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一制度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最高表现,它鲜明地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自然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作为行为规范的各种制度,为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制度会极大地促进或限制人类创造能力的发挥.

  • 标签: 妙峰山 紫禁城 主题 民间 北京 近代
  • 简介:从清代同治年问至二十世纪中叶,位于北京城前门外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的天桥逐渐成为众多行当艺人撂地卖艺谋生的一块杂吧地。在天桥老艺人的自观和老街坊的他观中,天桥主要指永安路东口西南方圆“二里大”,包括三角市场、公平市场等有艺人撂地卖艺的地方。在“新”中国改造“旧”社会的语境下,作为近代北京的杂吧地,穷苦、低下、卑贱的艺人与凌乱、肮脏、邪恶的天桥互现,

  • 标签: 都市社会 北京城 艺人 天桥 近代 阶级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分析概念 HARE(非日常态) KE(日常态) KEGARE(能量枯竭态)
  • 简介:固本强基工作是广州市近年来强加党组织建设一项重要举措,广州环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大力加强固本强基工作,主要从抓好中心、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广泛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及时有效地把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四个方面入手加强该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和体会,希望通过交流,对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固本强基 党建 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