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结果:在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病情控制更加,生存率更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更少,生活水平有所保障,值得参考。

  • 标签: 手术 放射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皮瓣修复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在彻底切除后的继发创面修复,分别采用下列6种类型皮瓣转移修复:局部旋转皮瓣,0Z皮瓣、额部岛状皮瓣、风筝皮瓣,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二年随访,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皮瓣转移修复效果较好。根据创面周围修复材料情况,以局部皮瓣转移为首选。

  • 标签: 头面部肿瘤 创面修复 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能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住院满意度。

  • 标签: OREM自理理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术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瓣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 标签: 口腔癌 逆行面动脉瓣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面部皮肤肿瘤皮瓣转移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治愈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皮片移植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通过记录两组患者身体变化数据,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统计学比较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部皮肤肿瘤的治疗中采取皮瓣转移术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面部皮肤肿瘤 皮瓣转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放疗早期的影响情况。方法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6月,结束时间为 2020年 6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计 35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统计患者放疗前后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同时将放疗前后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分析得知,化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相对于化疗后较高,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的百分率,其中 CD3+ T淋巴结细胞亚类百分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与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低相比,放疗前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能够有效激活NK淋巴细胞及 CD8+ T淋巴细胞,对 NK淋巴细胞和 T细胞的分化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放疗早期 口腔颌面部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82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利用病历序号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等护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并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有效的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降低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并发症 口腔颌面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早期对自身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25例,在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分别对患者血液中的CD8+T、B、CD4+T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指标数值的变化情况。另外,在表达谱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下,将放疗前后血液标本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之后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信息传导通路与功能分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在患者进行放疗后,自身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数目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谱芯片筛选方式下,共整理出免疫炎症相关基因共368个,NK介导细胞毒效应、黏附分子、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患者体内CD8+T及NK细胞介导的杀伤免疫能够实现部分激活,与此同时,T细胞、NK细胞的分化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到信号传导通路的正常使用,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放疗早期 自身免疫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瓣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瓣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瓣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瓣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组织缺损 颌外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下蒂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术后修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面部皮肤肿瘤患者50例,患者切除术后面部创面面积为(0.25×~30)cm2,主要部位包含右鼻翼和鼻背部。所有患者均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结果:5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1例患者皮瓣远端由于缺血形成薄痂,但随着薄痂的脱落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病情未出现反复,皮瓣形态良好。结论:面部肿瘤行切除术术后,及时进行创面修复,可以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外观,而且皮下蒂皮瓣更加贴合面部血液循环系统,可作为面部修复的首选。

  • 标签: 皮下蒂 皮瓣 面部皮肤肿瘤 术后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皮瓣修复手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及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接受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60例)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30例),之后分析患者发生谵妄的因素,以及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证实,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疼痛、睡眠障碍、药物及手术时间等,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各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研究组的相关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来说,分析其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疼痛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等,对于缓解患者谵妄症状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皮瓣修复手术 谵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胃管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常规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临床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1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将其随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而研究组则采用整体护理。基于此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几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对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直接影响,此外其还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效降低,从而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整体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使其能够使患者快速恢复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接收的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有效率(96.4)明显优于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有效率(71.4);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两组之间差异存在可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额面部 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颌面部肿瘤术后进行鼻唇沟瓣修复的价值探讨。方法选择24个月内进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患40例,按照其治疗时选取的皮瓣部位,各20例,分为前臂组与鼻唇沟组。将两组做完手术后的皮瓣的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鼻唇沟组皮瓣成功率为100%,接受皮瓣的修复率为100%,前臂组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5%,接受皮瓣部位修复率9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完成该移植半年以后,鼻唇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前臂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4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结论在修复颌面部缺损时,使用鼻唇沟皮瓣的成活率比较高,外貌和相关语言等功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如果在修复面积适中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鼻唇沟皮瓣进行移植。

  • 标签: 鼻唇沟修复 颌面部恶性肿瘤 前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69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并且进行缺损整形修复,密切观察修复效果,所有患者随访两年。结果69例患者手术后缺损修复均为Ⅰ期愈合,皮瓣或者植皮均得以存活,面部软组织外形以及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色泽逐渐改观,恢复良好,伤口周围器官与组织未发生明显牵拉和移位畸形。其中1例患者例因皮瓣下出现血肿,经过瓣端拆开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Z”皮瓣远端表皮发生坏死,通过积极抗生素治疗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两年,均未发现复发,且外形良好。结论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应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可使患者面部外观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 皮肤恶性肿瘤 缺损修复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7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7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经合理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行心理、饮食等常规护理,同时遵医嘱行对症护理,可使患者快速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 标签: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