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四川盆地三叠系具有较为优越的成盐条件,通过对含盐岩系及盐类沉积物在地史进程中变质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成岩的演化模式,阐明了水溶、热熔交替叠加的变质作用对富钾卤水及含钾盐类沉积在成因上的重要意义,并对盆地东北部及西部寻找富钾卤水的远景提出了评价。

  • 标签: 三叠系 含钾岩系 富钾卤水 变质演化 四川盆地
  • 简介:在皖南泾县黄村石芒坑百亩园志留纪地层中最新发现有较具规模的金矿,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黄村石芒坑百亩园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共生银、铜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花岗斑岩脉作用控制明显,具有角砾岩型特征,该矿的发现对丰富该区成矿理论、地质找矿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角砾岩型金矿 志留系 黄村石芒坑 江南过渡带
  • 简介: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 标签: 天山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 简介:博格达造山带内出露的晚石炭世辉绿岩,为研究博格达裂谷演化末期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色皮口地区辉绿岩主量元素以低TiO2、较高Al2O3、较低MgO、贫P2O5,较低的K2O/Na2O比值(0.12-0.53),ΣREE较高,LREE/HREE为2.45-3.56,铕负异常不明显(δEu=0.82-1.02)等为特征.与原始地幔相比,其不相容元素K,Rb,U,Ba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富集,Ti亏损不明显,Nb,Ta,Th表现为明显负异常.U富集可能指示与地壳物质的加入有关,较低的Nb/Zr比值(0.02-0.06),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为受地壳混染的亏损地幔.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00.5±1.7)Ma(MSWD=2.3,Th/U比值为0.36-1.3),为晚石炭世晚期,代表了博格达裂谷闭合后地球动力学环境由挤压变为拉张的转折期.

  • 标签: 新疆 博格达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辉绿岩
  • 简介:1:5万理塘县、濯桑幅区调中首次在甘改-理塘结合带中段蛇绿岩中发现具有韧塑性变形变质产物的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该岩石的存在肯定了甘孜-理塘带的洋壳属性的同时,亦表明结合带中存在中温高压变质相系,为研究结合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蛇绿岩 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 洋壳属性 甘孜-理塘结合带
  • 简介:东天山塔克尔巴斯陶组中发现Choristites、ChonetescarbonlferusKeyserling、BrachythyrinastrangwaysiVerneuil、Brachytryhis、Isogramma、Paramuirwoodia和Stenoscisma等腕足化石,组合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前人据该组中发现袁氏珊瑚Yuanophyllum将该地层厘定为早石炭世。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该组地层微体化石进行研究,于灰岩中发现蜓Profusulinella和Schubertella;非蜓有孔虫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和Climacammina;介形化石BairdialongicalidaShi等,其组合时代特征与腕足化石一致。据腕足化石、微体化石及植物化石NoeggerathiopsistheodoriTschirkovaetZalessky,将该组地层厘定为晚石炭世早期。据地层接触关系、植物化石Neoggerathiopsis和Calamites及SHRIMPU-Pb年龄,将上覆地层七角井组定为晚石炭世。更多还原

  • 标签: 东天山 化石新发现 塔克尔巴斯陶组 七角井组
  • 简介: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位于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其铁矿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复杂.对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分析认为,区内岩石化学类型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及钙碱性系列,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性主要为一套滨海相中基性火山熔岩,次为酸性火山熔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通过对西天山备战铁矿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对分析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重大意义.

  • 标签: 备战铁矿 大哈拉军山组 火山岩 板块俯冲碰撞 成矿条件
  • 简介:通过对新5钻孔晚新生代地层中的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主要元素比值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自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势是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旱气候方向发展。其中经历了3个较大的氧化阶段。本文综合分析磁化率、古地磁和孢粉等资料。分析了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特征。从地球化学角度把新5钻孔的沉积环境分为6个变化波动区间。揭示该地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经历了温暖湿润-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温暖湿润—温凉湿润—温和偏干的气候波动。

  • 标签: 晚新生代 地球化学特征 古气候波动 北京地区
  • 简介:结特库勒岩体位于阿尔泰山西段禾木乡南约20km的结特库勒-带,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认为结晶年龄为(462±27)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表明岩石为碱性过铝质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Ba,U,Nd,Sr,Ti元素呈明显的负异常和Rb,U,P,Hf,Y的正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V”型分布的特点.岩体为高温型SP花岗岩类,可能为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岩石圈的拆沉与热流圈的上涌,使地壳发生深熔、上涌混合成岩.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很可能为同碰撞-后碰撞环境.

  • 标签: 阿尔泰山西段 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蚌埠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包括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河岩群、凤阳群以及少量的钾长花岗(片麻)岩。五河岩群上、下亚群的形成时间、沉积时限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五河岩群上亚群殷家涧岩组内变晶屑凝灰岩夹层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2140±17Ma,表明五河岩群上亚群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结合区域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蚌埠地区存在~2.1Ga的构造-岩浆-热事件。

  • 标签: 华北陆块东南缘 早前寒武纪 五河岩群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 简介:天山东段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特别是变质事件的厘定对探讨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出露于哈密沁城地区的红柳沟组中的流纹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锆石(U-Pb)年龄为(426±12)Ma(MSWD=0.31),该年龄可以代表红柳沟组的沉积年龄。同时,获得变质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72±28)Ma(MSWD=0.021),该期变质事件在天山普遍发育,可能与天山古生代洋盆碰撞有关。

  • 标签: 哈密 天山 红柳沟组 流纹岩 锆石U-PB年代学
  • 简介:却勒塔格一带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火山岩夹少量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上被上石炭统底格尔组不整合覆盖,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最为发育.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热泉子组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一般以富钠为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型式与火山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分布型式基本吻合.

  • 标签: 东天山 小热泉子组 火山岩 岛弧
  • 简介:西准噶尔东部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大量中基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磨拉石建造中,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大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岩墙群中采集的3个锆石U-Pb年龄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286.3±4)Ma(n=18,MSWD=0.32,95%置信度),(286.5±5.6)Ma(n=10,MSWD=0.3,95%置信度)和(283.6±2)Ma(n=6,MSWD=0.57,95%置信度),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据此确定该岩墙群形成于早二叠乌拉尔世(Cisural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中基性岩墙群具鲜明的与岛弧俯冲作用有关的地化特征,做为西准东部俯冲造山的地质记录,测年结果表明,西准东部的俯冲造山作用明显滞后于西部,整个西准地区俯冲造山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

  • 标签: 西准噶尔 中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早二叠世
  • 简介:色勒特果勒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与侵位于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302±3)Ma,MSWD=2.1,指示其形成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斑岩体为准铝-弱过铝的I型花岗岩,属钙碱性系列,富集K,Rb和Th等LILE元素和相对亏损Nb,Ta,Hf,Y,Yb等HFSE元素,出现了较明显的Nb,Ta负异常,暗示其源区为大陆弧环境。本区斑岩具高的LREE/HREE和LILE/HFSE比值,较低的Ba/Th比值,暗示斑岩的岩浆受俯冲带熔体显著改造。结合邻区岩浆岩特征及时代,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其形成可能与晚泥盆—早石炭世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体制下部分熔融有关。

  • 标签: 西天山 花岗闪长斑岩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