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兴安盟地区近10年降水量及主要农业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兴安盟地区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受自然降水量的影响较大.降水量正常或偏多年份,农业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幅度更大,农业投入产出见效益;干旱年份,尽管农业投入增加,产出增加幅度小甚至呈下降趋势,说明干旱年份农业投入与产出并不呈正比关系.

  • 标签: 农业经济 农业投入产出比 降水量 气温 气候变化
  • 简介:20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漳州市气象科技工作者把为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放在首位,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漳州市防灾减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优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 保障 经济 “九五”期间 防灾减灾
  • 简介: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获得较大收益,本文对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危害农怍物时段和发生机率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一、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河西走廊东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川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210毫米左右,作物生长季(3—9

  • 标签: 农业气候 河西走廊东部 作物生长季 决策分析 年平均 农业生产
  • 简介:该项目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自立项以来,该项目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从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调控技术 农业干旱 监测预警 长江中下游 中期检查
  • 简介: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信息扩散 旱灾 风险分析 甘肃省
  • 简介:所谓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现代工业设备,现代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技术从生产者的直接经验积累的传统技术,发展为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技术体系;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由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逐步取代人畜力耕作;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高度发展,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被高度社会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科学管理所取代。

  • 标签: 现代农业 气象科技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方法 农业科学技术
  • 简介:生态农业是根据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态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内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物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和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增加农民收入。

  • 标签: 生态农业发展 鄱阳湖区 低碳 强化 现代科学技术 循环再生
  • 简介: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影响和近59年来的旱灾发展态势,分析广西农业干旱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并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发和利用各种水资源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 标签: 农业干旱 干旱灾害 广西 变态 水利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
  • 简介:“中国西部农业和生态的气候资源及灾害数据库“项目执行时间:2001~2002年。200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项目分解:本项目是2001年2月15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3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分解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部11省(区)的气象部门。

  • 标签: 农业 生态 气候资源 灾害数据库 土壤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1949—2006年以来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农业因极端天气受灾成灾特点;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受气象灾害的成因,经过数据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指出极端气候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量在加大的趋势,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农业经济 气候因素 中国 气象灾害 文献分析 统计资料
  • 简介:1987年以来,山西省在遥感监测大面积小麦长势和产量上,应用了气象卫星资料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遥感监测的及时性.去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北方晋、冀、鲁、豫、苏、皖6省进行冬小麦遥感动态监测试验,共设8个监测区,包括10个行政地区(市),35个县(区)

  • 标签: 农业遥感 农业区划 小麦长势 图像处理系统 遥感动态监测 小麦生长期
  • 简介:棉花需求增加是个世界性趋势,通过对浙江省棉花产量变化稳定性特征分析,认为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是形成产量变化不稳定特征的客观原因,深入分析关键期气象条件适应性,研究和确定棉花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指标,提出棉花优质高产的气象科技对策。

  • 标签: 棉花 气象科技 浙江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气象条件
  • 简介: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

  • 标签: 技术成果转化 农业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 农业干旱 低温冷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简介: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 气候脆弱性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甘肃省1998年小麦生长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去年伏秋(1997年8~10月)降水明显偏少,麦田收墒严重不足,封冻前底墒很差;冬季气候温暖,降水少;开春后,作物生长关键期降水场次多,适时适量。总体来看,1998年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2月份以前...

  • 标签: 农业气象条件 土壤相对湿度 小麦生产 甘肃省 关键期降水 旱作农业区
  • 简介:“国际农业气象与食物安全研讨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grometeorologyandFoodSecurity)”于2008年2月18~21日在印度共和国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举行。本次会议由印度农业气象学家(者)协会和旱地农业中心研究所(CRlDA)组织举办,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1CAR)、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1CRISAT)、世界气象组织(WM0)、印度科技部科技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恩德(Anand)农业大学、AcharyaN.G.Ranga农业大学、

  • 标签: 农业气象 食物安全 印度 国际 世界气象组织 空间研究组织
  • 简介: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第14次届会于2006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2006年10月28日上午10时CAgM主席P.R.Motha先生(美国)宣布会议开幕。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博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出席了此次届会。代表团成员包括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研究员、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与生态室主任王建林、国家气候巾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姜朝阳博士后和国际合作司双边处钱鑫,此外,中国气象局还派出4名外事服务巾心的翻译担任会议同声传译工作。会议期间,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

  • 标签: 农业气象学 委员会 WMO 中国代表团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地力,减轻病虫草害,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目前农业生产安排,可在花生、大豆、红薯、西瓜及蔬菜中间套种一季玉米.本文以花生套种玉米为例,介绍玉米套种的农业气象条件和主要技术措施:1适期播种据调查,套种玉米苗比平作玉米苗光照少20%,地表温度低2~4℃,气温低3~8℃,空气湿度高13~37%,套种玉米的梗越窄,不利的小气候特点越明显,使套种玉米苗小、弱、黄、瘦,发育缓慢,在选择玉米播收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缩短共生期,做到共生期内玉米不进入拔节,二是套种玉米能正

  • 标签: 农业气象条件 主要技术措施 间作套种 套种玉米 空气湿度 小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