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拉敏·贾汉贝格鲁(RaminJahanbegloo),1956年生于伊朗,1974年进入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师从保罗·利科、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等著名哲学家,并与英国以赛亚·伯林和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交往甚密,曾进入哈佛大学从事伊斯兰哲学研究,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致力于推动跨文化对话和非暴力主义研究,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已翻译成中文并最为中国知识界熟悉的有《伯林对话录》等。

  • 标签: 人道主义本质 伊斯兰人道主义 伊朗裔
  • 简介:以描写人物为主旨的《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战国人物。它引入和变用了艺术虚构手法,发展了中国史籍工于记言的传统,为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开了先河。

  • 标签: 《战国策》 人物塑造 艺术虚构
  • 简介: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和日本浮世绘博物馆协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承办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今天在这里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向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小坂宪次等各位日本朋友,向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阁下,

  • 标签: 日本浮世绘 艺术珍品 开幕式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副会长 摘要
  • 简介:在印度莫卧儿时期,声音是一个高度理论化的学术领域,并处于和精英审美的对话之中。在北印度,不仅梵语和波斯语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著作层出不穷,而且伯勒杰语、乌尔都语、迈提利语、孟加拉语以及其他各类地方语言的相关著作也日益涌现。政治人物被认为应当熟悉音乐的品质、声音的情感魅力,并熟知优雅地品鉴音乐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礼仪。统治者们热衷于通过肖像画和编年史强调他们如何参与了精英艺术音乐。本文认为,声音实践对界定社会空间来说至关重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正是运用了特定的声音实践来培育一种跨地域的空间感和权威。通过考察产生于18世纪孟加拉的各类与音乐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本文呈现了18世纪美学创作的试验性以及早期现代印度如何理解声音和音乐并将其用于政治和社会空间的界定。

  • 标签: 孟加拉 穆尔希达巴德 莫卧儿历史 伯勒杰语文学 印度斯坦音乐
  • 简介:今天举行“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开幕式.能够邀请到这么多相关人士出席,且规模如此盛大,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向为举办此次珍品展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日本浮世绘博物馆等诸位相关人士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 标签: 日本浮世绘 艺术珍品 开幕式 驻华大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