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抓紧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经调查证明,林彪、江青一伙炮制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是用伪证写成的,是全党最大的冤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 标签: 刘少奇 国家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 葬礼
  • 简介:公元前403年雅典大赦是古代希腊政治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文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古典学者对雅典大赦历史的研究状况与路径,指出19世纪以来,米特福德、格罗特、莫塞、阿特金森等西方古典学者从雅典人的品格以及当时雅典社会的内外形势探讨了雅典大赦及其获得成功的原因。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文化转向,洛侯等人尝试从人类学的路径解释雅典大赦与历史记忆的关系。近年来卡拉万对雅典大赦的思考打破了传统解释模式的束缚,从法律语境的视角考察与分析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乔伊斯对卡拉万观点的批判则从语言的角度维护了从政治宽恕的层面解释雅典大赦的传统。研究雅典大赦与政治和解具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雅典民主政制的发展进程与政治宽恕的传统。

  • 标签: 雅典 大赦 记忆 宽恕
  • 简介:谢阁兰的诗作虽以中国文化为创作源泉和意义背景,但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异国情调文学”。在《论异我性》##一书中,谢阁兰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异国情调”这一用滥了的名词作了全新的解释:在他那里,这一概念是指被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相异性,这包括“自我”与外界的相异性、“自我”与“自我”的相异性以及“绝对的存在”与有形的存在之间的相异性。诗人向往“他方”,不是为了猎奇述异,而是出于他对“原生”(I’Etre)之谜的无穷尽的探索。这种以认识“形而上”为目的的诗歌显然不能以东方情调为满足,它试图抵达的“异邦”实际上是超验的彼岸,它不仅不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归宿,而且恰恰是反对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释世界。本文着重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为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暗示“绝对存在”而常用的几个意象和概念,如:中国思想所说的“天”(或叫“上天”、“上帝”)、中国古代铜钱中的方孔(“虚”)、“西藏”、“她”、“我”等。通观诗作可以看出,无论诗人借用什么象征,都只能是一个不知其所代的代名词,一个只有喻体不知其本体的隐喻。诗人所寻求的“绝对”永远是个无法接近的“未知”。

  • 标签: 相异性 探索 异国情调 基督教 东西方 概念
  • 简介: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界关于加洛林时代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热点,即围绕着多达所撰著的《人生指南》一书所展开的持续探讨。该文献对于中世纪史、中世纪文献学以及西方女性史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史料价值。本文梳理了西方学界对此文献的发现、整理和研究的历程,并从史料学角度就其对中国学界关于加洛林时代历史研究的一些启发加以阐述。

  • 标签: 多达 加洛林时代 《人生指南》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20世纪下半期美国内亚史学者傅礼初(1934--1984)的研究贡献和治学学风,指出其在战后西方内亚史研究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和产生的后续影响,以凸现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相关学术领域中所发生的显著学风变异,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观察国外内亚史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所经历的学术转型的轨迹。

  • 标签: 西方 20世纪 学术领域 学术转型 50年代 学风
  • 简介:自科学革命以来,科学在现代文明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科学与历史社会语境的对话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威尔斯思想和活动的研究探讨了'科学文化'在1870年到1950年的欧洲是如何形成的。

  • 标签: 威尔斯 西方科学 现代文明 历史社会 莫洛克 社会达尔文主义
  • 简介:2016年3门17日下午,参加首届全国方志馆业务培训班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机构分管方志馆!:作的领导和方志馆负责人、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方志馆负责人、特色方志馆负责人代表共100人参观广西方志馆。

  • 标签: 业务培训班 方志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广西 学员 副省级城市
  • 简介: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与史学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了该中心三位教授的文章,对古希腊史学的普世观念、早期罗马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世纪历史分期理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讨论。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公元前四至二世纪古希腊哲学斯多葛学派与史学家埃浮

  • 标签: 历史理论 希腊史学 中世纪 古代 西方 史学史研究
  • 简介:民国时期宛西地方自治政府全面改造当地乡村社会的实践就是一场“地方”国家建设。换言之,宛西地方精英主动作为,完成国家无法在基层社会开展的各项建设事业。其结果,既惠泽地方,又裨益于国家建设。宛西的实践涉及社会控制、土地、经济、公益、教育和社会风气等方面。

  • 标签: 宛西 地方自治 国家建设 乡村建设
  • 简介:日前,《史志学刊》与"国家期刊库"正式签约,《史志学刊》将成为"国家期刊库"全文收录期刊。这是《史志学刊》办刊历程中又一件值得点赞的好事!"国家期刊库(NSSD)",全称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本着"公益、开放、协同、权威"的定位原则,力求办成中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2017年6月,在晋城举办的全国地方史志期刊主编培训会上,

  • 标签: 地方史志 收录期刊 国家级 期刊库 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
  • 简介: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体系的认知;不同时代(如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近代和现代)有着不同的国家观念与内涵。开展国家观念的研究,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国家观念 主权原则 权力位移
  • 简介:世纪交替之际,以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为背景,东亚区域统合问题陡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在谈及这一话题时,普遍意识到在不同政治体制和存在严重历史纠葛的东亚国家间建立共同体的难度,认为这种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将是很遥远的事情.同时,一些以中日两国国民间相互认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也常常得出彼此间存在严重不信任的结论,而罕有亲和之意.但吊诡的是,人们对这一'遥远目标'的热情却未因其实现艰难而减弱.相反近年来关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政坛峰会和学界论坛络绎不绝,这显然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东亚认同 区域统合 区域“空间分裂” 区域认同
  • 简介: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成为迅猛潮流的时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现实,必然产生、引发出不同以往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变化和问题,这些新的矛盾、变化和问题与我们原来的观念、理论或多或少地将形成冲突。如何面对和理解这些冲突,构成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挑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只有对此作出科学的面对和解答才能获得丰富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国家主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矛盾
  • 简介:北京三里屯的周末从不缺热闹。6月闷软的夜风鼓噪人心,也顺便烫热了老书虫咖啡馆的开放麦场子。36岁的郝雨浸在舞台中央的一束光中。这是个相貌普通的中年男人,背微驼着,运动t恤罩不住一圈安逸的肚腩。他笑称自己,“小型罗永浩”。

  • 标签: 国家机关 脱口秀 演员 三里屯 咖啡馆 T恤
  • 简介:1949年后,张闻天虽然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1956年中共八大前为政治局委员,八大后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并不担负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职务,而只是在外交部门做实际工作(驻苏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不过,由于他有过领导党的工作经验,又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因此,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是关注的。特别是1959年庐山会议蒙难后,他对执政党应当实施民主的问题更有了切身的感受,作过深人的思索。

  • 标签: 委员 民主 党的工作 领导党 外交部门 政治局
  • 简介:日前,《史志学刊》与"国家期刊库"正式签约,《史志学刊》将成为"国家期刊库"全文收录期刊。这是《史志学刊》办刊历程中又一件值得点赞的好事!"国家期刊库(NSSD)",全称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本着"公益、开放、协同、权威"的定位原则,力求办成中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

  • 标签: 收录期刊 国家级 期刊库 学刊 史志 哲学社会科学
  • 简介:帝国晚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精英阶层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弹性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19世纪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进程,加速了中国精英的变化,也导致社会结构的改变。商业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导致“绅商”混合精英的出现,地方军事化导致军事精英的崛起,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功能性精英影响力的提升,精英地方自治权力的增长推动地方精英活动公共领域的出现,地方场域的差异导致精英阶层的分裂。在精英组织和政治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家权力和精英权力的竞争性扩张加剧了精英与国家之间的冲突。灵活依赖各种资源、构建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文化霸权进行支配等精英行为模式,贯穿帝国晚期和民国精英转型的历史过程。

  • 标签: 近代中国 精英群体 国家权力
  • 简介:我国拥有多处规模宏大、价值突出、影响深远的大遗址。对于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既要重视对其本体的保护,亦要重视对其所在环境风貌的保护。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提升大遗址保护水平的模式创新、理念创新。本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在剖析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惯例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标签: 大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 规划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