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邢台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最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I组80例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Ⅱ组80例产妇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Ⅲ组80例产妇于产后6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三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电刺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对产妇产后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有产后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于产后60天开始进行药浴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于产后90天开始药浴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有6例患者在药浴的第2到4天出现疼痛加重,观察组则没有此现象。结论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不会对产后风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但尽早开始治疗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出现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产妇 产后风 藏药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药房应用前后对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动化药房系统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采取与传统工作模式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降低药师工作强度,提高处方调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结论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应用可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处方调配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段。方法选择2016年4月—12月期间我科出现过低血糖的52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26例患者均出现低血糖情况,其中49例为晚餐后,占9.32%,44例为晚餐前,占8.37%,58例为午餐后,占11.03%,250例为午餐前,占47.53%,103例为空腹时,占19.58%,22例为夜间,占4.18%。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午餐前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次为空腹时、午餐后,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并且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低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时间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是否出血分成两组,A组30例为出血者,B组50例为未出血者,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都施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比较。结果病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进行检验,能够充分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与出血的情况,并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检验价值 肝硬化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服药时间采用时辰药理学并动态血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疗效有无优化作用。方法选择90例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时辰药理学结合动态血压进行服用厄贝沙坦(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服药时间(对照组,n=45),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展开对比,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在24hSBP(24h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全天收缩压大于140mmHg的百分率及全天收缩压大于140mmHg的时间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尤为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时辰药理学结合动态血压的方案服用厄贝沙坦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动态血压 厄贝沙坦服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以及对患者实施TSH(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6月收治的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就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利用电化学免疫法进行观察,并且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完成对应分组;A1组(35例)选择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A2组(35例)选择单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相关激素水平差异以及TSH抑制治疗时间。结果对于A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以及血清T3(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F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及血清T4(甲状腺素)水平,之后逐渐下降,最终<参考值低限;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血清TSH水平,之后逐渐上升,最终>参考值高限;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第3d,表现出最低的血清FT3水平以及血清T3水平,之后逐渐提升,但是同术前比较,仍然较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血清FT4水平以及血清T4水平;之后逐渐降低,并且同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TSH水平,之后逐渐提升,在>1w,同术前水平相接近,在>2w,参考值高限最终达到。结论临床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就其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针对TSH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可以有效明确。

  • 标签: 甲状腺癌 相关激素水平 TSH抑制治疗 介入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使用品管圈活动对在门诊药房当中候药的患者产生的时间上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1月到5月日常工作期间抽取若干天取门诊患者候药的时间长短取平均值,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从同年10月到次年2月期间实行品管圈活动之后的门诊日常工作中抽取若干天计算平均候药时长,将其作为研究组。计算两组的候药时长,另外对择取时间段当中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满意程度,做以对照。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研究组的患者候药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P<0.05;另外,在满意程度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P<0.05。结论门诊药房当中实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候药时长,令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候药时间 门诊药房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延吉市高校本科生时间管理及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为护理本科生学习及工作方面的开展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管理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1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护理本科生时间管理总分为(146.44±17.08)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5.08±9.76)。时间管理总分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584,P<0.01)。结论本科护理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理教育者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标签: 护理 本科生 时间管理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时间管理对玻璃体切除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在2017年1月—6月对手术室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在2017年7月—12月对手术室实施时间管理,作为观察组。记录并统计两组的每台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室日均手术量以及手术总量,并评价两组的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结果对照组共完成89例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共完成116例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手术总量与日均手术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台手术平均耗时为(124.3±15.6)min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3.6±18.9)min,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时间管理后,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缩短了手术平均耗时,在规范医护人员的同时,也提高了其配合程度,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患者对手术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时间管理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健康患者70例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血液检查,并对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温度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探究保存时间以及温度对学也标本的影响程度。结果在不同温度保存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均会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白细胞变化情况并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和温度都能够对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为了使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更加准确,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尽早完成相关检查。

  • 标签: 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研究探讨心理控制源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除了时间价值观外,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心理控制源、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心理控制源、时间监控观在时间管理倾向某些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时间管理倾向 心理控制源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血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血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的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与TTP可作为血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的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阳性时间 感染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体检科接收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健康体检路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完成全部体检项目的时间和对体检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体检时间为(58.63±32.43)min,对照组为(76.23±42.73)min,观察组的平均体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健康体检路径为主的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体检项目完成时间,在保证体检质量的前提下可提高体检工作效率。

  • 标签: 健康体检路径 护理满意度 体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的发生对产妇实际阴道流血量、初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指标的影响干预作用。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严格遵循全部产妇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将其均等划分为抑郁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3例产妇,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初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结果抑郁研究组产后1d阴道出血量<100.00ml例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研究组产后1d阴道出血量>300.00ml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抑郁研究组泌乳在产后1d之内例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产后3d的例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产后3d,抑郁研究组中泌乳量无和少的产妇例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泌乳量多的例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产后抑郁的发生能够显著增加产妇的产后阴道流血量,延长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减少产妇的泌乳量。

  • 标签: 产后抑郁 阴道流血量 初乳始动时间 泌乳量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常规护理和产后护理对母乳喂养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70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350例。此次研究乙组产妇是常规护理,研究甲组产后进行产后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持续时间进行总结。结果甲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χ2=137.230,P=0.000)。甲组母乳喂养产妇的母乳喂养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t=82.346,P=0.000)。结论对于产妇来说,产后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 标签: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常规护理 产后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的保存时间与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留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融浆机37℃下20分钟融化后分为两份,一份在25℃温度下保存、一份在4℃温度下进行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0小时均进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试管法体外活化测定ACT、TMA。结果所有的检查样本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能得到血凝块特性的TMA、ACT等参数值,血浆融化后在保存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时间点ACT值与0小时的指标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TMA值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小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但是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如能正确利用能有效避免医院血液成分浪费。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不同的保存时间 温度 凝血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