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是指患者有脊髓受压的临床症状,在影像学上存在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造成对颈髓和硬膜囊多个平面的压迫。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这一个观点已达到共识。但对手术方案的选择确很有争议。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情况选择前路手术,但对于伴有先天性椎管狭窄并到一定程度则只能选择后路手术。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自2013-02~2015-01期间,收入我院的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19例,试验组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高达94.7%。对照组19例中,治愈7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8.9%。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及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症状做,相应的护理方法,更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护理 针对性护理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毁损术、臭氧髓核消融术、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热疑毁损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及针刀松解术治疗。对治疗后520例患者进行1周~3个月随访,并按颈腰腿痛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52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显效率97%,平均住院时间5~7天,随访患者优良占485例,优良率93.2%,疗效不满意35例,占6.37%。结论射频热凝毁损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及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毁损术 臭氧髓核消融术 针刀松解术 C型臂X光机 射频控温热凝器 医用三氧治疗仪 汉章系列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接受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7.01%,接受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8.51%,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和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颈椎间盘突出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7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随机分成实验组(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与对照组(射频消融术治疗),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显示对照组为77.14%,实验组为94.29%,组间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高,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臭氧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和眩晕症的相关性,评价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们将2020—2022年我科就诊的73例以眩晕为主诉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进行分组,A组行颈椎射频消融治疗;B组行颈椎牵引、 手法推拿、理疗结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记录病人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症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术后短期内即可达到较明显的症状改善,经长期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的发病成因中占有重要地位,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眩晕 射频消融术 Ruffini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名。常规组予以传统颈椎牵引系统治疗,治疗组予以非手术级逐渐压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1.3±0.3)、前椎间盘突出面积(29.6±5.1)、疼痛缓解率(83.0±11.1)、临床改善率(79.1±11.2)、突出还纳率(50.1±9.0)均较常规组(3.4±0.6、50.8±5.9、56.7±11.4、59.6±17.2、16.2±12.2)有明显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对青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青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行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CT和MRI均是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对椎间盘突出形态及程度显示清楚,CT显示椎体及小关节增生,前后纵韧带、项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具有明显优势;MRI可准确判断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厚度、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对脊髓受压及其病理改变做出判断。结论CT与MRI可以早期发现颈椎间盘突出突出程度等信息,是颈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CT MRI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刀配合深部透热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针刀配合深部透热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3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配合深部透热;对照组单独针刀治疗。每组各21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1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8.1%。对照组21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7.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深部透热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针刀 深部透热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 减压术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2014年间收入我院的6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非手术组34例常规治疗后,进行颈背部肌肉康复锻炼。手术组34例,手术后进行颈背部肌肉康复锻炼,两组的颈背部肌肉锻炼均在4个月以上,锻炼期间不参与重体力劳动。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91.3%,手术组治愈率为95.7%。结论在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必须采用手术的方法加以治疗,若颈椎间盘突出不伴有颈椎椎管狭窄、椎体滑脱或病程较长、年龄较高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手段加以治疗。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视物不清伴双下肢无力反复发作5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右手麻木,当时未注意,手麻时轻时重.3年前出现右手酸胀无力,不能持物,未系统治疗.1年前患者上山时突然出现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跌倒在地,当时患者神志清楚,立即到当地医院治疗,经治疗约10天后患者视物恢复正常.今年1月份患者出现右腿无力,2月份出现左腿无力,行走困难,且有视物模糊.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反复治疗缓解并复发2次,于6月28日在某院治疗,当时尚能行走20~30米,入院后病情加重,双下肢不能抬离床面并出现尿便障碍.入院查体,血压140/90mmhg,神清语明,双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手肌肉萎缩屈曲,霍夫曼征阳性,四肢痛温觉均有减退.双膝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视神经脊髓炎 双下肢无力 误诊 系统治疗 下肢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医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针对全体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VAS评分、ODI 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颈椎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65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技术诊断,统计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核磁共振诊断下患者可见T2加权脊髓异常高信号高于正常信号矢状径和横径均数(p<0.05)。T2加权脊髓异常高信号高于正常信号的矢状径指数(p<0.05)。结论 在对颈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症诊断中,通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以矢状径和横径均数、矢状径指数作为病症诊断的主要指标,可有效诊断患者病症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照组43例患者行针灸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行针灸+推拿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临床疗效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指标水平相对较高,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中医骨伤推拿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外贴琥珀《传统黑膏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8年8月,12年期间,我院疼痛门诊采用外贴(黑膏药)治疗1618例颈突症患者,结果 总共外贴1618例,临床治愈933人,治愈率57%;好转685人,总有效率100%。结论 经临床疗效检验,外贴黑膏药治疗颈突症、腰突症、颈椎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贴一个就见效的疗效,只要按疗程治疗就可以临床治愈,已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 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颈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