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神经性直肠患者腹胀便秘中的临床应用及满意度。方法以神经性直肠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本研究在2019年3月开始,在2020年3月结束,参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模式为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腹胀便秘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是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神经源性直肠 腹胀便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脑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与脑出血术后脑水肿体积之间、脑出血术后预后转归之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疾病干预提供蛋白分子水平依据。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CT定量扫描并计算脑水肿体积,运用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BDNF值P<0.05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时间点的脑水肿体积亦有统计学意义。患者BDNF值与脑水肿体积呈现负性相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脑水肿程度与其BDNF值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测定BDNF值来判断脑水肿,进而指导药物及康复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水肿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行以针刺治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患者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目的是掌握针刺治疗最佳时机。 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 51 例患者,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拔管前组和拔管后组,分别为 A 组和 B 组, A 组 24 例, B 组 27 例。 A 组在拔管前一周选择选取腹背部腧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以间歇导尿术。 B 组在拔除尿管后,行以针刺干预,取穴和操作方法同 A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5 次 / 周的频率治疗,以 1 个月为观察期,根据平均残余尿量、 QOL 等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 A 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指标、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指标、平均残余尿量指标、残余尿< 100mL 用时指标,均明显低于 B 组,即均 P < 0.05 。 A 组和 B 组的 QOL 指标都好于治疗前, P < 0.01 ,不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 结论: 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排尿功能的重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治疗效果好于拔管后针刺介入。

  • 标签: 不同时期 针刺介入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精心护理方法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精心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每日导尿次数、导尿量、膀胱容量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前每天排尿次数较为频繁,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排尿次数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最大排尿量以及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感染几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临床干预中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精心护理,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精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在临床治疗脊髓损伤(SCI)伴神经性膀胱患者应用穴位针灸+膀胱康复训练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患者,遵循患者治疗意愿划分组别。联合组(n=40)应用穴位针灸+膀胱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单一组(n=40)应用穴位针灸治疗。将2组的尿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联合组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参数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相比于单一组,联合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性膀胱患者应用穴位针灸+膀胱康复训练,可促进膀胱功能改善,提高最大排尿量,是一种治疗SCI伴神经性膀胱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穴位针灸 膀胱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低温超声热疗联合常规治疗神经性膀胱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导尿对卒中合并神经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的80例卒中合并神经性膀胱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按照先后入院的顺序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前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护理,后者在间歇性导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排尿情况、尿路感染率。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排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排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导尿对卒中合并神经性膀胱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容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和程度,改善尿频、尿急和尿潴留症状。

  • 标签: 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间歇性导尿 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儿科治疗的风寒感冒患儿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观察组口服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感冒冲剂治疗, 7 天为一个疗程,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发生的咳嗽、发热或者是意识是否清楚等要素进行观察,通过显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通过对总体有效率进行观察,观察组有效率为 92.87% ( 39/42 ),对照组中患儿有效率为 80.95% ( 34/42 ),通过观察两组患儿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中患儿存在的咳嗽以及发热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通过观察和总结,将儿科临床中应用体质学说,能够更好去了解患病类型以及具体发展情况, 从而用体质学说正确指导儿科疾病的防治。

  • 标签: 体质学说 中医 儿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世界上真正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是激活人体精气“自疗自愈”的功能,也是人类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内大药田。挖掘人体“自疗自愈”这块人体宝藏,造福于人类社会!真正做到治疗疾病:“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疗效快、立竿见影、手到病除”。实现人体疾病“自疗自愈”,预防未病,养生健康,颐养天年,长命百岁的夙愿!因此,必须完全破译人体生命的密码!才能成为不治之症的克星。

  • 标签: 生命 自愈 精气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治6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与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 射频消融术 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以六经症候群学说分解乌梅丸,本方可适应于寒热错杂、虚实兼有的多经症候。凡兼有少阴、太阴、阳明者,均可以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等疑难杂病,临床应用较为简便、快捷、准确。

  • 标签: 六经症候群 乌梅丸 厥阴病 伤寒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学说在养生保健护理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整群截选我院于2019/01~2019/12期间接收的不同体质的咨询养生保健人群共6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成员施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中医体质辨识学说宣教。对两组成员的心理生理变化和健康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评估。结果:经过宣教后观察组健康认知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养生保健护理中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学说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健康认知,效果显著。

  • 标签: 养生保健护理 中医体质辨识学说 健康认知
  • 简介:摘要五行学说作为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对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帮助。五行学说应用在中医学中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对于诊断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五行学说应用在中医学中不仅能够促进机体的健康,同时对于人体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其应用的研究。

  • 标签: 五行学说 中医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93-01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可见仲景对于该证的症状描述颇多,但并未明确提出其病机,因此历代医家对于该证的理解众说纷纭。本文将基于清代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归纳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基于“圆运动”学说归纳该证病机,能以动态地思维分析该证的症状和方药组成,有利于在临床中灵活辩证,更好地发挥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彭子益 圆运动 方证分析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阴阳是中医,西医本质区别,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扩大中医影响力的力量之源,立足于物理,化学,信息工程等基础学科,找到一种方式,一种公式,一个场景,把《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表征出来,显现出来。

  • 标签: 中医,西医,阴阳学说,黄帝内经,基础学科
  • 简介:本研究探讨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Akt、ERK1/2蛋白质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活性,FITC-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调亡。结果表明:BDNF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激活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应用PI3K激酶抑制剂Ly294002、MEK1激酶抑制剂PD98059可以明显阻断BDNF对PI3K/Akt、MEK1/ERK信号通路的激活。100ng/ml的BDNF体外促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与25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当,其中BDNF诱导的细胞迁移分别被Ly294002和PD98059阻断,其抑制率分别约为74%和36%;同样,Ly294002、PD98059可部分阻断BDNF诱导的小管形成效应,其阻断率分别约57%和37%;而BDNF的促增殖效应仅被PD98059拮抗,抑制凋亡效应仅受Ly294002影响。结论:BDNF在体外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以不同机制共同调节这一过程,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起着更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新生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与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颈性头痛患者67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择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治疗1组(n=34)、治疗2组(n=33),分别实施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单一治疗、银质针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颈性头痛症状、颈椎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症状指标、颈椎功能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组治疗后症状VAS(1.31±0.42)分、发作频次(5.71±0.74)次/周、持续时间(2.89±0.95)h,颈椎颈曲值(9.05±2.41)mm、ROM(0.61±0.22)分、NDI(19.54±2.98)分,治疗有效率(96.97%),较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在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不适同时,辅助纠正颈椎功能。

  • 标签: 银质针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中运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后,对患者脑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药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脑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脑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广泛性焦虑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