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能源是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因素。过去10,印度保持了7%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造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不仅表现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大幅增加,而且造成印度能源消费结构、消费强度和消费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矛盾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印度政府不断调整能源政策,采取了国内开源节流和国外扩大油源的能源战略,以实现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印国内开源节流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改进煤电生产管理、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国外扩大油源的措施则包括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和构建全球能源网络。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标签: 印度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现状 措施
  • 简介:俄罗斯劳动力人口年均减少约100万,且人口老龄化严重,部分行业过度依赖外国劳务,而且劳动力缺口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从2001年开始,俄对外国劳务实行配额制度管理。农业合作是中俄两国最具潜力的合作方向之一,也是中俄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的主攻方向之一。

  • 标签: 俄罗斯 劳务输出 中国
  • 简介:21世纪伊始,“俄罗斯因素”在东南亚战略图景中显得较为突出。俄罗斯近期对东南亚的政策清楚地表明,莫斯科力图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东南亚最近的发展事态却不能给俄罗斯以任何乐观的理由。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及东盟的关系,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政策及前景进行分析。

  • 标签: 俄罗斯 东南亚 成就 问题 挑战
  • 简介: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格局的变动和秩序变迁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崛起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东亚格局的变迁又促使东亚秩序的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崛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内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的崛起被夸大,其崛起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且只是经济的部分崛起。本文对当前和未来近20年的东亚权力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东亚已经浮现出中美两极格局,且未来20年内仍将朝着这一格局继续演变。在东亚两极格局已成现实的情况下,秩序变迁势在必行。中美是东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关键力量,东亚秩序的未来将直接取决于中美在此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一快一慢,

  • 标签: 中国崛起 东亚格局 东亚秩序
  • 简介:农业在西伯利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西伯利亚农业指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全俄水平。因此,对于西伯利亚农业而言,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而实现这个农业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 标签: 西伯利亚 农业 俄罗斯
  • 简介:土耳其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力量。因历史渊源和相似的语言文化,中亚地区成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向往的故土,泛突厥主义曾因中亚国家独立获得史无前例的生命力。环里海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发现,进一步坚定了土耳其实现其成为欧亚能源重要枢纽的信心。本文在介绍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基础上,探析了其未来发展,认为土耳其与中亚国家20年双边关系的起伏使土耳其明白。

  • 标签: 中亚地区 土耳其 国家关系 现状 中亚国家 民族主义者
  • 简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增进合作的有关建议。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贸合作
  • 简介:越南钢铁工业主要由3类企业组成,一是越南钢铁总公司及其直属企业;二是越南钢铁总公司与外商合资的钢厂;三是其他国营和私营钢厂.越南钢铁总公司是越南17家大钢铁总公司之一,有15个直属企业、3个钢铁生产公司、7个合资公司、8个贸易公司,在越南钢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越南钢铁总公司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各个钢铁生产公司基础上组建的,各公司设备不配套、功率低,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过剩.第2类型和第3类型企业投资晚,生产工艺较先进,生产支出较少,利润率较高.但所有3种类型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仅能生产圆钢、10~40MM螺纹钢、6~10MM规模盘圆钢、中小规格型材等建筑钢材.用于机械、制造、汽车、摩托车、造船设备等高质量钢材都没有能力生产.

  • 标签: 越南 钢铁工业 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 市场价格
  • 简介:2004年是俄罗斯油气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年,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出口量及加工量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尽管2004年俄罗斯油气工业的整体形势比较令人满意,可油气资源基地的滞后发展和出口管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俄罗斯油气产量的增长.因此,寻找、勘探、开发新油气田,加快油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是俄罗斯油气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2004年 油气工业 俄罗斯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前景 增长势头
  • 简介:1990年11月28日,越南与欧盟正式建交,2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1995年双方签署《越南一欧盟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双方签署《越南-欧盟全面友好合作协议》,为双边经贸发展搭建全新合作框架。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投资合作水平。21世纪,越南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越南 欧盟 经贸合作 自由贸易区
  • 简介:中韩建交十周年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扩大,尤其是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稳定地发展.虽然两国间也存在着贸易逆差和贸易争端等消极因素,但都不会影响中韩贸易顺利发展的大局.

  • 标签: 中国 韩国 经贸关系 经济合作 出口商品结构 经济增长率
  • 简介:东非地区自2006年以来,勘探出多个油气资源区,目前已形成沿印度洋海岸带、东非裂谷带等多个油气资源分布带。东非油气资源储量可与西非媲美,但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东非地区面临着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政治上,地区不稳定因素干扰了油气资源的顺利开发,外国势力的介入则使地区形势复杂化。在经济上,“资源诅咒”的威胁及相关的国家能源战略、法律法规欠缺问题,是东非国家需要特别关注和加紧应对的挑战。

  • 标签: 油气资源储量 东非国家 资源开发利用 现状 国家能源战略 “资源诅咒”
  • 简介:<正>一、概况印度有163所大学和5,000余所学院,目前,在校人数约三百多万,且按年增长率5%增加,1981年统计,印度的科技人员数已达150多万,1985年已有247万。另外还有100万在国外居住和工作的科技人员。印度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情况相似,主要流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1966年以前,主要流向英国,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则主要向美国流动。据1980-81年度统计,国外留

  • 标签: 人才外流 印度人 科技人员 六十年代 发展中国家 印度政府
  • 简介: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经10年有余,已成为双边关系中颇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中欧在气候议题领域的合作呈现出机制规范化、主体多层化以及内容专业化的特点。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稳定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更能密切双边贸易合作进而增进战略互信。但是,这一合作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比如合作机制出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治理的重要分歧见诸“非对称性碳排放”贸易格局和“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技术转移问题、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气候资金”注资等问题。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欧双方都有意进一步增进气候领域的合作,并增进相互理解,以推动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长期发展。

  • 标签: “后巴黎时代” 气候变化伙伴关系 中欧合作
  • 简介:非洲大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棉、锑、铝土、铬、钴、铜、锰、镍、黄金、铅、磷酸盐、铂、钯、钛、铀的储量都不少。随着非洲的经济走向复苏,非洲各国越来越将采矿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世界上一些大的国际矿业公司也纷纷涌入非洲,寻找投资机会。但是非洲的矿产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各种矿产的开发潜力和现状也因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按地区来说,南部非洲、中部非洲和西部非洲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 标签: 非洲矿产资源 国内生产总值 矿业公司 矿产品 国家控股 塞内加尔
  • 简介:中国与东盟由于地缘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增加。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和国际间的多方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东南亚语言日益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和相百沟涌的桥梁。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东南亚 发展趋势 语言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