙拔除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当前磨牙和磨牙组的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可估计拔牙后出血风险较低,术前可不停药;而AA诱导值分别〈11.5%和〈16.5%时,预计出血风险较高,术前需停药3d。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拔牙 出血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有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将患者分为有服药史组与无服药史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NIHSS评分,有服药史组低于无服药史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3个月,有服药史组的总有效率是95.0%,无服药史组是82.5%,有服药史组高于无服药史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短期疗效。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激素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激素的依从性为选题,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解析制定相应对策实施并评价及影响。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由78.6%提高到94.6%,目标达成率为96.25%,改善幅度74.8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激素的依从性,减少反复就诊住院及疾病折磨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品管圈 激素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科室收治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分组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研究组(20例),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对照组(55例),对比两组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90d远期预后效果、90d后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远期效果无影响,但会增加近期颅内出血转化风险。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普通片500毫克对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经证实存在黎明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00毫克每日两次,观察组患者每晚餐中1000毫克二甲双胍调整500毫克至睡前口服,两组患者每日二甲双胍总剂量相同,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睡前口服二甲双胍500毫克治疗组,空腹血糖、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

  • 标签: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