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南方都市报从1997年1月1日出版日报起,开设有热线电话,接收读者咨询、投诉、提供新闻线索。2001年8月成立呼叫中心.受理新闻线索、接受读者咨询和投诉、受理征订发行事务、受理广告业务、进行总机转接等。其中,受理和上报新闻报料是呼叫中心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 标签: 南方都市报 新闻线索 处置原则 公共空间 民生 民本
  • 简介:在互联网这个敞开的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内的公共讨论,也许能加速中国社会中一直缺乏的“公民德性”的积淀,从而促成传统中国政治文明中所缺乏的自发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多元共识的产生。但是与之相对,互联网公共讨论中共识的逐渐分化,也意味着社会价值的强烈对抗,在中国这种脆弱的国家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之下,甚至可能成为社会共识解体的征兆,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

  • 标签: 多元共识 公共讨论 互联网 政治传播 政治发展
  • 简介:本文考察了当代报业场域内商议性民主嵌入中国主流政治框架内的实践可能。在医改未来何去何从这一重大议题上,由于国家执政理念的调整、社会公众的能动以及大众传媒的主动作为,在大众传媒的话语空间中形成三类媒介议程,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公共商讨持续一年有余,医改期待重新变革的民间呼声最终成为中央政府的政策议程。以大众传媒为中介的商议性民主实质上是在国家公权约制范围之内而展开的,表现为零散和局部的特征。

  • 标签: 商议性民主 医改 大众传媒
  • 简介:本文从对《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电视新闻、社会知识与国际景观》(英文版)一书的评介入手,针对中国媒介研究中“新闻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传统视角,梳理了“新闻作为社会知识”这一命题背后的理论脉络,并强调了将知识社会学引入媒介研究后可能具有的学术理论价值。

  • 标签: 知识社会学 新闻 社会知识 公共知识 《中国看世界的窗口》
  • 简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以埃博拉病毒为主题的公共健康话语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两个网络呈现了稠密与稀疏的相对差异。相比于#CDCCHAT,#EBOLA表现了较为离散的结构,较为稀疏的关系,较弱的双向对话性,以及较低的集群化程度。此外,本研究在对“意见领袖”经典文献的梳理基础上,尝试从关系结构角度界定本文的“关键影响者”及其测量纬度。进而在两个网络中确认了18个“关键影响者”并分析了她们的结构,身份特征,及其在双向对话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发现之于我国本土健康传播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健康传播 双向对话 集群 意见领袖 结构路径
  • 简介:自《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刊登《汪晖〈反抗绝望〉的学术问题》一文后,关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教授涉嫌学术抄袭一事被媒介炒得沸沸扬扬。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周》关于该事件的议程设置及其"编者按"进行分析,来考察《南周》在这一报道中的立场和角色扮演,并呼唤对媒介公共性的再思考。

  • 标签: 《南方周末》 汪晖 媒介立场 公共性
  • 简介:本文从宏观社会历史视角考察“非典”十年以来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提出风险社会和重建现代性构成了公关事业演进的语境,而互联网时代的对话主义则主导了公关范式。“非典”昭示了现代性危机和风险社会的到来,致力于沟通、共识和信任的公共关系特别是危机管理在随后十年获得较大发展。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出路在于“对话以重建现代性”,尤其是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支配式宣传到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化解风险、维系利益认同、再造意义共同体,成为“非典”至今公关发展的主线和路径。

  • 标签: 公共关系 非典 风险社会 危机管理 公共协商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日本结合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从日本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我们看到精细化、人性化的文化特质和设计风格。本文通过公共交通设施、信息·卫生设施这两方面介绍充满人性化设计的日本公共设施,并从审美、自然观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日本公共设施处处以人为本的理念。

  • 标签: 公共设施 人性化设计 审美 自然
  • 简介:  黄泽民简历:  1951年12月生,江苏东台人.  197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75-197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工作;……

  • 标签: 健康新闻 健康报副总 副总编辑
  • 简介:以网络为中心构建的各种新媒体被视为可以释放第三代传播权的"选择性媒介"。在倾听基础上的"被理解"为传播权归属的新媒体公民新闻实践,本质上是作为公民权的新闻传播权的两种属性:既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载体,也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舆论控制权介乎权力和权利之间的一种新闻政治的实践。

  • 标签: 新媒体 公民新闻 传播权
  • 简介:4月底以来,“齐二药”、鱼腥草注射液、“欣弗”等重大药品不良事件接踵发生,数十人以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致死案例,国家卫生部和药监局因此频频发出停用某些药品的紧急通知,引起群众的强烈关注。在这些沸沸扬扬的重大热点事件中,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可以充当什么角色?起怎么样的作用呢?

  • 标签: 不良事件 主流媒体 医药卫生 不良反应 大众传媒 鱼腥草
  • 简介:本文以N市G楼盘的维权事件作为研究案例,运用资源动员和公共性的相关理论分析城市业主维权行动中业主的表现。研究发现,城市业主充分运用法律资源、传统媒介近用和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优势进行资源调动,起到了作为“弱者武器”的独特作用;但媒介只是维权动员与舆论扩散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局限于对公民权自我保护目的追求,造成了无法上升为公共性的困境。本文借用“私人公民”的概念来解释城市维权业主团体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统一。当然,目前这种社区治理的困境是中国房产改革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产物,需要将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在总目标上形成一致,以构筑社区共同体。

  • 标签: 业主 维权 公共性 媒介近用 公民
  • 简介:互联网用户存在趋同类聚和同质分类的过程,表现出独有的“在线社群”结构,揭示这一潜在的社群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空间的基本属性。本文聚焦微博用户多元化的公共参与行为,对2014年上半年传播范围广泛的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进行潜类分析(LatentClassAnalysis)统计建模,从经验上拟合出“公共事务冷漠群体”、“严肃政治关注群体”、“公共安全关注群体”和“高参与度群体”四类在线社群,并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属性与微博用户公共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空间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但互联网空间的碎片化过程仍然具有一定规律,分化与聚集趋势并存。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空间“过度政治化”的判断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间仍然更多地呈现出“公共空间”而非娱乐化空间的属性。

  • 标签: 微博 公共事件 在线社群 潜类分析
  • 简介:大众传媒在中国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上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年瞭望东方周刊与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发布的2011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指数与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调查结果为例,旨在研究和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大众传媒如何通过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将学术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公共政策议题,从而改进政府治理和推动社会发展。

  • 标签: 大众传媒 公众舆论 公共政策议程 议程融合 服务型政府 和谐社会
  • 简介:本文选取我国三家主流财经报纸——《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石油大连新港爆炸案的报道为样本,就这一与央企有关的典型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作具体分析,包括框架内容和形成过程。

  • 标签: 财经报纸 公共事件 新闻框架
  • 简介:1月1月6日,快乐购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复。批复核准公司发行新股不超过7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01亿股,在创业板上市。1月613,腾讯在深圳举行微众银行(WeBank)成立典礼,宣布成立中国的首家民营网络银行。中国政府2014年批准了十家民营投资方,成立五家民营银行,腾讯、阿里巴巴均位列其中。成立典礼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们将为小微客户降低成本、带来切实的利益,并且同时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改革脚步。”

  • 标签: 经营管理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民营银行 网络银行 中国政府 创业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