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山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示范县为单位,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培育出了新时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新典范。

  • 标签: 山西 黄土高原 林业示范项目 造林
  • 简介: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 标签: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土流失问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为题中的“头号问题”,做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生命线,也成为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这就要求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过程必须要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保持水土更是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方针。但是由于土壤侵蚀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所以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对其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旨在逐步优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创新模式
  • 简介:编者按:今年3月27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本刊创始人史念海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先生生前亲手编定了他的最后一本学术论文集.这本文集汇集了先生关于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几乎所有文章,集中体现了先生的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经典之作.遗憾的是未能等到出版先生便溘然长逝.在先生逝世一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特约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邓辉博士为文集撰写书评,谨在此发表,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深怀念.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逝世 治学理念 地理研究 中国历史 怀念
  • 简介:摘要在能源高效利用和最大化节能要求的当今时代,不仅要求充分回收和利用废热废能,也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对设备升级或控制系统改进来节约能源满足使用要求。本文侧重阐述了蒸汽冷凝水侧控制换热机组的革新理念,不仅能消除闪蒸汽节约能源,也可以彻底解决蒸汽侧控制失流引起的水锤、控制阀振荡等问题,提出了空调采暖换热系统中热能最大化利用的新理念,进一步分析冷凝水侧控制系统的利与弊,为换热机组的设计选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空调采暖 失流 换热机组 冷凝水侧控制
  • 简介:为揭示西北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1987—2016年与胡麻1988—2004年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胡麻典型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典型生育期间隔日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出苗期的变化幅度最大,最早和最晚出现日期分别相差36d和30d;春小麦播种—出苗、抽穗—开花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P〈0.05),开花—乳熟期的间隔日数显著延长(P〈0.05),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变化不明显(P〉0.05);春小麦、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与日照的相关性最好(P〈0.01)(除春小麦开花—乳熟期显著相关及胡麻现蕾—开花期相关性不明显);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 标签: 农业物候 线性变化率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简介:为定量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对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的作用,在侵蚀强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带选择典型冲沟,分别在沟岸地(邻近沟缘的沟间地部分)距冲沟沟缘20、100、200、300、400、500、600cm处布设中子管,研究沟岸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距沟缘500cm范围内随距离增加而增加,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作用的客观存在;对距沟缘不同距离0~3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降雨发生时,不同距离各点的储水增量并无显著差异,但距沟缘20cm处土壤水分损失最快,而500cm土壤水分损失最慢,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的客观事实。沟岸地土壤储水量与距沟缘距离幂函数关系的确定为定量化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程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环境旱化 沟壁 土壤蒸发
  • 简介:<正>近几年来围绕着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各抒己见或撰写文章论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切磋与争鸣辩论,使这一问题成为当前十分引人注目的研

  • 标签: 陇中黄土高原 森林草原 历史时期 森林问题 气候条件 植被状况
  • 简介: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笔者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 简介:摘要:高原自然条件差,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水、旱灾害频繁、 水灾害主要指 7月一 9月历时短雨及暴雨造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旱灾害主要指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春影,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从自然条件分析,资源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特征。近年来,研究各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及其配置、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愈,典型模式的各项效益,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发展农村经济
  • 简介: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 气候脆弱性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的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的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三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的临界输沙量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的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 简介:利用黄土高原65个小流域2441场次降雨数据,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与降雨、地形和径流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副区、不同流域面积尺度和不同降雨月份对上述相关性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与雨量雨强参数(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乘积)、流域面积、主沟道长度、流域宽度、主沟道比降以及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等参数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2)各参数与洪峰流量的相关性受各副区自然地理条件和流域面积尺度的影响显著;3)为准确预测黄土高原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可以将雨量雨强参数、流域面积和径流量等参数作为参考变量,在各副区和各流域面积尺度分别建立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构建黄土高原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经验模型,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奠定基础。

  • 标签: 洪峰流量 经验模型 相关分析 地域分异 黄土高原
  • 简介:摘要窑洞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拱形穴居式住宅。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窑洞文化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窑洞景观与其文化是相互作用的。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文化造就了窑洞这一景观,同时窑洞建筑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窑洞 景观 文化 相互作用
  • 简介:在经济浪潮淹没一切的今天,在底层、在民间,仍然有许多人坚守着文学的梦想,坚守着诗歌的神圣。陕北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便是一个例证。这个文学社是陕北神木文化史上第一个大型的校园文学组织。在神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陕西省作家协会指导下,自2003年8月创建以来,文学社员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有10人分别加入了陕西省作协和榆林市作协。他们创办了《绿色文学》杂志,先后举办了文学大赛、文学讲座,并出版校园文学作品集1部,出版个人文集7部。文学社得到了陈忠实、高建群、晓雷等全国有影响的作家的好评,并为该文学社题字题词,且于2006年被共青团神木县委评为"优秀青年团"。他们都是"80后"出生的"新一代",他们的诗歌等文学作品都充满了西部的新精神、新韵味、新气息。这里,从他们的大量作品中选出部分诗歌作品,以飨读者,以活跃西部诗歌、西部诗坛。

  • 标签: 放歌黄土高原 文学社诗 西部放歌
  • 简介:摘要:雷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成缓解了该县农业主产区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治理水土流失、节余水量营造生态林、保护植被、防风固沙、治理荒漠、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及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标签: 灌区 节水改造 水量平衡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析退耕还林以来黄土高原气候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局域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性及其与植被恢复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区域气候是否会对植被覆盖变化做出响应。使用GIS和统计学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区1981年以来的气象数据和2000—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分析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线性相关性,分析植被恢复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气温上升,而其他气候要素无显著变化;退耕还林以后表现为降水增加、气温不再升高、风速降低、湿度减小。2)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最高气温变化率、最小相对湿度变化率空间特征表现为条带状,且与夏季NDVI变化率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3)植被NDVI与1—4月份的最低气温正相关性显著,与7月份的最高气温负相关性显著,与5—9月份风速负相关性显著,与5月和7月的相对湿度正相关性显著。4)南温带植被NDVI与年均最大风速的负相关性显著,中温带植被NDVI与年均最小相对湿度的正相关性显著,还与春、秋季平均最小相对湿度的正相关性显著。总之,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植被覆盖变化也是局地气候变化的1个因素,在温度、风速和湿度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 标签: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恢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 简介: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为污染源分散、污染源作用周期长、暴雨时易于形成高含沙水流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强度石油类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提高,径流量增大,产沙量降低,但水、固两相中的污染物径流污染强度均增大.试验条件下,径流过程释放于水相中的石油类浓度可高达4~7mg/L.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 石油 非点源污染 降雨径流 土壤污染