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法律变通的有效实施是化解民族自治地方矛盾的利器。在民族杂居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法律变通时往往忽视了民族成分复杂、民族内部成员对习惯法认可度不一、区域间法律化差异等因素,导致法律变通后依然不能有效调和民族内成员间、不同民族间及不同区域间的纠纷。且由于实践中法律变通多表现为对某一民族习惯法不加辨识的认可,导致法律变通依然不能缓解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紧张状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充分考量民族自治地方多民族杂居的客观事实,并以宪法平等原则为指导,针对法律变通适用的对象,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多角度来完善法律变通机制。

  • 标签: 民族自治地方法律 习惯法 法律变通制度
  • 简介:虽然法律史学界已经在古代是否存在地方立法这一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关于古代地方立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没有进一步挖掘古代地方立法的背后蕴含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清代的地方立法数量众多,立法技术成熟完善。笔者将选取清代地方制定颁布的禁毁戏剧法律为研究对象,尝试揭示清代地方立法的特点,并深入分析文化意蕴。

  • 标签: 地方立法 人存政举 法律多元 清代
  • 简介:为了统治超大型国家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地方法制的存在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统一的法律与不同习俗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地方法制历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粗疏而越来越严密,地区性特别法成为主要形式。地方法制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省例的形成便是这种规范化的结果。同时,官府与民间的互动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 标签: 古代法 地方法制 特别法
  • 简介:我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实施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地方法规或文件。通过对这些地方法规和文件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地在界定家庭暴力概念、明确法规实施主体、规定举证责任、进行首问责任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为反家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天然不足和相互间的差异,又迫切呼唤国家出台专门法律以及相关方面对若干法律问题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论证。

  • 标签: 家庭暴力 反家暴 地方规定
  • 简介:制度建构离不开对时代背景的参照与考量。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改革,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由福利国家模式到自由市场模式的转变。住房商品化一方面使楼市飙升、调控政策屡屡失灵;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土地财政,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经适房、廉租房、限价房等保障房偏离制度设计之初衷,在实践中备受诟病。统一立法的缺失使地方立法相继打破僵局并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对地方立法文本、运行实践地解读不难发现,公租房制度建构绝不是福利模式的简单重构,而是在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两个关系之后的自我反省与理性回归。

  • 标签: 公租房 地方立法 运行实践 制度完善
  • 简介:<正>一、中国地方税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税权,从广义而言,可分为纳税人(人民或国民)税权和国家(政府)税权;从狭义而言,税权仅指国家(政府)税权。国家(政府)税权,简而言之,是指国家(政府)依法享有的征税权(税收权力)和税收债权(税收权利),其内容大致可包含税收立法权、税收征管权、税收收益权(税种归属权)和税收司法权。前述税权内容,除税收司法权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公共财政框架下,往往要依法(宪法、地方自治法、财政收支划分法等)在中央政

  • 标签: 税权 财政体制 地方税体系 财政收支划分法 公共财政框架 财政管理体制
  • 简介:我国地方旅游法规一般是指省一级的立法机关通过和颁布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地方旅游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有关基本法律原则制定的.调整地方旅游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法律准则.它通常规定了一个地区旅游管理的原则、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旅游括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地方旅游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地方旅游法规 中国 立法机关 旅游管理 旅游者权利 旅游市场
  • 简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国家权力纵向配置研究的关键问题。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央地关系,其既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状况,又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因素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央地关系。文章从两者之间关系的历史演进入手,进而对其关系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拆解,最后得出协调两者关系路径。

  • 标签: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 协调发展 自治权 民族事务
  • 简介:国家能力是探讨、界定地方立法自主性的根本政治前提。在国家能力的视野下,地方立法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立法的制度化、合法化能力和维护法制统一性的能力两个方面。当前,这种地方立法的自主性面临地方保护主义、立法的部门利益化和法治地方割据等多重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国家能力和地方立法自主之间的关系,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一种法治型的地方治理秩序,其包括基于法律的合法性标准、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以及包客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机制等三个要素。

  • 标签: 国家能力 地方立法的自主性 法治型治理模式
  • 简介:地方法治竞争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解释当代中国法治发展何以较为成功的重要范式。当代中国地方法治竞争的兴起,源于"央地"经济分权、国家法治的引领和流动经济的压力。地方法治竞争兴起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地方法治竞争有利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地方竞争的正向化激励;另一方面地方法治竞争也已成为中国法治发展模式中较具特色的部分。当代中国地方法治竞争的兴起虽然意义深远,但也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是增强地方法治建设中法治价值的独立性;二是扩大地方法治建设的民主参与性;三是进一步推动经济要素流动以增强地方法治竞争的压力与活力;四是积极促进区域法治发展和区域法治竞争的形成以实现地方法治竞争的规模升级。

  • 标签: 地方法治 地方法治竞争 中国法治模式
  • 简介:地方政府基于'弱财政与强金融'的制度变迁背景全方位嵌入金融资源配置及由此展开的激烈竞争,构成了我国转型时期金融控制的重要面向。'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金融法解释提供了自洽的法理分析范式,CBS则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金融法解释提供了独特的制度分析框架。地方政府竞争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又是诱发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关键肇因,其治理难题的背后隐含着权力与资本交织进化的制度逻辑。治理地方政府竞争需要实现从政策治理到法律治理的转型,并需要从资本自由流动规则的法律确立、区域金融的合作与协调、司法的'去地方'与'去行政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回应。

  • 标签: 金融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竞争 法律治理
  • 简介:<正>"财政为庶政之母",此概念对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都是真理,因此围绕财政问题去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财税法学者从未忽视的课题。从1994年分税制以来,社会中形成的共识是中国政府成为了最为富有的社会资源的掌控者,并以数倍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水平迅速积累国家财富。与此同时,社会又传递出另外一种景象,在国家财

  • 标签: 地方财政 财政平衡 庶政 国民收入增长 财力平衡 财税法
  • 简介:长期以来,伦理司法被看做中华法系的一大特征。但在清代关于犯奸行为的地方法律实践中,表面上由妇女贞节观的礼教思想主宰着的伦理司法,内里却贯穿着与现代法律实践和理论相一致的逻辑。这一内在的逻辑是由清代法律实践在处理犯奸案件中面临的司法资源不足的条件决定的。而且,正是这一约束条件还决定了这种内在一致性要呈现为与现代法律话语迥异的外在形态,因为在司法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压抑法律的专业性程度,利用道德教化手段反而是更有效率的。

  • 标签: 侵害的双边性 司法资源 俭省司法 法律专业化 话语形态
  • 简介:葛洪义:今晚沙龙的主持人余军教授现在还在从玉泉到咱们这儿的路上,所以我就开个头.今天是我们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我们非常髙兴地请来了天津财经大学的侯欣一教授,由他就民国时期的西安地方法院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学术沙龙是我们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一个小型的跨学科的交流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小范围的就某一特别专题进行集中讨论,拓展相关的研究领域,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就要求请不同学科的(学者).

  • 标签: 地方法院 民国时期 西安 发展研究中心 变异 运行
  • 简介:近代以降,进入地方自治“体制内”的绅权独立性丧失,成为正式权力的附庸。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范围仅限于公共服务领域,方法与途径受到行政权力的严格管控。绅权以法定形式得以明示以及士绅担负地方自治经费的征收义务,都导致士绅阶层与其他社会成员日趋分化,在近代中国日益孤立,最终走向衰落。

  • 标签: 地方自治 绅权 组织化 损害
  • 简介:2016年11月10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淮北市城乡规划条例》,该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淮北市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淮北市地方立法“专列”正式起程。这部法规的出台倾注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大量心血,凝结着各方的智慧力量,是淮北市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立法步履初启立法之行,任重道远。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淮北市 城乡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 侧记 首部
  • 简介:<正>地方政府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规章以及形成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活动,广义的地方政府立法还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立法,是指公众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参加地方政府立法相关活动,对地方政府立法提出意见、建议,以此影响地方政府立法的活动。"公众"的范围,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

  • 标签: 公众参与 立法实践 立法听证 立法项目 法治观念 控制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