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中,“形象”——作为一种认识范畴——一直受到重视。这也许不甚奇怪。因为“形象”是人们创造或感知艺术产品的最直接,最首要的因素,这从最古老的原始雕刻和绘画艺术中就能得到证明。所以,作为认识和阐释艺术活动的文艺理论,自然也不会忽略“形象”这一环节。至今,把“形象性”看作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的看法,已成为一种为一般人所普遍认同的观念。由此,从“形象”出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中西文学理论的交叉点。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交叉近代以来已成为理论中的一个“热点”,表现出中西文艺理论“异途同归”的迹象。在这方面,最令人注目的是“形象思维”概念的出现。一般认为,这个

  • 标签: 周易 别林斯基 文化渊源 神秘性 艺术创造 象征性
  • 简介:<正>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日报》90年2月17日)一文中指出:对已经提出来的自由化观点的批判,要连续不断地搞几年,不仅要写文章,出小册子,还要有专著,并且要体现到文科教材里面去。新教材应该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的统一,应该有战斗性。对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观点,要批判,

  • 标签: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理论观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四项基本原则 不同方法 批判
  • 简介:<正>典型问题,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解放后,文艺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了探讨和论争。“四人帮”独霸文坛期间,探讨和论争被窒息了。粉碎“四人帮”,尤其是一九七八年以后,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论争又活跃起来。与以往相比,探讨的面不但更宽,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高尔基、鲁迅关于典型问题的一些论述,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对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作些概括的介绍。

  • 标签: 典型环境 典型化 艺术典型 马克思恩格斯 典型人物 艺术形象
  • 简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前沿性的热点话题。近两三年来,召开了多次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研讨会,学术期刊上的争鸣与探讨也方兴未艾,存在状况、新近走向、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热切关注。但是,文学经验对文学理论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文论建设若离开中国文学经验,那么只能是空谈,这一点需要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 标签: 中国 文学理论 文论建设 文学经验 全球化语境 热点话题
  • 简介:一、意识形态:“回到马克思”尽管马克思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始作俑者,但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必然要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用美国弗·詹姆逊(F·Jameson)的话来说:“意识形态分析的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独创性的贡献之一,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揭示各种观点在一场持续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合法化的工具和武器这样一种作用来使其单纯外表的‘非神秘化’。这一类的常被认为是还原性的,当然只能是这样:它意味着粗暴地将那些以纯粹的思想为表象的东西还原为它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令人喜爱的实用功能。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和弗洛伊德所发动的那场革命一样广泛……”,“‘意识形态’一词,使用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必须解释,找到人们所说、所做的事背后的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理论 经济过程 审美论 马克思主义 开创意义 形态分析
  • 简介:<正>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九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24日至30日在南昌、庐山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与江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江西省社科院、社联、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联、江西省新闻出版局、九江师专等单位积极参予协办。出席大会的有韩国、日本、香港和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的139位专家学者和列席人员,收到论文、专著84篇(部)。学会常务副会长徐中玉教授、副会长王运熙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赠书仪式:江西省出版总社暨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出版社向大会赠送了由学会理事、会员陈良洲文艺运等撰著的《中国诗学批评史》和《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各150册。徐中玉、王运熙教授代表学会接受赠书,并向江西省各界的大力支持深致谢意。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司空图 研讨会综述 理论研究 江西省 民族特色
  • 简介:<正>柏拉图曾经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美,请你想一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180页)初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在生活中谁没有见过美?谁没有感受过美?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与美打交道,美无处不在。因此美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然

  • 标签: 中西美学 大象中西 柏拉图老子
  • 简介:在新时期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王宁是个不能被忽视的人物,他本来的专业是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但在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又颇有建树.他积极活跃在国际理论争鸣的前沿,起到了许多国内同行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也许正是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角色转换给了他灵气和机遇,这种角色转换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密切关联之程度:他与这个时代的文化可以相互参照、相互脚注.时代成就了他,抑或他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化理论潮流前沿,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为了理清20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和理论思潮与西方的关系,我们走访了王宁先生,就一些我们都关心的话题进行对话.

  • 标签: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走向世界 王宁先生
  • 简介:台湾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翼──评《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汪景寿,杨正犁古继堂是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界最早的学者之一,70年代末就已起步,十多年来,研究不辍,著述颇丰,独树一帜。特别是《台湾新诗发展史》和《台湾小说发展史》同时在海峡两岸出版,普获好评。几乎同时...

  • 标签: 台湾新文学 理论批评史 台湾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文学理论 新文学理论
  • 简介:20世纪最后十年里,后现代主义一再被用来描述某种思想范式、时尚风格或学术方法。被约集于这一名称之下的现象斑驳陆离,对其名称本身的溯源与界定也是五花八门。这引起了笔者对这一课题的兴趣,随即着手对其中的代表人物,法国当代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利奥塔 元叙事 审美意识 文学理论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这些理论一反过去封闭的文本研究的方法,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之后,不少学者也试图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接受理论,在浩如烟海的接受资料中进行梳理,发掘我们自己的接受理论遗产.

  • 标签: 接受理论 诗学 文学阐释 文学理论 文学接受 文学活动
  • 简介:先锋小说被称为变革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历程的文学思潮,从小说形式的角度看,它在当时的文学评论界受到了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但似乎先锋小说的被冷落也比其它文学思潮来得更快。给予先锋小说高度评价者来自于对文本操作的形式变革的厚爱,称先锋小说为伪现代派者也来自于对小说文本的形式变革的不满。先锋派作者对符号的崇拜和符号帝国的精心构筑达到了沉醉痴迷的程度,符号帝国所构设的世界放逐了世界的所有意义,这场匆匆上阵的文学革命和这场革命所进行的意义放逐似乎一开始就注定它必然走向致命的结局。随着社会

  • 标签: 先锋小说 中国文学 八十年代 文学思潮 形式变革 范式
  • 简介:<正>周扬同志在一九八○年四月二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继承和发扬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传统》的文章,指出左翼文化运动从来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工作,这是我们一个优良的传统。纪念“左联”,就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要为建立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左翼文化运动 民族特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 革命传统 周扬
  • 简介:对于一个多年在外国文学园地耕耘的学者而言,能将自己的代表作辑成一册在对象国发表,将自己最为精华的学术成果呈现在对象国同行面前,以接受对象国同行的检阅,应当说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心愿。

  • 标签: 比较文学 古典小说 问题意识 视界 自觉 传说
  • 简介:<正>茅盾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他在论述文学的创作方法方面有着丰硕的成就,他的创作方法理论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宝库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茅盾的《夜读偶记》,是他阐述创作方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创作方法史。本文不准备对其创作方法理论作全面的论述,仅对他在《夜读偶记》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而必要求其全面,这是好的,但如果不是这样,而就窥见者略述个

  • 标签: 现实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 现代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家 作家
  • 简介:90年代即将结束,我们不禁要追问:90年代的文学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什么新的经验?这些经验与80年代的文学经验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些经验对中国文学的未来提示了怎么样的可能性?为此。我们约请了三位颇具影响力的批评家,提供他们的相关研究;林白、卫慧也有相关的体会(见“作家自观”一栏),我们一并献给读者。

  • 标签: 中国文学 90年代文学 个人性 主导倾向 意识形态 当代文学
  • 简介:经历九年,毛南族、京族、仫佬族三部文学史作为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从书》之一,于1992~1993年先后出版。所见丛书本侗、赫哲、布依、纳西等族文学史都是由“当代文学编”的。但是在198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上,有同志引一位权威学者的意见“当代文学不宜入史”提供与会各文学史课题组成员思考。“当代文学入不入少数民族文学史”今日已不成问题,已经出版的七

  • 标签: 当代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史 学术讨论会 文化心态 汉族人民 文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