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及父母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我所2006-2011年住院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方法内容和效果评价。结果94例精神患者及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护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讲解和指导,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提高了家属对精神分裂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护理技能,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结论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是促进疾病控制、快速康复,保证安全用药,预防复发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中,氨磺必利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我院2012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研究组(64)。均给予两组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与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给予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片。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与抑郁量表分值,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结果:在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的一般病理分减分、阳性量表分减分、总分减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在阴性量表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0.05)。在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价值(>0.05)。通过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在血清泌乳素升高、静坐不能、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和体质量增加等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0.05)。结论:氨磺必利在治疗抑郁症状方面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尚未完全表现出来,需采用更多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 标签: 氨磺必利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引导式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精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了我院的134例青少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7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还接受了引导式护理干预。此外,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我们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康复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干预后,试验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式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精神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认知功能。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并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 标签: 引导式护理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文章在介绍中医对精神分裂“癫狂”病十五种类型的基础上,针对每种类型症状的中草药方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中草药使用和前途加以总结展望。

  • 标签: 中草药 精神分裂症 癫狂
  • 作者: 杜燕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4-0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十分严重但是病因不明的精神病,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在临床活动中,该病症的症状各异,没有具体固定的症状,往往会涉及到患者的行为、情感、思维以及感知觉等等,患者通常情况下自身精神状态较为清醒,并且自身智能正常,但是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损害自身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通常情况下病程较为迁延,呈现出加重、恶化、反复发作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的现象,但是仍旧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活动可以痊愈。结合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患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表现也有可能会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意志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等。感知觉障碍指代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听、幻味、幻触等,其中幻听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患者的核心症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为思维内容障碍与思维形式障碍。其中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思维联想过程障碍,其中包含于思维联想的逻辑性以及联想活动过程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妄想,包括关系妄想、嫉妒妄想、被害妄想、非血统妄想等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超过半分之八十的精神分裂患者都存在有被害妄想,例如会想象自己被谋杀、被监视被排斥等等,在这种妄想行为的影响下,患者有可能会做出具有攻击性或者防御性的行为。情感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不协调,或者存在有情感淡漠的情况,除此之外,容易焦虑、容易激怒也是该类型患者的常见症状。意志行为障碍的精神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出现意志减退现象以及缺乏意志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行为被动、离群独处以及活动减少等等,无论是对学习活动还是对工作都会出现兴趣减退的现象,此类型患者通常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部分患者可能会制定计划但是很少执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患者自身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例如短时记忆、选择性注意等,该症状可能会随着精神分裂症病症的延长而衰退,通常相关研究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相较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较为严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护理知识你知道多少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并且康复难度较大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作为一种复杂多样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使得患者常常陷入痛苦和无助之中。而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强调从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全面干预,以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康复护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参与,最终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并介绍综合干预策略和个体化管理方法,以期为提升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干预策略 个体化管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是一类主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并引起社会功能的损伤。治疗方法包括系统药物、行为矫正、 MECT、经颅磁刺激和康复等。而在众多的疗法中,药物疗法又是最重要的一种。但是,从现有市场上的抗精神病药来看,它们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所以,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B组(n=45);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 结果:A组、B组患者实施干预前MRSS、SDS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MRSS、SDS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患者(P<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加强患者的危险物品管理,有助于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减少复发,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模式 强化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60例确诊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护理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分裂血脂水平及药物对其血脂的影响。方法精神病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4W抽血测定血脂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与对照组比,TC、TG、HDL-C均无明显差异,LDL-C有显著差异。患者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TC、TG、LDL-C均有明显差异,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能引起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药物治疗后TC显著增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血脂代谢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精神分裂患者的药物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患者 药物治疗
  • 简介:小叶患上精神分裂已经七年了,一直有吃药,病情控制得不错。他和家人偶尔会想:都吃了七年的药,一直没发作,是不是可以停了?再说,是药三分毒,一直吃会不会对身体不好?虽说动了念头,但并不敢真停下来。毕竟总听人说,精神分裂要是复发了,就更严重,更难治了。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赌博 停药 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