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汇集了档案馆藏1840-1911年间大量清代珍贵档案文献,对研究我国近代货币史极具参考价值,但书中部分资料引自晚清官修文献及部分杂志、报刊,已非原始文献,加之排印校勘疏忽,不免讹误.如第一辑下册823页"各省铸造银元概况表"(简称"表"),对户部造币总厂及17省造币厂银元的始铸、停铸、复铸均有详细记载.

  • 标签: 货币史 总行 金融史 中国人民银行 中部 参考价值
  • 简介:弥勒据、等经中言:他是佛陀时代出生于印度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名阿逸多.他皈依释迦佛为弟子,因他聪慧超群,悟达至深,成为众大菩萨之首佛,称为"阿逸大士",与文殊菩萨并立,视为释迦佛的左右臂.弥勒先于佛入灭,上生弥勒净土--兜率天,享受种种乐事."兜率天"意思是妙足天,是"侯补佛"的乐园,经过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以后,弥勒下生人间成佛,广传佛法.佛经中言:释迦生母死后往生于此天,若皈依弥勒,并称念其名号者,死后往生于此天.由于、等经的传译弘传,弥勒信仰在中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因受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的风气沿续影响,弥勒造像在此时期亦极其昌盛,弥勒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故弥勒造像中出现菩萨、佛不同形象的造像,且造像形式多样化.这是中国佛教造像中特殊的造像题材.有关弥勒信仰及其造像艺术,曾有不少专家学者研论过,本人就现知有限的资料也谈点浅见的看法,以乞求教指正.

  • 标签: 佛陀 文殊菩萨 弥勒信仰 造像艺术 皈依 弟子
  • 简介:2004年6月9日,珍本图书《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作为文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书由被古巴人民奉为“古巴独立之父”的何赛·马蒂的亲密战友、古巴独立战争领导者之一的贡萨洛·德格萨达·阿罗斯大特吉1892年撰写,并于当年在莱比锡用英文首次出版,2003年2月28日现古巴共和国(TheRepublicofCuba,RepublicadeCuba)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罗斯又为之题词的。这是一本8开大小的书,共18页,封面泛黄并布满点点霉迹和水痕,四个书角已经磨成圆弧状,书脊破损,书页松散,钉在书脊上的两颗锈得发黑的订书钉已经松动。

  • 标签: 中国人 古巴 中国国家博物馆 独立战争 CUBA 卡斯特罗
  • 简介:悬棺葬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奇特丧葬习俗和考古文化,流行时间达数千年之义。它恰似一部古老神奇的乐章,情深意浓,婉转悠扬,唤起了后人对往昔的追忆,对历史的深思。半个多世纪以来,悬棺葬这一世界性文化现象引起了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为揭开这一“干古之谜”作了种种探索。

  • 标签: 中国悬棺葬 丧葬习俗 考古文化 婉转悠扬 世界性文化 流行时间
  • 简介:“河洛”一词是我国史学界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地域概念。广义上讲,它指的是黄河中游、洛水流域这一辽阔的范围,具体的说,就是黄河从河曲(风陵渡)向东经三门砥柱。过孟津直达荥阳、郑州这段大河以南。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古时称河南地,也叫河洛地,而狭义的河洛则仅指洛阳。

  • 标签: 河洛 中国 氏族制度 统治秩序 二里头遗址 考古工作
  • 简介:在四川省李庄镇的西南面,原本只有一些零星农舍,现在逐渐变得密集起来。从东岳庙沿江岸上行,穿过农舍檐前屋后的竹林树阴,约三华里左右,是一片略略向长江倾斜的开阔地。因处于李庄坝的上游,人们习惯将其称作“上坝”。上坝中央最大的田垄种满了菜蔬,从江边看过去,如一弯绿色新月,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美妙的名字“月亮田”。月亮田月弓顶部边缘,山丘逶迤作结,绿竹掩映,树高林密之地,便是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 标签: 李庄 国营 四川省 东岳庙 月亮
  • 简介:在几十年中国古代陶瓷的教学与研究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回答:陶器和瓷器是怎样产生的?或人类先民为什么要制作生产陶瓷器?

  • 标签: 陶瓷器 陶器 中国古代 十年 传统 产生
  • 简介:<正>罗开玉著《中国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合》一书,是全面研究李冰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研究古代都江堰、研究西蜀水文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毫无疑问,该书填补了上述诸领域的一个空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李冰创建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造福西蜀人民。都江堰水利事业,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天府之国”称誉世界。最早记载李冰创建都江堰的事迹,是《史记·河渠书》。司马迁周览全国名山大川后,记载了全国各地的水利,文字精炼,每处水利少则8个字,

  • 标签: 李冰 都江堰 协合 西蜀 中国科学 宗教
  • 简介:中国银锭(铤)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未开发的古董文化.近年来,台湾、香港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及重视银锭的收藏与研究,内地的收藏者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使银锭的收藏与研究逐渐升温,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现象.

  • 标签: 银锭 中国历史 古董 收藏者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本文对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理性的分析,指出了现今聚落考古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以往田野考古中进行的聚落考古实践分为全面揭露一处遗址、区域考古调查、区域考古调查与全面揭露及多学科结合三种形式,并对如何进行聚落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聚落考古学 聚落地理学 区域调查 遗址揭露
  • 简介:银钱业的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货币发行史上一项独特的制度。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对领券制度产生的源流做了初步的梳理。然而,现存关于领券制度的资料比较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仅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并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 标签: 近代中国 货币发行 基本情况 源流
  • 简介: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的习俗,自古已有之。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藓而解之”。茶古称“藓”,由此可知茶在我国古代始于药用。茶不仅其味清香,而且能消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 标签: 饮茶习俗 茶具 演变 中国 茶叶 饮品
  • 简介:清末至民国政府时期,受西方近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形成,政府当局开始以国家的名义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全国性的文物调查工作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正式开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清朝末期、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文物调查工作历程的叙述研究,全面回顾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及民间学术团体开展文物调查的发展过程,梳理出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所经历的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走过的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促使政府当局在不断变化的文物保护形势中掌握了主动,合理规划及适时地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方针。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事业正是在文物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

  • 标签: 近代中国 文物 调查 保护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馆座落在北京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23日开馆。新馆馆舍设计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标准研究所。建筑设计风格是“中而新”,其中屋顶设计既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建筑符号,又有创新。新馆一期工程中有A、B两座建筑群体和一座大花园。馆名匾额有四个:江泽民主席、巴金先生、冰心先生、叶圣陶先生各题写一幅,刻在主体建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墙上。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 机构设置 藏品
  • 简介:中国古代玉币略论蔡运章实物货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玉币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以往我国研究玉器的著作大部没有涉及玉器的货币职能,有的学者甚至否认我国古代有玉币的史实。因此,玉器是否为我国古代货币?这种货币的种类、年代、单位及购买力等问题,都是需要澄清...

  • 标签: 良渚文化 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 商品交换 实物货币 我国古代
  • 简介:张之洞,无疑是本世纪初改良中国铸币业的倡导者,被誉为是中国现代造币之父。他比其他人更杰出的贡献是将中国传统的用浇铸法铸币变革为新的应用机械压印的铸币技术。这一过程开始于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之后,1887年张之洞决定向伯明翰造币厂定购全套造币设备,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办造币厂。自此以后,省办造币厂很快就遍及全中国。现有的材料表明,在此期间,

  • 标签: 张之洞 铸币 总督 倡导者 贡献 中国传统
  • 简介:中国古代铜钱的形制为什么是外圆内方,这一直是钱币学中一个未有定论的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此略作分析。中国古代铜钱形制为外圆内方的定型,始于秦始皇统一货币,直到民国时期,才绝迹。这种外圆内方的货币——铜钱,在中国行用了两千多年。还影响到邻近的日本、朝鲜、越南、印尼等国。早在战国末年,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内部分工较前更细,有“百工”之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

  • 标签: 钱币学 内部分工 考工记 半两钱 秦半两 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