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

  • 标签: 卡罗·金兹堡 微观史学 理论指向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清代词学成熟之前,唐宋词体与词学观念之发展演变。并认为,词之诗化过程就是一个尊体过程;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创作到理论的一个渐变过程;更是在诗学和儒家诗教影响下词学与诗学理论融合的过程。

  • 标签: 唐代 宋代 无意识 有意识 雅化
  • 简介:仪式研究谈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不能不先谈人类学本身。人们通常依据美国定义,把人类学分为体质和文化两大类(美国高等院校人类学专业长期存在一个争论,就是二者到底哪个更重要)。我对广义人类学无反感,但又认为,人类学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

  • 标签: 社会理论 仪式 混合 文化意义 人类学 高等院校
  • 简介: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承办的全国志书质量标准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5月16-17日在长沙市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回顾首届新方志的编纂在质量问题上的得失,研讨志书质量标准,将理论总结引向全面、深入,为续志达到新高度做好准备。会议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同时对有些问题仍有分歧。现根据提交论文和会议发言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志书 质量标准 资料性 信息时代
  • 简介:音乐人类学进行田野调查,可反映出音乐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变化。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既是资料的搜集,又是典型的特定范式进行的理论生成活动,不同的田野调查会因其所遵循范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田野调查是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也是音乐人类学理论架构的源泉。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田野调查 理论反思
  • 简介:各种文论史、文学批评史都比较注意对诗话、词话、曲话的研究。其实从南北宋之际起,还出现一种四六话,如王銍《四六话》、谢伋的《四六谈麈》、洪迈的《容斋四六丛谈》、杨囦道的《云庄四六馀话》之类,也对文论和文学批评提出了不少重要观点,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重视。本文拟对此略作论述,希望引起文论史家和文学批评史家的重视。任何文论和文学批评,都是对文学创作的总结。宋代四六话的出现,正是四代四六文发达的产物。宋初前八十年,骈骊之风盛行,但大体未脱唐人窠臼(所谓'犹沿于古意')。唐代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并未能取代骈文,相反,在晚唐、五代及宋初,骈风复盛,太祖、太宗、

  • 标签: 四六话 容斋四六丛谈 文学批评史 文论史 古文运动 杨囦道
  • 简介:适逢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界的共识。本文根据第九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与会者所研讨的问题进行了观点层面的综述。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改革开放 民族理论研究 观点综述
  • 简介: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指示》认为"在很多部门,在很多地方,大量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是还没有被揭露和肃清的"。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场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至1957年年底结束。据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公布的数字,这次肃反运动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内部,清查出反革命分子8.1万人,

  • 标签: 杨兆龙 白区工作 李宗仁 特务组织 林道生 陈修良
  • 简介:一、方志的特征与资料工作的关系方志的特征: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可靠性、资料性,本质的特征为资料性,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可靠性是对资料的地域范围及内容特征、时间范围、资料质量的具体界定。方志界关于方志特征说法还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性、叙述性、文献性等,这些都不是本质特征。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是所有社科著作都要具备的特征,文献即典籍,文史哲有价值的典籍都是文献,文献性也只是资料性的补充说明,即入志资料必须有文献价值,这也不是本质特征。

  • 标签: 资料工作 地方志 文献价值 文献性 资料性 内容特征
  • 简介:清代“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建立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他的“学古、崇古进而出古”的画论思想在今天看来值得重新审视与研究。他的“扫尽俗肠”,“甜邪俗赖自去矣”等绘画创作观点,对于当代艺术现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切要的提醒与警示。正因此,对王原祁的画论思想的重新审视显得别具意义。

  • 标签: 王原祁画论 学古 崇古 出古 变古
  • 简介:就传世文献观察,春秋时代以礼、义并称最为普遍,义是礼的质,礼是义的文,内容与形式互为表襄。孔子对义并不否定,但义之所以为义,应有更深层的根据,由是而提出仁。仁的意义虽经丰富扩宽,但就其本质言仍然无法解释“杀身成仁”之类行为如何可能;因此促使孟子仁、义并举。在其四端说中,仁之端收窄还原为恻隐之心,而义之端则指追求合理性的价值意识,基於此一价值意识,人类种种道德行为才可以得到解释。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特举仁而孟子仁义并举,是儒学理论发展的自然需要,在其思想系统内部具有有机联系。

  • 标签: 孔子 孟子
  • 简介:郭字宽(以下简称郭):在履历中胡耀邦同志学历低,可是在各种工作岗位上都提出过很多思想创新,这是为什么?

  • 标签: 胡耀邦 生前 思想创新 工作岗位
  • 简介: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发动自杀性进攻的动机和原因,会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的原因。

  • 标签: 日本 美国 珍珠港事件 前景理论
  • 简介: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即将跨进21世纪的关键时刻,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这项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去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对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深刻阐述。

  • 标签: “三个代表” 史志事业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编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