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污水处理消毒接触池溢水口出现断流,原因系水中的废气释放及水泵抽排过程中混入的空气长时间聚集形成高压气塞而引起断流,经排气处理后,溢水口恢复排水。在消毒接触池靠易形成气塞的立板面开一小孔,随时释放废气,彻底避免高压气塞的形成,彻底解决因气塞原因引起的断流现象。

  • 标签: 消毒接触池 溢水口 断流 气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一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效果作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对象为我社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体检儿童20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两组儿童均用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100例儿童亦用一式儿童保健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等待时间、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等待时间(26±5min)短、家长满意度评分(86.94±10.41分)高,与对照组(57±4min)、(86.94±10.41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一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应用于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儿童保健 一站式儿童保健 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式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中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和分两次注射造影剂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方法优劣与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PE患者分两组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Ⅰ组5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在平主动脉弓处的上腔静脉触发扫描肺动脉,在肺动脉扫描后延迟80S后从髂棘到下腔静脉入口处进行下腔静脉扫描,肺动脉扫描后延迟180S后从髂棘上10CM开始到踝关节扫描双下肢深静脉。Ⅱ组50例患者先注射40ml碘普罗胺行肺动脉扫描后,再根据体重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85S后下腔静脉扫描,180秒后扫描双下肢深静脉。两组全部20例患双下肢深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全部图像拆薄到层厚为1.mm,间距为1.mm,在工作进行重建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维重建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表面重建。结果除Ⅱ组中有4例肺静脉显影浓度超过肺动脉需要重做外,其余两种方法96例患者目标血管均显影良好。Ⅰ组肺动脉CT值大于200HU,存在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显影的情况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不影响诊断及动脉血管图像重建。Ⅱ组肺动脉CT值大于165HU,其中6例肺静脉基本不显影,3例动静脉同时显影,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两组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值大于120HU,其内血栓CT值小于70HU,目标血管与血栓的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式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联合成像技术的两种方法在目标血管显示上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而一次性注射造影剂法比分两次注射更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疑似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 肺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128排双源CT胸痛一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胸痛一式检查的100病例(心率>65次/分钟)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50例,按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总注射量为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总和,其中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比例为73,总注射量=扫描采集时间×流率+20ml,流速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关,BMI<19,流速为4.5ml/s,19≤BMI≤25,流速为5.0ml/s,25<BMI≤30,流速为5.5ml/s;对照组50例,按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90ml,生理盐水40ml,速度5.0ml/s;比较两组对比剂用量及胸部CTA图像上升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CT值。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图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中,升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值均>300HU,均满足诊断标准,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间平均对比剂用量实验组明显低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1士9.2mlvs90士0ml,P<0.01)。结论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128排双源CT胸痛一式检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痛 对比剂 CT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结构复杂,有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解毒、防御等功能,其结构功能异常时,将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掌握肝脏正常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我们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本文就肝脏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和临床,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 标签: 肝脏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