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产前DNA检测(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技术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6月31日在我院进行NIPT的高龄单胎孕妇,以BES4000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检测,对于高风险结果建议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或/和AffymetrixCytoScan750KArray基因芯片检测,统计分析NIPT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共收集高龄孕妇791名,NIPT检测发现高风险20例(2.5%)。其中T21高风险6例,确诊3例,假阳性1例,拒绝羊穿2例;T18高风险2例,确诊1例,拒绝羊穿1例;T13高风险1例,拒绝羊穿1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确诊4例,假阳性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结论NIPT检测对于高龄孕妇具有临床可行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高龄,无创产前DNA检测,染色体异常,胎儿游离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外周血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检测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cfDNA检测的5 195例孕妇,按照cfDNA首次检测是否得到有效结果分为cfDNA检测成功组(5 107例)及cfDNA检测失败组(88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对比cfDNA检测成功与失败孕妇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fDNA检测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评估重采血检测的可行性及重采血检测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检测失败率为1.7%(88/5 195),失败者中85例选择重采血检测,74例(87.1%,74/85)获得了有效的cfDNA检测结果,11例(12.9%,11/85)仍无有效结果,cfDNA检测最终失败率为0.2%(11/5 19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增加(OR=1.086,95%CI:1.023~1.152,P=0.006)、BMI增加(OR=1.083,95%CI:1.021~1.149,P=0.008)及双胎妊娠(OR=3.093,95%CI:1.715~5.577,P<0.001)是cfDNA检测失败的危险因素,而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浓度高(OR=0.758,95%CI:0.720~0.761,P<0.001)是检测失败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按孕妇采血检测cfDNA时的BMI分组,发现超重组(BMI 25~29.9 kg/m2)和肥胖组(BMI ≥30 kg/m2)孕妇发生cfDNA检测失败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4.9 kg/m2)的3.626倍(OR=3.626,95%CI:2.298~5.724,P<0.001)和4.064倍(OR=4.064,95%CI:1.779~9.284,P=0.001)。重采血检测的成功率随母体BMI的增加而降低,但与2次采血的时间间隔无关(OR=0.840,95%CI:0.699~1.245,P=0.065)。74例重采血检测获得有效结果的孕妇中,检测结果高风险7例,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1例45,X和1例47,XXY。11例重采血检测失败的孕妇中有8例进行了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均正常;其余3例未行产前诊断,但均分娩了表型正常的新生儿。cfDNA检测失败组与成功组间妊娠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88)与2.5%(128/5 107),P=0.090]。结论孕妇年龄增加、BMI增加、cffDNA浓度低、双胎妊娠更容易发生cfDNA检测失败。肥胖孕妇可以适当推迟采血孕周以降低cfDNA检测的失败率。对于初次检测失败的孕妇,推荐重采血进行cfDNA检测,重采血检测失败或高风险者进行产前诊断。

  • 标签: 游离核酸 母体血清学筛查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宿主细胞残留DNA是指可能出现于生物制品中的来自宿主细胞的DNA片段。用传代细胞株生产的生物制品,其宿主细胞残留DNA可能会传递肿瘤或病毒相关基因,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各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宿主细胞DNA的残留量有着严格的限度控制,同时各国药典也提供数种经典的检测方法。建立合适的宿主细胞残留DNA检测方法有助于监测生产工艺,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此文对宿主细胞残留DNA潜在的危害、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宿主细胞残留DNA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制品 宿主细胞残留DNA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检测技术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领域逐渐从晚期肿瘤拓展到早期肿瘤。近期,ctDNA在实体瘤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应用尤其受到关注。MRD检测在实体瘤复发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指导方面都展现出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研究中采用的MRD检测策略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本文回顾了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RD检测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挑战,旨在推动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中的临床转化与规范应用。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微小残留病 实体瘤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定量检测 血清HBV 临床意义 DNA水平 慢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检测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到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40名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的精液指标,并测定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析DFI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率以及前向活动精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DFI、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前向活动精子等指标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FI和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率以及前向活动精子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子的相关指标呈负相关,表明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受到损伤,通过对DFI检测可作为男性生育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 精子DNA碎片检测 精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基于原有的分析数据、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的分析方法。方法选取180例孕妇血样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常规的高通量测序,探索游离DNA片段分子量大小与胎儿DNA含量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的Z值的算法。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算法的判断结果。结果当以150 bp为分割值时,小分子片段比例与胎儿DNA含量呈正相关。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用新旧两种算法进行计算,发现基于计数的传统分析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8.86%;基于以150 bp为分割点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分析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本次实验中都达到了100%。结论在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方法中选取150 bp作为分子大小分割点,可能比传统基于计数的算法更为合理、有效。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游离DNA 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Z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鉴定本院血液病患者感染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血液病患者血液样本,经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血琼脂培养基及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对其进行总基因组DNA提取,并在真菌ITS保守区设计引物,对血液样本中的真菌DNA测序,建立真菌感染DNA测序检测方法。结论初步建立了本院血液真菌感染标本DNA测序检测方法,并可对个性化用药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2006年10月4日,Bimaingham大学Trident法院宣布:FSS实验室在DNA检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DNA检测技术融合了被称为“DNA推进”的技术以及目前所使用的DNA微量分析技术,其中,“DNA推进”能让研究人员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分离出被污染的、或者被混在一起的DNA样本,从而革新了犯罪检测的容量。而以前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标签: DNA检测技术 突破性 实验室 FSS TRIDENT 英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V-DNA采用定量PCR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乙肝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350例患者中,68例确诊为乙肝,检出率为19.43%,其中23例为重度乙肝,占33.82%,18例为中度,占26.47%,27例为轻度,占39.71%,其中轻度组的HBV-DNA含量高于重度组(P<0.05),并且中度组的HBV含量低于轻度和重度组(P<0.05);同时,240例为HBeAg(-)/HBeAg(+),110例为HBeAg(+)/HBeAb(—),并且两组的HBV-DNA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的HBV依然持续复制,运用定量PCR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病情。

  • 标签: 定量PCR HBV-DNA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HBVDNA)现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2018年首次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就诊进行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孕妇,对HBsAg阳性者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量。结果 HBsAg筛查阳性并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者共3451例,HBV感染模式有9种,HBVDNA阳性者1111例,占32.19%。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占总孕妇的90.52%,“大三阳”孕妇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63%,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能真实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HBsAg、HBeAg双阳性者是HBV母婴传播的防控重点。围产期应密切监测HBVDNA载量,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预防宫内感染和垂直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HBV标志物模式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abbot 药盒检测,其中大三阳100例,小三阳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采集空腹静脉血,然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和荧光PCR技术测定,对两种检测技术检测乙肝类型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荧光PCR测定组大三阳、小三阳的阳性检出率均高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较高,可以准确诊断出乙肝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荧光PCR检测 乙肝病毒DNA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HBV(乙肝病毒)-DNA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分别纳入198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作为A组,105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作为B组,99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做为C组;对三组标本进行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将A组阴性标本和B、C组阳性标本再进行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5项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标本分别为108例(54.55%)、34例(32.38%)、5例(0.51%)。结论为提高输血安全,应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对样本进行筛查,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FQ-PCR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最初开始创作这件作品,完全出自于对DNA这个概念的兴趣。高中的时候,生物课老师无数次的重复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类基因的组成部分,但对我而言是如此的虚晃。看不见,摸不到,却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或是别人,仔细想来,这的确是我做这件作品的想法来源最好的解释。整个创作过程的思路其实一直很明确,包括DNA提取的选材——抽过的香烟头或咀嚼过的口香糖---唾液残留。当时在烟头和口香糖之间犹豫了一段时间,但是个人觉得口香糖更相对无性别

  • 标签: DNA 生物课 人类基因 创作过程 树脂胶 具象
  • 简介:一三月初的一个黄昏,跟着父亲学习古老石匠技术的索拉杰同父亲及他们村上几个年青人一起从知莫乡年克村去到银河乡木尔基沟的冉斯则村。他个子不太高,长相也不太漂亮,穿着一件灰色有些破旧的毛衣,外面套着一件藏族男人们出门时爱穿的既保暖又防湿的毪衫,棕色,衫子的边嵌着色彩鲜明的氆氇。一条紫红色的绸腰带很随意地拴在腰间,在腰后面露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