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颈椎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7例(占54%),有效20例(占40%),无效3例(占6%),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50),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对颈椎病进行临床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两例应用Bryan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两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椎间盘置换术的成功需要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术中术后均需严格执行消毒无菌技术。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试述颈椎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新思路。方法对27例颈椎病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加强对疾病的观察和护理,使其有效地改善颈椎病引起的不适症状。结论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治愈,明显减轻或消失。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eossifieationofposteriorlongtitudinalligament,OPLL)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内出现异位骨,使得颈椎管有效空间减小,压迫颈髓,导致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的产生。目前有关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退行性改变、长期反复应力失衡、外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Tsukimoto于1960年首先报道了第1例OPLL灶压迫颈髓引起瘫痪的病人,此后日本有大量文献报道此种疾病,我国近年来报道也不少,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后纵韧带骨化使得椎管空间减小,或者直接压迫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产生。

  • 标签: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先天发育异常 压迫脊髓 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已成为颈椎手术中的一种常用手术入路,虽然它被公认为相对安全和有效,但因手术所造成的并发症仍是术者和患者不小的挑战。了解这些并发症种类和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种类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颈椎 手术后并发症 前路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7%。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手术疗法对颈椎病患者予以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喉返神经牵拉伤致声音嘶哑1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随访6月~3年,无钛板、植骨块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和康复锻炼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采取右侧入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前右路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治疗有效率为90%,效果不显著患者1例。结论右侧入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前右路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效果明显,可以适当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康复锻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是近年来脊柱领域开展的一项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术后相对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院自2001年1月开展此项手术以来经有效的治疗护理,无一例因术后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先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前后路手术 护理 同期手术 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6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参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ASIA)修订标准,A级8例,B级15例,C级19例,D级19例,E级2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评定标准,优36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为颈椎前路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是患者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颈椎 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4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了解颈部及四肢的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分析24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有效的心理沟通及专科护理、跟踪随访、康复指导。结果24例颈椎病患者顺利通过围手术期,随访8个月~2年,患者颈部及四肢功能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根据颈部手术的特殊性及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及远期随访、康复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颈椎病 围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整理、理解颈椎手术的发展,探讨各项技术的特点,提高并发现新的研究方向。通过临床实践、电子资料阅览、科室经验交流、翻阅近年来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护理资料,总结颈椎技术的艰难历程,不同技术的产生条件和其临床意义。在即可恢复颈椎稳定性、保护神经、为进一步治疗及康复训练争取时间的指导思想下综合、个体选择这一矛盾手术抉择理念应该引起注意,且不断完善金属固定材料的性质及可塑性应该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颈椎 手术方式 技术 理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我院近三年来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发病因素、病程以及影像特征进行综合性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颈椎前路减压以及椎间植骨融合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再对术后6个月—到2年10个月进行随机检查,平均19.6个月。结果术后颈椎病有着明显的缓解效果,脊髓功能明显恢复的有82例,占比82%。术后4~7个月的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达100%,并且术后无断裂以及滑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疗效
  • 简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如选择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年为限,无效或持续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受累(大于3个节段)、广泛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或脊椎黄韧带骨化(OLF)者[1].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治疗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