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植物类(天然类)抗肿瘤药由于近年来国际上对该类药物研究开发的高潮不断,更加加速了该类用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像紫杉醇、喜树减衍生物等新品种上市以来,由于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青睐,该类药在肿瘤大家族中已经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天然抗肿瘤药 作用机制 死亡
  • 简介:摘要细菌基因突变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存在对其他药物耐药性共选择的可能。本文首先介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等耐药机制,之后阐述了耐药菌耐药机制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细菌 耐药机制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指利用血液透析挽救患者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近年来,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也逐年递增。目前除了慢性肾炎发展而导致的尿毒症进行维持性透析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尿毒症也会采用此治疗方法。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缺乏及各种尿毒症毒素、炎症因子等原因造成。

  • 标签: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氧自由基 钙超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增长,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老年痴呆症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且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及卫生问题。目前,医药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究出治疗老年痴呆症更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发病机制,并依据其发病机制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治疗药物。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黄鱼栀子的配伍机制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3名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大黄与栀子汤进行治疗,然后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对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以及临床医学的意义加以探讨。结果在接受治疗的53名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46人,治疗有效的有6人,治疗无效的有1人,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8.11%,资料表明大黄与栀子相配合对于患者治疗治疗湿热黄疸、热毒疮疡、火热上炎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继而促进了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结论大黄与栀子的不同的配伍机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大黄 栀子 配伍机制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疾病造成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和照料者带来极大不方便。高压氧(HBO)作为治疗及康复手段,为脑梗死患者又提供了一个治疗选择。本综述主要简述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及在脑梗死方面的治疗现状。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了解认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对诊断、治疗及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机制,并探讨其管理对策。方法选用自制调查表对49所中小学校以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预防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各项调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管理对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工作预案的建设完善率为83.67%、组织机构为73.47%、学生健康档案记录为69.39%、缺勤记录为85.71%、晨检制度为85.71%,专人负责建设完善率为77.55%;其中学校医务室的完善率为85.71%,疫情登记报告87.76%,消毒隔离制度89.8%,接种证查验登记81.63%。结论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机制完善率较低,有必要完善机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等的医疗预防水平,确保卫生等设施设备的完善,从而确保学生的健康监护。

  • 标签: 传染病 预防机制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关藤对U937细胞凋亡效应与调控及周期改变。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通关藤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法检测bax、bcl-2、p53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0、20、40、8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3.33%、86.20%、76.42%、56.75%,10、20、40、8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的凋亡率为5.67%、7.51%、13.49%、21.61%,10、20、4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bax/bcl-2的比值为1.35、2.58、4.45,p53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7、2.36、3.57。结论通关藤能抑制U937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Bax/Bcl-2的上升,及p53的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 标签: 通关藤 U937细胞 细胞毒性 Bax/Bcl-2 P53
  • 简介:摘要因为我国食品药品监督力度的全面改革,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在鼓励方面,还是在监督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药品稽查上下联动机制的构建思考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药品稽查联动执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从加大区域专项联合整治、推进稽查信息联网共享、建立案件协查通报机制、实行区域多部门协作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做好我国药品稽查工作。

  • 标签: 药品 稽查 联动机制 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癌症属于肺癌的一种,也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目前临床对癌症的治疗常采用靶向治疗,也取得了不小的治疗成果。但是,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初期,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如果解决靶向治疗引起的耐药性是目前临床主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因此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潜在的致癌基因已经被验证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MET基因扩增,KRAS基因突变等。本文重点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耐药的机制进行阐述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依据。

  • 标签: 非小细胞癌症 肺癌 靶向治疗,耐药性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以来,卫生监督人员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使监控能力明显加强,有效地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甄别止咳药与祛痰药临床应用的药理学机制,探讨镇咳与祛痰的用药区别。

  • 标签: 止咳 祛痰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难度的特点。医院风险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其原因又呈现出多样化,其结果也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医院的风险监测机制,将医院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医院 医院风险 医院风险监测 医疗质量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表公报称,研究人员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进行细胞间感染的新机制,并发现一种化合物能遏制这种感染。这有望促进开发治疗艾滋病的新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emphysema)的常见慢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及小气道重构为其三大病理特征。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主要病理现象,其病理机制主要包含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衰老及凋亡等等。本文以细胞衰老机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肺气肿细胞衰老相关靶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肺气肿 细胞衰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藏成药五味石榴丸体现藏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本”思想,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藏医药学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为依据,阐述五味石榴丸的组成药物及药材分析,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特点。结果五味石榴丸不仅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药方,还是肺水肿、胆石症、胃火虚引发的各种重症疾病的基础药方,同时对预防保健和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成品药方的临床广泛应用体现了藏医提倡和注重“治本”的治疗原则,在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五味石榴丸 治本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