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太白贝母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结果: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起效剂量分别为4g/kg和0.32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4g/kg~20g/kg和0.32g/kg~1.6g/kg。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物能明显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能明显延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升高,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太白贝母粉末和醇提取有明显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川贝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太白贝母 川贝母 止咳 祛痰 抗炎
  • 简介:目的:研究珠子参开花习性,传粉方式及探索提高结实率方法。方法:在珠子参开花期定株观察记录其开花习性;通过4种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确定珠子参传粉方式;采用叶面施肥、喷施微量元素硼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探索提高珠子参结实率。结果:珠子参其开花习性与同属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相似;其传粉方式为常异花授粉植物;分别喷施0.5%KH2PO4溶液,0.1%和0.25%硼砂水溶液,50mg·L^-1和100mg·L^-1赤霉素溶液、20mg·L^-16-苄胺腺嘌呤溶液,可使珠子参开花结实率分别提高15.76%、15.46%、16.97%、14.67%、14.32%及10.0%。结论:该研究为珠子参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珠子参 开花习性 授粉方式 叶面施肥 结实率
  • 简介:0.02、0.04、0.06mmolASI和0.008、0.016、0.024mmolSK可对抗远志皂苷溶血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12.5mg/kgASI及6mg/kgSK,ig每日二次,连续5天,可对抗CCl4所致死亡。12.5、25mg/kg×dASI,6、12mg/kg×dSK,ig持续14~16天,可引起昆明种小鼠或C57BL/6小鼠红细胞内超化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2.0mg/kg×dSK、25mg/kg×dASI持续4天,可使昆明种小鼠或C57小鼠肝内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上升。以上结果提示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性质,这不仅可能有助于解释黄芪苷对抗CCl4毒性作用和远志皂苷溶血作用,这一基本生化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中医应用黄芪异病同治原理。

  • 标签: 膜荚黄芪苷Ⅰ 绵毛黄芪苷Ⅺ 抗溶血 抗肝毒 超氧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研究宽舌橐吾(Ligulariaplatyglossa(Fr.)Hand.-Mazz.)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为橐吾属化学分类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和RP-C18柱层析法分离、重结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标准品薄层对照、波谱数据和单晶X-ray衍射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舌橐吾地下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Dihydroxy-eremophil-7(11),9(10)-dien-12,8-olide(1);1-Oxo-8-hydroxy-10H-eremophil-7(11)-en-12,8-olide(2);9β,9′β-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3);9β,9′α-Bis-1,8-dihydroligularenolid(4);羽扇豆醇(lupe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得,化合物5为首次从宽舌橐吾中分得.

  • 标签: 菊科 橐吾属 宽舌橐吾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平喘作用,确定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分别采用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两个哮喘模型,以引喘潜伏期、气道舒缩性介质(ET、NO)、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ICAM-1)等作为观察指标,系统地比较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平喘作用。结果:苦杏仁、桔梗及二者配伍均能显著延长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潜伏期,显著减少卵白蛋白致豚鼠哮喘模型炎症细胞数量,抑制舒缩性介质ET和炎性因子ICAM.1水平升高,但对舒缩性介质NO无明显作用;配伍组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比较,苦杏仁:桔梗:1:2和1:3组炎性细胞EOS数量显著低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P〈0.05),配伍组其他指标均有强于单味苦杏仁或桔梗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配伍组之间比较,苦杏仁:桔梗=1:2组有强于其他配伍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平喘作用上,苦杏仁和桔梗有配伍增效作用,且二者配伍用于平喘最佳比例为1:2。

  • 标签: 苦杏仁 桔梗 平喘 配伍
  • 简介:结合偏头痛病因病机,首次系统提出中药防治偏头痛药效研究思路。认为在进行偏头痛相关药效学设计时,应根据药物组方特点,从现代医学对疾病病因病机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方剂传统功效和主治研究来确定偏头痛药效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血液”多方面探讨药物治疗作用是很有必要、更为全面的。

  • 标签: 偏头痛 药效学 思路与方法
  • 简介: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生、病理和目前对介入治疗后证型综述,发现血瘀证、痰证、虚证为介入治疗后主要证型。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医药 证型
  • 简介:根据中药方剂研究特点,按正交设计原理及F值与t值特定关系,提出“正交t值法”。数理上与正交设计F值法等价,原理清晰,计算简便,统计结论完全一致。实验分三步进行(主药分析,辅药交互分析,剂量选择),并改进了正交表形式,便于分析两药间协同或拮抗作用,适用于中药较大方剂研究。主要公式为:残差标准误自由度显著性检验二水平时预期药效二水平时

  • 标签: 正交设计 辅药 特定关系 正交表 t值 拮抗作用
  • 简介:目的:比较六种代料栽培配方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探讨影响茯苓生长土壤活性因素,指导代料配方改良。提高代料栽培茯苓产量和质量。方法:以传统松木栽培茯苓为对照,选择土壤中含水量、pH、有机物、多种酶和微生物等土壤活性指标,采用现代分析方法,测定六种代料栽培茯苓前后土壤活性变化。结果:代料配方与传统松木栽培茯苓前后各项土壤活性指标均发生变化;加权综合分析表明,代料配方E试验组与传统松木对照组G土壤活性变化较接近。结论:为优选代料配方及其改善栽培茯苓土壤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茯苓 种植 代料栽培 土壤环境
  • 简介:金青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和杀菌作用,可降低小鼠感染细菌后死亡率,对腺病毒A3、RSV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降低FM1病株和流感病毒所致动物产生病变指数,对由内毒素和鲜酵母引起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 标签: 金青口服液 抗菌 抗病毒 解热 抗炎 药效学
  • 简介:湖北海棠叶是我国别样茶一种,在民间有悠久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含有丰富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叶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从柴胡种胚角度探讨不同种质柴胡萌发问差异情况。方法:利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观察3种柴胡(ZC、SX和GS种质)种子胚形态发育过程。结果:3种种质柴胡种子均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成熟胚阶段,进而完成柴胡种子休眠状态。由收获时柴胡种子胚大小、胚率及胚所处时期3个指标来看,ZC种子休眠较浅,GS次之,而SX种子具有较深胚休眠。结论:GS、SX、ZC柴胡与三岛柴胡一样,种子均具有形态后熟特性,只在发芽时间长短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柴胡 种胚 种质 休眠
  • 简介:目的:考察鼠妇有效部位在口服给药方式下镇痛作用,开展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首先开展鼠妇水提物急性毒性研究;其次,采用醋酸扭体模型考察鼠妇不同极性提取物镇痛作用,筛选有效部位。基于实验结果,依次选用福尔马林法、热板法研究该有效部位作用环节及特点,随后采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以及醋酸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模型考察其抗炎活性。此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鼠妇活性成分。结果:鼠妇水提物在2~5g/kg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减少小鼠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扭体次数,在0.4~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缩短福尔马林实验(第二阶段)中舔足时间,但未能延长其在热板实验中潜伏时间。在炎症模型中,鼠妇水提物(0.4~0.8g/kg)能够减少小鼠在角叉菜胶实验中足肿胀程度,而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液质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基葡萄糖对照品和鼠妇水提物样品HPLC谱图中,在相同保留时间处均有峰型一致色谱峰,且它们在MRM模式下具有相同质谱行为。结论:鼠妇水提物具有抑制炎症性疼痛药理作用,氨基葡萄糖是其重要活性成分。

  • 标签: 鼠妇水提物 动物模型 炎症性疼痛
  • 简介:目的:建立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破壁饮片成品与其中间品、原料化学成分相关性,为菊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15个共有特征峰,11批样品相似度达0.98以上,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所建立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破壁饮片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 标签: 菊花 破壁饮片 指纹图谱 HPLC
  • 简介:目的:研究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5、2.5、1.25g/kg能显著抑制动物急性炎症反应和大、小鼠PCA反应。结论:荆防散具有显著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是其功效与临床应用药理学基础。

  • 标签: 荆防散 抗炎 抗过敏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 标签: 丹参 白花丹参 种子 采收部位
  • 简介:目的:从银耳孢糖中分离、纯化3种均一多糖,TSP-2a~TSP-2c,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方法:银耳孢糖经DEAE-SephadexA-50分离得TSP-2,进一步采用SephadexG-150分离纯化得TSP-2a~2c,经凝胶色谱法和HPGPC方法鉴定其纯度.利用化学方法和色谱及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TSP-2、TSP-2a~TSP-2c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促进细胞因子IL-1α、IL-6、IL-8分泌增加.结果:TSP-2a~TSP-2c为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100kD、500kD、400kD.组成糖为岩藻糖(Fuc)、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和葡萄糖醛酸(GlcA).其结构都以(1→3)一D—Man为主链,并在O-2,O-4,O-6位上有分支点.各均一多糖在不同程度上对细胞因子产生起到促进作用.结论:TSP-2a~TSP-2c均为一多分枝结构复杂酸性杂多糖,具有显著免疫活性.

  • 标签: 银耳孢糖 细胞因子 放射免疫法
  • 简介:本实验从巴豆油致鼠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及热板致痛法等实验,对牛黄上清胶囊与丸剂药理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剂型均有明显抗炎镇痛、抗渗出、通便等作用;对吸附伤寒菌苗引起发热也有一定解热作用。两剂型药效作用相当。

  • 标签: 牛黄上清胶囊 牛黄上清丸 抗炎镇痛 解热 通便
  • 简介:目的:研究并建立穿山龙提取物纯化工艺.方法:以总皂苷和薯蓣皂苷综合评价为指标,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穿山龙提取物.结果:以生药质量浓度为1g·mL-1上柱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4BV水,体积流量为1BV·h-1,5BV65%乙醇,体积流量为2BV·h-1洗脱,并收集65%乙醇洗脱流分,减压干燥,分离转移率平均分别为84.8%、84.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能较好地纯化穿山龙提取物.

  • 标签: 穿山龙提取物 总皂苷 薯蓣皂苷 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