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铎先生以五种宋本、影宋本和清人三十多种成果作为雠校本,对今流传最广的清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集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集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

  • 标签: 《集韵校本》 历史担当 类型学体式 求真求是
  • 简介:在众多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专家学者之中,论到专注良多,用力甚勤、著作最富的,当非宗廷虎先生莫属.宗先生是陈望道先生的高足,早年即已在修辞学方面扎下了深厚的根底.自一九七九年起开始进行汉语修辞学史的系统化研究,先后出版了《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汉修辞学史》三册专书,由古典到现代.对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作下了一番叶寻根.观澜索源的工夫,使汉语修辞学史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体系,同时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莫下了深厚的基础。

  • 标签: 《汉语修辞学史纲》 评价 中国现代 系统化研究 专家学者 陈望道
  • 简介:以自名器为依据,从器物所属、出土时地、名发展源流、古今学者论述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春秋青铜器名zheng、盆、盏、dan等,认为这四个名都是方言.

  • 标签: ZHENG dan 方言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先从一条俗语说起,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也许有人会以春秋时力却齐桓公的曹刿、战国时使秦王阴谋受沮的蔺相如,甚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顾维钧为例,怀疑这句话。诚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弱国的外交家凭借勇敢、机智,甚或是利用交谊关系而取得个别成功的事例,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一命题,就其大体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们只要看看《左传》,子产,这位孔子所推崇的政治家,是如此艰辛地与晋、楚两大国周旋,我们还可以阅读近现代的那些弱国的外交家、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压抑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了。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理:既然“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有外交”,当然汉语中没有这语句,可是事实上有此理,强国的外交官员好不风光!何时不然?

  • 标签: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
  • 简介:中国文明肇始于先秦时期,而图像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曾多次展现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玉石与装饰品等器物之上。本文选取这个时期图像文化的代表性载体——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以此审视青铜器之"象"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与象征性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试图搭建一个以青铜器之"象"观"文化"符号的整体性思考框架,并对此作进一步探析。

  • 标签: 夏商周 青铜时代 文化符号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