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P<0.05)。结论 老年全麻手术患者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综合保温护理措施 全麻手术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R)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1月在我院实施THR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并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均等划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温处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处理条件开展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现低体温、寒战事件的患者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苏醒质量指标(拔管、意识恢复以及PACU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THR患者开展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中低体温、寒战等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综合保温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实施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 抽选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全身麻醉患者资料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分数、拔管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体验和康复质量。

  • 标签: 全身麻醉 麻醉复苏护理 综合保温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输入不同温度液体对整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室温组(21~23℃液体输注)和加温组(37℃),各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两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术中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1小时体温变化与恢复室期间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30分钟体温均较室温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温组SPO2较室温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组患者寒颤程度及躁动情况均较室温组患者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液体较室温液体能更有效稳定患者体温、维持氧饱和度,并能显著降低寒颤、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保温护理 整形外科 低体温 恢复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输入不同温度液体对整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60例随机分为室温组 (21~ 23℃液体输注)和加温组( 37℃) ,各组 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两组患者入手术室体温、术中 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 1小时体温变化与恢复室期间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 2小时体温、术毕体温、入恢复室 30分钟体温均较室温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 HR、 MAP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加温组 SPO2较室温组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温组患者寒颤程度及躁动情况均较室温组患者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液体较室温液体能更有效稳定患者体温、维持氧饱和度,并能显著降低寒颤、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保温护理 整形外科 低体温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手术当中,保温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4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则接受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麻醉结果相关指标。结果分析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与麻醉结果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全麻的患者,保温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保温护理 应激反应 苏醒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手术中保温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野感染( SSI)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0 例。 对照组常规术中管理,各流程未采取针对性保暖处理,干预 组采取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术毕体温、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 SSI 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手术出血量、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术毕体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干预组患者 SSI 发生率为 2.50% ( 1/40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7.50% ( 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术中保温护理可以有效的 降低胃癌根治术后 SSI 发生率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

  • 标签: 保温护理 胃癌根治术 手术野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行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于 201 8 年 5 月 --201 9 年 10 月 ,选取 全身麻醉患者 6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30 例为控制组,双号 30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个组别麻醉后各时点体温及苏醒期躁动率。 结果:两个组别麻醉后各时点体温及苏醒期躁动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行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全身麻醉 保温护理 麻醉苏醒护理 苏醒期躁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保温护理措施干预对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以及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2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2020年9月-2021年9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保温护理),对比两组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手术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在术前体温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在手术中30min体温变化及手术后体温变化比较上差异显著P

  • 标签: 保温护理措施 腹部手术 低体温 手术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苏醒期实施保温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80例接受全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保温护理(研究组),比较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康复用时更短,并发症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保温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优化,基于此,护士应做好对于该护理模式的关注。

  • 标签: 子宫肌瘤手术 全麻苏醒期 保温护理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保温措施在恢复期患者镇痛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 对保温措施实施前后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评估保温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1.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 保温措施实施后,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均有所改善,提示保温措施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3. 综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保温措施在恢复期患者镇痛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结论:保温措施在恢复期患者镇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保温措施的应用,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效果。

  • 标签: 保温措施 麻醉恢复期 镇痛管理
  • 简介:骨性胸廓支撑并保护胸内脏器,同时参与呼吸功能。胸部外伤或胸壁手术往往会造成胸廓不稳定及胸壁缺损,在相应的治疗过程中,用于胸廓重建的材料是治疗的核心素,并一直得到医用材料领域人士的不断研究改进,随着医用材料的发展,惰性金属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胸廓固定及修复,胸外科医师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其适应症,促进了胸廓重塑材料多样化和个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胸廓重塑临床常用材料的特点,以达到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指导意义的目的。

  • 标签: 胸壁缺损 重建 肋骨骨折 内固定材料
  • 简介:摘要 :生物医学材料是生物工程、医学医药及材料学等多门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以其独有的医学应用特性推动了一个新产业的发展 ,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动态 ,展望生物医学材料的前景,提出发展措施,希望对今后的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 标签: 生物医学材料 现状动态 发展及措施
  • 简介:植入人体的理想生物材料的八点要求:(1)在组织液中不引起物理变化;(2)无化学活性;(3)不存在炎症和异物反应;(4)无致癌性;(5)不产生过敏或致高敏;(6)能耐受机械扭曲;(7)能被随意剪裁;(8)可消毒。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 材料学 物理变化 生物材料 植入人体 化学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BMSCs/COL-HA复合体,考察BMSCs在两种材料上的黏附与增殖,为探索更适合牙周缺损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冷冻干燥仿生矿化的方法制备COL-HA。结果本实验在王晓敏,林晓艳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胶原-羟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并对部分材料进行交联处理,比较两种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一步利用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BMSCs/COL-HA复合体,考察BMSCs在两种材料上的黏附与增殖,为探索更适合牙周缺损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依据。

  • 标签: 组织工程 犬骨髓干细胞 牙周再生 胶原羟磷灰石支架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无菌包装材料在医疗器械包装中产生的无菌效果。方法: 选择我医院发展过程中使用过的四种无菌包装材料,分别是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袋以及新型纺织品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对比上述四种材料在包装、灭菌、存放及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总结不同材料的成本情况。结果:在包装手术器械时,不同包装材料的选择对于成本及阻菌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四种材料各有各的优缺点。此次研究经过使用一年半的观察,新型纺织品材质的包装材料经久耐用,方便洗涤,可有效降低包装材料的成本。结论:从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袋以及新型纺织品四种无菌包装材料分析,其中的新型纺织品相对来说优势更加明显,操作方便,阻水性、透气性更强;物理耐受特征显著,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破损、破洞等问题,也能防止出现脱絮现象,进而不会对环境空气以及医疗器械造成二次污染;顺应性较好,材质比较轻便,所以运输和清洗都比较方便,如果是包装体积大、重量大的手术器械包时有更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包装材料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构建犬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对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后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实验用比格犬10只,构建犬髂内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5只和对照组(仅动静脉瘘造模)5只,比较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及切口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及12周检测血清肝肾功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血镁锌浓度)生化指标,按照计划在术后12周处死实验犬,取出动静脉瘘标本及肺肝肾心等重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切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术前及术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浓度在术后1周、血锌及肌酐浓度在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血镁锌及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HE染色示实验组动静脉瘘处动脉内膜较对照组稍增生,未发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未出现异常形态、肿胀及明显炎症反应;肺泡结构和功能完整,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肝、心细胞未出现水肿及坏死。结论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犬动静脉模型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及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动静脉瘘的理想封堵材料,具有良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镁锌合金 可降解 动静脉瘘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