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符合青年学生综合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梳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的推进过程不难发现,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体系成为该制度顺利推行的核心,建设量化评价体系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试点的经验,就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历史沿革,量化评价体系的发展脉络、现状、前景,量化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影响因素,量化结果的合理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为高校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量化评价体系
  • 简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上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教师积极性差等问题。创新第二课堂形式,使其不拘泥于文娱方面,要向专业知识应用、科研专利、竞技比赛等方向发展,实现政企校家共育的四维人才培养体系。

  • 标签: 创新创业 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
  • 简介:学习世界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种了解和学习来更好地认识自己。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通过“动机(目的)-行为(结果)”模式,运用“理性”这一尺度来认识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性,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或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角。这种基于人类行为普遍性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利于赋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人化”的理解和重构,开拓学生的社会学思维与视角,帮助学生从人类需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不同世界文化与社会历史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从而推进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包容、共存与互动。

  • 标签: 马克斯·韦伯 “理解” 理性 视角 互动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当下,国家各政府部门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四点半课堂"是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文章基于笔者在深圳市Z社工机构M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实践,以社会支持理论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理论,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五大功能定位,一是提供青少年教育服务、二是协调三方共同管理社区青少年教育、三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青少年教育建设、四是链接社区外部教育资源、五是保护青少年免受侵害五大功能,如性侵害、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进而阐述实现上述功能的对应路径。旨在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有益的现实指导。

  • 标签: 社会工作 社区青少年教育 四点半课堂 功能定位 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