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用次黄嘌呤或黄嘌呤分别配合氧嗪酸钾复制小鼠代谢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造模后不同时段受试动物血清尿酸的变化,以确定持续高尿酸血症的可靠模型。方法采用次黄嘌呤或黄嘌呤以及OAPS,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小鼠的尿酸值。结果采用次黄嘌呤或黄嘌呤联合尿酸酶抑制剂,可使受试动物血尿酸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可维持6h以上。结论以尿酸前体物质配合尿酸酶抑制剂的方法造模,所复制的小鼠代谢高尿酸血症模型具有血尿酸值高、维持时间长的特点。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尿酸酶抑制剂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就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7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4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急救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经急救之后,病情基本稳定,家属要求转院;有9例患者经急救之后,转入到医院综合ICU病房采取进一步治疗;有37例患者经急救处理之后,在第一时间就将其送入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抢救成功率97%。结论在急救护理中,抢救成功的关键往往就在于要分清主次,抢救成功的保证则是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务必过硬。医护人员应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救护理 休克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节血脂的重要,对不同病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某些成分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硬化的脑CT表现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过临床和脑CT证实的11例结节硬化的病例。结果11例结节硬化的脑CT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灶,包括室管膜下结节31个,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个,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2个;11例均出现与CT表现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结节硬化的脑CT表现具有特征,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小儿症状癫痫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发作及脑电图扫描确诊为癫痫的58例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例中磁共振异常43例,脑白质病变居首位,其次是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结论磁共振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对症状癫痫病因诊断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症状性癫痫 病因 磁共振 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溃疡结肠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内外合用 保留灌肠 痢疾 肠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针灸配合治疗过敏鼻炎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针灸配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针灸配合治疗过敏鼻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提高对V-P分流手术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2年2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65例外伤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和防范措施。结果5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分流管堵塞3例、感染1例、分流装置外露1例。结论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分流管的选择、分流管安放的位置和深度,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兴山县中医医院2011年1~9月由神经外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50例干预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3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2%),总有效率98%,而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具有显著差异,P<00150例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结论全面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心理分析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科内置物手术抗菌素预防应用状况,提高抗菌素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期间收治的738份住院病历,曾接受过内置物(骨科固定物)手术治疗的一类切口18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平均抗菌素预防使用率为6044%。结论骨科一类切口手术内置物固定预防抗菌素的应用有不合理现象,使用率超出30%,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加大监管力度。

  • 标签: 一类切口 骨科手术 抗菌素 预防性应用
  • 简介:摘要护士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1],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因病人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抢救工作频繁,收治患者不受时间限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监护记录及护理项目多,操作技术难度大,使用仪器多等,且长期处于高压力中。长此以往护士可能积劳成疾、心理不健康,是出现差错事故潜在的客观因素[2]。因此弹性排班对ICU护士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

  • 标签: 弹性排班 ICU心理健康
  • 简介:作者简介欧阳惠(1974-),女,湖南长沙人,大专,护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摘要目的研究痛风患者采用饮食控制依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整理我院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护理期间非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饮食控制依从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完成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体重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及饮食控制依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有效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更为优异,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痛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饮食控制依从,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非常显著,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痛风患者 饮食控制 依从性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小儿过敏哮喘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过敏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治疗,不再采用其他的抗过敏类药物,而只采用脱敏液进行治疗。结果200例治疗组患儿显效111例(555%),有效83例(415%),无效5例(25%),总有效率为975%;200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5例(75%),有效39例(195%),无效146例(730%),总有效率为27%,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儿过敏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复发,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治疗萎缩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萎缩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采用百合固金汤治疗,配合局部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液滴鼻;对照组16例单采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液滴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合固金汤治疗萎缩鼻炎疗效良好。

  • 标签: 萎缩性鼻炎 百合固金汤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入住我院的老年风湿心脏病患者的病情症状、并发症类型、发病特点、医疗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深对老年风湿心脏病的了解,做到及时就医、准确诊断、科学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风湿心脏病患者分别进行心脏杂音、对患者做X线、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0例老年风湿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类型分为三个级别;瓣膜损害分为四个类型;并发症四大类型。讨论老年风湿心脏病如下特点以二尖瓣膜病变为主、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易混淆于老年退行心瓣膜病。因此老年风湿心脏病的护理要加强心里建设、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

  • 标签: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膜病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变应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加鼻腔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喷鼻。结果随访一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及汤剂结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鼻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西药治疗。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西替利嗪 针灸 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